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2013-02-01 19:10:08张振法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0期
关键词:消融射频微创

张振法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张振法

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80%以上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 并且部分患者因身体原因或年龄因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 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机, 甚至连放、化疗也不能耐受。而最初用于治疗肝癌并取得较好疗效的射频消融技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RFA)[1], 日渐受到重视并成功应用于肺癌的治疗[2,3]。作者对45例肺部恶性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RFA), 现对其安全性和疗效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12~2012.12的住院患者中以以下条件选出:①病理学确诊。②因技术上或医学上(如肺功能不全)或人为的原因导致不能手术切除。③一般状况:karnofskg评分≥60分。④能随访, 依从性好。⑤预计生存期>3个月。⑥无凝血功能障碍。45例患者中, 男37例, 女8例, 年龄45~79岁。肺部原发性肺癌40例(病灶数42个), 肺部转移性癌5例(病灶数12个, 其中乳腺癌2例, 结肠癌2例, 胃癌1例), 总病灶数54个。病灶直径3.2~7.8 cm, 平均4.2 cm。

1.2 治疗方法 在CT扫描定位下准确选择穿刺点, 应用北京博来德公司生产的射频消融治疗仪, 局部麻醉下将消融针准确刺入肿瘤, 根据肿瘤大小将子针打开至合适直径进行消融。RFA的治疗时间是根据肿瘤的大小决定:肿瘤直径<3 cm者, 消融时间5 min, 3~5 cm者, 消融时间10 min, >5 cm者,消融时间为15 min。对于病变较大者, 在治疗过程中变换消融电极位点, 行多点叠加消融治疗, 确保消融范围超过正常组织0.5~1 cm, 保证肿瘤组织充分坏死和杀灭肿瘤可能浸润的部分。为避免治疗中局部组织“空化”影响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中可通过消融电极注药孔注射生理盐水或利多卡因,治疗完毕后酌情电凝, 消融针道, 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2~3 d。

1.3 结果判定标准 射频消融后1~3月内病灶反应性充血,反应性增生一般尚未消失, CT的变化难以与残留病灶或复发作鉴别, 此时CT评价疗效存在缺陷。3个月后病灶逐渐缩小,成低密度改变, 此时评价其疗效比较客观。

治疗结束3个月、6个月后复查胸部CT, 按照WHO制定的实体肿瘤治疗标准判定疗效[4]。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持续8周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横经乘积缩小>50%以上;微效(MR):二者乘积缩小25%~50%;无变化(NR):二者乘积缩小<25%;进展(PD):二者乘积较前增大;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例)/总例数×100%。治疗结束后CT扫描明确有无气胸、血胸, 术后观察是否胸痛、咯血、发热等。

对于RFA治疗肺癌的效果评价, 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CT通常作为疗效判断的标准[5]。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CT)虽为较好的方法, 但费用较为昂贵, 难以为一般人承受。

2 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无围手术期死亡。完全缓解28例, 部分缓解10例, 无变化 4例, 进展3例 。

并发症:射频消融术中一般感觉电极板处局部发热, 极个别需降低功率, 无烧伤病例。术中咯血6例未影响治疗,剧烈咳嗽3例, 经注药孔注入利多卡因缓解。出现气胸5例, 1例行闭式引流, 其余自行吸收, 治疗侧胸痛均能耐受, 1例术后4 d胸痛、发热38.5℃, 白细胞计数升高, 诊断为肿瘤坏死并发感染, 经抗炎治疗痊愈。

3 讨论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我国城市中肺癌发病率居首位, 农村居第二位,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虽然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但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 失去了手术机会。近年来微创治疗新技术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射频消融作为继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之后的第五大主要治疗方法:“热疗”的主要代表, 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重视。

射频消融是对肿瘤给与频率460 ~500 kHz的射频电流,是肿瘤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处于一种激励状态, 发生高速震荡摩擦而产生热能[6], 当达到80~90℃时可有效快速杀死局部肿瘤细胞, 同时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不能继续向肿瘤供血, 有利于防止肿瘤的转移。由于肺部正常组织可通过肺部大血管的血液循环和呼气散热, 并起着绝缘的效果, 使能量充分集中在病变部位。肺部肿瘤组织血流量相对偏低, 散热困难, 热量聚集, 温度升温快, 成为一个大热库。坏死后的肿瘤组织抗原性改变, 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增强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 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 因此肺部恶性肿瘤非常适合射频消融治疗, Dupuy等[2]2000年将这一技术成功用于3例肺癌的治疗, 国内多家单位也对其疗效进行了研究报告[7,8]。

射频消融作为一种全新的微创治疗手段 , 用于肺癌的局部治疗已充分体现了它的价值, 已成为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 本文的报告也验证了它的效果。具有安全、微创、高效, 并发症少、重复性好的特点。对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高龄体弱、多发病灶、化疗效果不理想可优先考虑用RFA治疗。

射频消融作为一种微创技术, 优点显而易见, 但不能忽视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从本组的治疗效果来看, 小于5 cm, 外形规则的肿瘤效果最好。大于5 cm, 中心液化坏死的效果差。RFA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 合理有序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 如放射性粒子植入、化疗粒子植入、中医中药等,更能进一步提高肺癌治疗效果。

[1] 杨薇,陈敏华.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中华医学杂志, 2005(85):354-355.

[2] Dupuy De, Zagoria RJ, AKerley W, et al. Pere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malignancies in the lung. AJR, 2000,174(1):57-59.

[3] 陈俊辉,王少彬,曹伟华,等.肺癌的集束电极射频人凝固治疗观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1, 21(5):289-290.

[4] 孙燕.肿瘤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5.

[5] Lencioni R, Cioni D, Goleui O, et al. Radiofrequency therml ablation of liver tumor: state of the Art. Cancer, 2000,6(supple 4):304-315.

[6] Ros DM, Allerga DP, Bostick PJ, et 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a novel primary and adjunetive ablative technique for hepatie malignanies. Am Surg, 1999(65):1009-1014.

[7] 王少彬,陈俊辉,曹伟华,等.射频消融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疗效观察.中国肿瘤临床, 2005,32(11):628-630.

[8] 刘宝东,支修益,刘磊,等.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中国肺癌杂志, 2009,12(7):775-779.

455000 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

猜你喜欢
消融射频微创
消融
轻音乐(2022年9期)2022-09-21 01:54:44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百味消融小釜中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电子制作(2016年1期)2016-11-07 08:42:54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