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峥李雁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吴峥李雁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结合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反映出的独特的需求和问题,应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出发,探讨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的途径,尝试在具体课程教学中以更贴近学生心理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法,为设计出受到学生认可的、灵活实用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践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这样一个全社会深入改革的转型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和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决定了现代大学生思想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笔者在多年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如果仍然按照以往“讲座+讲授”、“一块黑板一支笔,一人从头讲到底”的教学模式,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求学兴趣,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也起不到实质作用。流于形式的教学绝不是好的教学,教师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尊重学生的思想个性,给予他们特色充分发挥的空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手段的改革,突出实效。因此,自2009年起,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新时期大学生独特的群体特点和需求出发,调查分析和研究了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维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也还存在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高度发达,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他们的视野更宽广,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更迅速。在心理层面上,他们对于即将步入的社会缺乏经验,心怀好奇又有些恐惧。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大学期间就能接触实际的工作场景,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工作,建立起初步的感性和理性认知。一方面,应追踪社会分工中层出不穷的新行业、新职业,在课程中将新兴产业和职业介绍给学生,通过学校具备的校企合作资源优势开展实习实训、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创造实习实践的就业机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紧跟时代变化。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历史由来已久。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近5年来积极开展了大学生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与用友财务软件、新希望集团、四川路桥集团等近百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每年学校都会对不同行业的主要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工作情况跟踪调查,与企业管理层进行交流,并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聘请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就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才等问题给学生提供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和渠道。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不拘泥于课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生需要什么,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我们就讲授什么。例如,笔者对在四川路桥集团工作的我校往届毕业生进行调查时,用人单位和往届毕业生都提到我校的学生在交流沟通能力上相对薄弱。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就专门针对学生的通用能力培养设计了一个专题,以4~6课时的教学时间,通过团队合作、话题延续、场景模拟训练等小模块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交流沟通的技巧,通过案例和视频教学进行社交礼仪的培养和训练。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是我们近两年来的重点改革方向,各大高校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实践做法。例如,贵州财经学院教育管理学院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讲授+讲座”的被动式教学,引进“体验式学习”模式,与校外企业培训专家合作进行教学设计,对教育技术专业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培训。结合笔者所在学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改变了以往的你讲我听式教学方法,将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划分为若干专题模块,在合适的专题中引进视频、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需要学生实际参与,分享心得发现,共同总结提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课下完成相应的能力训练作业的形式也相当灵活,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色。教师就作业练习进行的讲评和总结既来自学生的参与,又实现了教学目的,使学生由“被动交作业”变“主动来展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面试中的“自我介绍”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我们的教学设计是:邀请3名学生,就三种类型企业中的同一工作岗位进行模拟面试环节的自我介绍,就一类企业中3个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模拟面试环节的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完毕后,由其他同学对其表现进行点评,分析自我介绍中内容选择的优缺点,有表扬也有建议。同时,请6名进行过自我介绍的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在讲台上的感觉、想法和心得。这样,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学生都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积极参与和分享。学生自己总结所得出的结论,比如什么样的自我介绍容易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运用哪些语言更有效地体现自己的优势等等,就会一清二楚。并且由于是自己发现并总结出的知识和注意事项,记忆就特别深刻,在实践中应用起来也就更有把握。
就业指导教育只有乐于被主体认可和接受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学实践者,必须从教学主体的接受视角切入,坚持主体性原则,促使大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体性原则是个体主体哲学的基本方法论原则,也是社会转型期就业指导教育由重视集体主义和社会价值向提倡人本主义和个体价值转变的需要。
自入学起,每个学生都要经历不计其数、名目繁多的考试。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我国的国情决定了考试仍是评价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但考什么,怎么考,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落实的成效。大学生的课程考评制度,作为引导评价导向和教育方向的重要方式,也必须加以创新。笔者利用学生看重考试的心理,以考试促进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做好就业的准备。根据我院实际,笔者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考试进行了如下调整:由三位授课教师组成模拟面试考评小组,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为学生安排仿真的面试现场、正规的面试流程,让求职者亲身感受面试的全过程,力求达到真实面试的效果。面试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填写《模拟面试评议反馈表》,提出改进建议发给学生本人,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这样一种有别于以往“你出题,我做题”的考核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应聘面试的直观认知和对授课内容的综合运用实践能力。有的学生在看到考评教师给自己的建议后,主动与教师就自己不足的地方进行交流,还有的给教师写了感谢信。例如,有个学生写道“这次考试,既是一次期末考试,却又有不同于以往的考试形式及方法,让我很感兴趣,跃跃欲试。”有的学生提到,“这样的考试让我们对面试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了解了它的整个流程及相关应试要求。相信以后面试时就不会因太紧张而失去应有的工作机会了。”有的学生表示:通过考试“更直观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以改正。这些收获是其他科目所没有的。也明白了老师这样做对我们的良苦用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就业竞争的结果为导向,是我们在教学考核方式改革中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全新演绎。
