温 莹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关心社会动态,有较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忧患意识,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培养。但是,在当前各种思潮激烈碰撞的环境下,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意志品质不坚定,责任感、使命感不强,甚至有个别学生的道德水准较低。一些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也显现了一个趋势,就是谈问题多,谈理念少;感性讨论多,理性思考少;批判性意见多,建设性意见少;关注小道消息多,关注主流媒体少等等。而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走向工作岗位后的表现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大学生能否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栋梁。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按教学大纲对课本内容进行单向灌输式的课堂教学。由于互动较少,照本宣科,课堂气氛较为冷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同时又具有自我践行性和自我修养性。如在“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章中,单纯地讲授理论,并不能达到教学目的,需要激活教材内容,主观构建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将自身的兴趣、特长与专业相结合,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因此,要使“基础”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习时变被动为主动,就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除了传统的板书教学,还可以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独立感悟、思考和探索的潜能,努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并在“双元制”的不断改革中完善起来。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是全面地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法,强调发现性学习,强调师生、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强调学生动机形成、核心能力培养。
笔者在“基础”课的教学中,重点探索研究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未来设计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最初是指具体的产品,但它的核心理念是设计和制定一项任务,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予学生,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独立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
笔者在指导学生参加2011年我校的人生规划大赛时采用了项目教学法:(1)筹备阶段:第一次上课时,就要求每名学生结合自身专业、个人特点撰写人生规划作业,并告诉学生,将按比例选拔优秀作品参加本校的人生规划大赛,并印发了基本的指导资料,交给每班的科代表,供有需要的学生查阅参考。(2)指导阶段: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和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等章节中,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结合课程内容,了解人生规划的内涵。(3)筛选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期限(开学后两个月内)上交人生规划作业,并在其中按规定比例,筛选参赛作品。本校人生规划大赛复赛时参赛选手还需结合自身规划制作PPT,并进行讲解,因此,在推荐参赛作品时不仅要注重规划本身,还应考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PPT制作技能等因素。(4)比赛阶段:赛前指导参赛学生提炼人生规划内容,修改、完善PPT,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参赛,进一步明确了个人发展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在学习、生活乃至于未来工作、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追求。我指导的两位学生分别获得了该次人生规划大赛的二等奖和三等奖。(5)总结评价:除了对参赛的学生进行辅导,我也认真批阅了所有学生的人生规划作业,并在课堂上对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点评。
通过人生规划大赛项目教学,培养了学生三种能力:专业能力——文本写作能力;社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演讲能力;方法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角色扮演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先设计一项任务,然后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入规定情境,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其他学生当观众。扮演特定角色的学生表演结束后,“观众”对扮演者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运用这种方法来帮助学生从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并体验各类人物的心理感受,训练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达到对所学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并灵活运用的目的。
在角色扮演教学法中,教师要认真备课,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角色,挑选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启发当观众的学生去评价“演员”。在整个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履行着导演的职责,驾驭着整个剧情的发展,做每个角色的裁判,最后要做出与课程设计思想、目标相符合的结论,完成预期的教学设想。
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素养,也是增加婚恋筹码、规避单身的重要途径之一。现阶段精准扶贫过程中,劳动部门举办了多次专门针对贫困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辅导,农村青年应抓住有利机遇,积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致富能力,摆脱经济上的贫困,增强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降低单身的几率。
在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中,我安排了一个“礼仪互动环节”,要求学生假设自己处在商务场合中,由几名学生分别扮演业务员、经理、秘书,让他们以社会人的身份体验如何在工作中遵守社会公德,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促进工作成效和人际交往。之后再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总结。
角色扮演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但要注意的是,学生扮演角色时如果表演失当,容易被其他学生嘲笑与批评,教师需要加强临场调控能力。有的学生在扮演角色时容易紧张,教师要及时安抚,保障过程顺利进行。在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做适当点评。学生表演时,教师要注意记录他们暴露出来的不足,最好先引导其他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再由教师充分肯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再指出不足之处,使学生有更大收获,切不可走过场。
未来设计法围绕特定课题进行教学,有几个因素需要注意:一是要用卡片写出关键词;二是在大家发表意见(畅想)时不允许批评;三是所写的卡片要与问题和目标有联系。
在引导学生思考“理想”时,我先在课堂上讲了相关概念,做了相应准备,之后安排了 “畅想10年后的自己”的体验活动:(1)开题:播放悠远轻柔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10年后的生活状态。为方便学生浏览,将这个问题放在投影屏幕上显示。(2)关键词:10年后本人的居住环境、交通工具、工作情况、家庭状况等。(3)收集意见: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并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发言,要求学生围绕关键词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4)加工整理:学生发言各有侧重,但都对10年后的感情、工作、生活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教师可以边听边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我,并作好相应记录。(5)总结:理想是美好的,我们应该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并明确自己的目标,为之不懈努力。
未来设计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实验教学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创造一定条件,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现象,以验证或阐明某一现象。简单地说,实验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观察、验证某一现象。
首先,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必须讲清基本理论,使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理论体系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初步的把握。这是进行实验的基础。
其次,以学生自身为实验对象。如在讲授“认识自我”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我的素描”,要求学生以自身为实验对象,思考“别人眼中的我,我理想中的我,我重视的理想与信念”。通过这个实验,结合课程内容,学生可以对自己进行基本分析,明确自身的使命与价值观,初步了解“认识自我”的内涵。
再次,获取信息后,进行讨论和交流非常重要。如学生对社会现状都有自身的看法,信息冗杂,意见不一。在讲授“道德”的内涵时,为强化学生评价信息的思维能力,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针对“社会道德是否滑坡”,学生畅所欲言,验证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强化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某个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探讨、交流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教师有选择地将案例提供给学生。特别是依托多媒体的案例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直观立体式地展现案例是依托多媒体的案例教学最典型的特点,无论声音、图片、文字、视频,通过多媒体技术都可以很好地整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加案例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案例的学习层次。教师只需在课前利用计算机优化设计案例,授课过程中按需要随意控制案例进程,十分方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轻松地保存教学内容,方便自己学习,所有这些都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引入案例:在“公德”内容的授课中,我先引入主题,再播放公德系列动画,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后思考“该短片中列举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有哪些”。
分析案例:讲授《环境保护法》时,播放了嵩山环境治理的视频,教师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描述和分析案例,鼓励学生发言。
归纳总结: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获得真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因此,在学生都做了充分发言,表明了自己的见解和态度后,进入教学的归纳总结阶段,教师要把学生分散的见解和认识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化,对整个教学的知识点做细致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案例教学的整体质量。
我在“基础”课教学中探索应用行为导向型教学法,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愿望,在课堂中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互相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既掌握了与学科有关的知识点,又培养了社会能力,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和理性思考意识,达到了强化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的课程目标。
[1]彭未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优秀教案[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素芳.思政课实践教学之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6).
[3]徐杰舜.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7).
[4]张加明.论依托多媒体的案例教学法——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J].学理论,2010(12).
[5]张阿兰.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9(14).
[6]杨柳.浅谈参与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7]马福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8]陈小雁.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9]陈曦萌.“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沿革及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