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红娇 钟 冲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指出:要“充分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高职院校近年来发展迅速,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技能型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高职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过于迅猛的发展势头导致高职教育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在高度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现出薄弱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于僵化、途径单一等问题凸显,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党中央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为高等院校在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上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中心,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整体效能,使全体教职员工确立育人意识,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渗透到各个环节,形成学院领导、管理人员、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及学生干部人人参与的全方位的育人体系。笔者拟根据党中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和实践,充分领悟在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全员育人”的理念,探讨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日常教学、管理、服务中,构建环境育人、教学育人、管理育人、自我教育全方位立体育人体系的途径,以期形成全员参与、合力育人的新局面。
文环境,学生每天的生活、学习活动都要在校园环境中进行,在某种程度上,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学生道德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实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升校园人文教育氛围 要对学院品牌形象识别系统进行建设,采用四色(主色:蓝色,辅助色:红色、黑色、白色)规范学校办公用品的格式、标识,规范学校各类旗帜、牌匾、门牌的规格与设计;要建设学院校史室,组织力量挖掘整理校史资料,研究和编写校史,展现学校各个时期的办学过程,增强校园的历史沉淀感,提升校园文化气息;要设计校内主要区域、主要建筑、主要景观和主要道路的名称,并统一悬挂中英文对照的标牌,使校园内有园、有林、道路畅通,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要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设立便于开拓学生知识面的文化长廊、阅报栏,布设充满职业与技术气氛的雕塑、壁画、宣传标牌等人文景观,增强校园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要做好校园内部企业文化墙建设,企业杰出校友、优秀毕业生照片墙建设,利用报栏、展板、标语、名言警句、励志牌等宣传手段,营造浓郁的校园企业文化氛围,大力宣传“严谨、创新、感恩、自强”的校训、校史、校标、校徽;要提升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向特色,使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增强责任感。
实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发扬学院优良办学传统 要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五一”、“5.25活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要办好每学年一次的文化艺术节、技能节、大学生运动会;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好迎新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把这三个活动办成学院最隆重、最热烈、最有影响力的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素质。
实施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要开展人人参与的文明礼仪拓展训练;要编印 《大学生文明礼仪知识手册》,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组织学生参加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测试,推行文明礼貌用语;要在学生中开展“三创一争”活动(创文明寝室、文明教室、文明班级,争当文明学生),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要建立“青年文明岗”,对学院师生精神面貌开展监督纠察;要选拔道德水平较高、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组成“文明执行队”,每天由1名教师、5名“文明执行队”队员开展校园文明行为巡逻工作,重点在教学楼门口、食堂门口等人员流量大的地点开展工作,对衣着不整洁、抽烟、嚼槟榔、不文明语言及行为等及时指出并纠正,消除校园内不文明行为,客观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校园精神面貌。
教学活动是校园内的最主要活动,育人工作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很多时候被剥离,尤其是对专业课教师而言,很容易忽视对学生思想心理动态的引导,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由“两课”进行或者由辅导员开展,导致对学生德育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在全员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打破这种局面,将全体教师纳入德育工作体系中来。
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培育德育教师队伍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要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建立德育教育师资库、德育音像图书资料库,将课内讲授与课外专家讲座辅导相结合,按照优化与开发并举、必修与选修并重的原则,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改革,重点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高专适用)》、《艺术欣赏》、《形体训练》、《演讲与口才》等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课程,通过讲座、研讨等形式,对200名专业课教师进行德育培训,建设一支200名左右的校内专兼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企业高管、人力资源专家、校友等)相结合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共同培育和考核学生素质。
选取专业课教师作为班主任,从制度上保障专业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连贯性 学院每个班级应配备专业课教师为班主任,对班主任工作提出要求,要求定期走访学生,关心学生思想心理动态,对出现的不良思想倾向及时纠正,并定期向学生工作部门汇报。要将该项工作纳入专业课教师晋升的必要条件,从制度上保障专业课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进行,融会贯通。同时,要建立学院专职与湘电集团兼职相结合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聘请技能大师、劳模、车间管理人员等为学院特聘辅导员,让技能大师、劳模为学生做以爱岗敬业等为主题的讲座,让车间管理人员在见习、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要建立健全辅导员、班主任管理考核制度,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思想道德、职业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改变管理部门工作作风,将管理部门纳入育人工作体系 要开展“一对一”工作联系,即学院所有领导干部、党员与教学班级结成“一对一”联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先进党员的思想政治优势,与结对班级定期开座谈会,了解结对班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倾向进行引导教育,提高管理部门参与全员育人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专职辅导员制度,充分发挥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按照1︰200的比例设立专职辅导员,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考核体系,使辅导员积极参与全员育人工作。同时,为辅导员提供相关培训,如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证等,鼓励辅导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定期与学生进行座谈,并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合定期开展学生宿舍走访工作,掌握学生思想心理动态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引导学生思想成长。要对辅导员进行企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完善辅导员、班主任考评机制,促进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对学生实行“双班主任”管理教育方式,除了学院给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外,可根据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实际,灵活安排企业班主任,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共同参与、共同培育专门人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如此,一定不能忽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要以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相关活动,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鼓励学生成立自我教育类社团,开展思想道德自我教育活动要鼓励学生自发成立“弘德会”,旨在通过主题讨论、“校园文明行”等公益类活动,提升校园文明水平,引发学生对自我思想道德行为的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
成立职业素质拓展学生社团,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活动 要支持学生自发成立的 “职业素质拓展”社团,通过模拟招聘现场、模拟工作现场等活动,开展道德与职业素质的自我培训,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职业素质培养中,在实践中得到自我素质的不断提升,为自我成才奠定基础,实现学生社团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学院、企业、社会三方共同开展全员育人活动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学院地理优势,以韶山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彭德怀故居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挂牌并定期组织学生或学生干部到基地进行实地教学。(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院所处地理位置,在社区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根据学院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包括学院附近的解放村社区、禾花村社区、常德津市“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等。要联合企业举办“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内涵丰富、旗帜鲜明、针对性强的青少年主题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接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对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展开讨论,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3)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校内青年注册志愿者服务队伍,常年稳定在500人左右,建设好6个校外志愿者服务基地,分别开展主题为湘江环保活动、公交站文明劝导、刘道一烈士祠维护、彭德怀故居革命教育、志愿者林植树、菊花塘护花除草、湘潭市孤儿院扶助的长期有效的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大力开展校内外志愿者服务活动,引导带动每个学生每年至少参与一次志愿者服务活动,着力培育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此外,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组织的各种竞技类、公益类活动,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全员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创新形式的浩大工程,需要通过不断创新育人形式,在校园中营造“处处皆教育、处处皆育人”的良好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校园中不文明行为会明显减少,更多的学生会思考并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在潜移默化中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开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情况的育人环境,这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深远意义。
[1]姜维军.高校全员育人工作的实效性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5):86-88.
[2]古桂琴.全员育人多路径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1):96-97.
[3]刘顺传,徐祖平.“三全育人”大德育观下全员育人导师制探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16-117.
[4]张明菊,范天森.新形势下高校“全员育人”理念及实践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1):67-69.
[5]马丽娜.论全院育人的途径和方法[J].改革与开放,2011(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