在社会转型、思想多元化的条件下,进入大学时代的学生在身体和生理机能上已走向成熟,自我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交往范围、生活领域和知识面都已经扩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在面临即将步入社会、开始自己职业生涯选择的时刻,也存在个人职业角色定位不准、适应新环境的自信心不足、不知如何进行人际沟通、职业价值观取向不清等问题。在就业认识上,自我认知与社会需要的偏差是造成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这就非常迫切地需要通过有效的就业指导教育廓清学生就业思想上的迷雾,使其走向成熟和坚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不仅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重视和支持,更需要大学生自身转变就业观念,在就业选择中体现正确的价值观。近三年来,我们对一年级新生和三年级应届生关于就业价值观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就业价值观方面的偏差主要有:对薪酬、住宿条件等现实的切身利益考虑较多,对个人职业生涯成长的长远规划考虑不足;就业目标定位较高,仍有一步到位的思想,对到基层岗位积淀,逐步实现目标、不断调试目标的过程认识不足;对工作环境的期望超越社会需求,形成较大反差;没有认识到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必须将个人理想、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利益和社会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也有一些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工作意志力,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不敢参与择业市场激烈竞争等问题。
就业指导教学不单单是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通过教学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将自己的长处转化为自信,将社会需要转化为主动适应,知道在求职和未来职业发展中遇到问题时自己应如何面对以及寻求帮助的途径,最终实现每个学生的人生目标。例如,在我们的教学内容创新中,通过设计“职业兴趣六岛环游”、“技能成就故事”等团体分享课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己的兴趣,挖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可迁移技能,准确地定位自己,增强自信心。在“生涯人物访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主动了解身边从事自己感兴趣职业的人物的职业素质、行为方式和工作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对外部工作世界的清晰认识,消除恐惧心理。被采访的标杆人物往往会成为学生在职业生涯道路上的偶像或榜样。在个人主体意识增强的条件下,来自身边可见的榜样和同伴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正如成长心理学和同伴教育所揭示的,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个 “理想的自己”或者内在的榜样在激励、引导自己。通过这样一种生涯访谈的方式,以实践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习榜样身上所具备的职业素质、时代精神,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实践锻炼、行为养成方面,把对榜样言行的学习模仿逐渐转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改革进入攻坚时期,需要从各个方面驱动创新。从当前的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社会需要自主创业人才,自主创业是未来就业的一大趋势。在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开发、创业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笔者和同事引进、吸收了国际劳工组织的《SYB创办你的企业》课程,并结合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教学内容改革。首先,在课程归属上,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有力补充,满足部分学生希望毕业后创业的需要,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此选修课,共40课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实行不超过30人的小班教学,选择专门的教室布置为“U”形座位形式,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以创业想法分析、市场调查、法律风险、企业经营运行游戏模块为主要教学主题,课间提供小零食做茶歇,既方便有共同想法的学生交流,又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该课程开设3年来,深受学生好评,很多学习过该课程的学生在我校的创业园中都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实践。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中创业创新内容的改革,最终目标并不是要求学生毕业后就都去创业,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拼搏奋斗的企业家精神。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创业教育中,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责任的分配和承担,沟通、表达、交际能力的要求和训练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中,更多地要求学生换位思考,以角色模拟的方式体验企业家工作的内容,明确肩上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既要完成对企业经营方面的认知,又要让学生体会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给学生实际演练的机会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聘请大学生创业者讲授分享创业经历的模块,可使学生近距离接触创业者,看到他们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体现出的坚强意志,树立精神榜样,也可使学生借鉴他人的经验,在未来的创业活动中少走弯路,激励学生面对现实,自强不息,勇于挑战。
[1]罗静.基于体验学习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以贵州财经学院教育管理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1(32).
[2]刘衍永.马克思主义个体主体哲学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辩证看 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 2012[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
[4]周国文.人文话语与历史的抉择[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3.
[5]姜尔岚,陆志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探索与实践——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S3).
[6]姚期智.拔尖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新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7]李骥.由神到人:推介可信、可亲、可学的榜样[J].中国共青团,2012(4).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G715
A
1672-5727(2013)12-0082-03
吴峥(1981—),女,硕士,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创新教育教学。
李雁(1964—),女,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职业发展与规划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