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媚 董虹孛 赵 静 郭冬梅 曾 光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
优生是计划生育具体内涵的延伸,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国民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1]。 目前,以优生为目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制度作为优生重要措施在我国已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关于优生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以及相关的围孕期干预内容与模式的研究也受到有关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2-4]。但有着千年历史,并在婚、孕、产、育方面具有深刻认识与独到见解的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包括音乐、饮食搭配、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气功太极等运动、心理咨询等,却未在此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北京育龄妇女进行调查,了解并比较她们对中西医优生方法认知情况,旨在为将来中医优生干预的推广提供信息。
1.1.1 现有资料 系统、广泛地收集与中医优生相关的资料文献。
1.1.2 问卷调查 于2012 年8~10 月在分别在北京妇产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国医堂门诊对18~55 岁北京户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312 份,实际回收291 份,问卷回收率为93.3%。
1.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包括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医疗保障、收入等。
1.2.2 中西医优生认知情况 中西医的喜爱程度、中西医优生知晓程度、中西医副作用认知等。
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分别进行质量控制。在研究设计阶段:前期大量查阅文献和咨询有关专家,明确调查项目和指标定义,编制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初稿进行预试验后,进行修改和定稿。在资料收集阶段:严格培训调查员, 使其明确问卷调查内容和指标含义;开展问卷调查时,调查员以客观的态度一对一询问调查对象,并对当日回收的问卷进行复查,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采用Epi data 3.1 建立数据库,并建立逻辑核查,进行双录入。 录入后的数据,采用SAS 9.1 进行描述性分析。
2.1.1 年龄 北京被调查育龄妇女平均年龄为(32.36±7.04)岁。将年龄分成0~<20 岁、20~<30 岁、30~<40岁、40~<50 岁、50 岁及以上五个年龄组,结果显示:20~<30 岁年龄组人员最多,达到47.5%;其次为30~<40 岁年龄组,所占比例为36.4%;再次为40~<50 岁年龄组,所占比例为35.5%;而0~<20 岁及50 岁及以上年龄组人员所占比例非常小,分别为0.3%及0.7%。
2.1.2 婚姻及文化程度 婚姻状况可分成未婚、 在婚、离异及丧偶4 种情况。 根据统计结果,被调查育龄妇女以在婚为主,有220 人,所占比例为75.6%;其次为未婚女性,所占比例为22.7%;再次为离异者,所占比例为1.7%。 将文化程度分成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技校/中专/中技、大专、大学及以上,其中,大学及以上的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4.6%,高中/技校/中专/中技的人所占比例为16.5%,大专学历的人所占比例为15.8%,初中学历的人所占比例为2.4%,小学及以下所占比例为0.7%。
2.1.3 医疗保险及收入水平 统计被调查的291 名育龄妇女的医疗保险情况及收入水平,将医疗保险类型分成公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自费及其他6 种类型, 结果显示, 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为主,占57.4%,其次是公费医疗(18.3%)、城镇居民(9.7%)、自费(7.6%)。将收入分成0~<1000 元、1000~<2000 元、2000~<3000 元、3000~<4000 元、4000~<5000 元、5000~<6000 元及6000 元及以上7 个组,有24.7%的育龄妇女收入在6000 元及以上组, 有20.8%的人收入在2000~<3000 元组,有15.3%的人收入在1000~<2000 元组, 有17.0%的人收入在3000~<4000 元组,9.4%的人收入在5000~<6000 元组,有9.0%的人收入在4000~<5000 元组,还有3.8%的人收入在0~<1000 元组。
2.2.1 中西医喜爱程度 询问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西医的喜爱程度,将喜爱程度分成非常不喜欢、不喜欢、一般、喜欢、非常喜欢五个程度,根据统计结果可知:有140 人(48.1%) 对中医喜爱程度一般, 有130 人(44.7%)喜爱中医,有7 人(2.4%)非常喜欢中医,而有12 人(4.1%)不喜欢中医,有2 人(0.7%)非常不喜欢中医;有181 人(62.2%)对西医喜爱程度一般,有75人(25.8%)喜爱西医,有2 人(0.7%)非常喜欢西医,而有31 人(10.7%)不喜欢西医,有2 人(0.7%)非常不喜欢西医。
2.2.2 中西医优生知晓度 询问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西医优生的知晓程度, 并将知晓程度分成非常不了解、不了解、一般、了解及非常了解,结果发现:有172人(59.1%) 育龄妇女对中医优生方法不了解, 有80 人(27.5%) 对中医优生方法了解程度一般, 有33 人(11.3%)对中医优生方法了解,分别有3 人(1.0%)对中医优生方法非常了解或非常不了解; 有116 人(39.9%)育龄妇女对西医优生方法不了解,有101 人(34.7%) 对西医优生方法了解程度一般, 有66 人(22.7%)对西医优生方法了解,分别有4 人(1.4%)对西医优生方法非常了解或非常不了解。
2.2.3 中西医优生副作用认知 询问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西医优生副作用的认知情况,并将认知情况分成是、否及不清楚,结果发现:有190 人(65.3%)育龄妇女对中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不清楚,有52 人(17.9%)对中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了解清楚,有49 人(16.8%)对中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不了解;有165 人(56.7%)育龄妇女对西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不清楚,有94 人(32.3%)对西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了解,有32 人(11.0%)对西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不了解。
2.2.4 中西医优生方式知晓 将中西医优生方式[5-7]分成音乐、饮食搭配、叶酸服用、婚检、孕检、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气功太极等运动、疫苗接种、心理咨询等,并计算其知晓率。知晓率为知道该种优生方式的人数在总被调查人数中的比例。 根据计算得到的结果,按照知晓率由高到低的顺序列举优生方式: 饮食搭配(82.5%)、孕 检(74.2%)、音 乐(69.1%)、叶 酸 服 用(59.1%)、婚检(47.1%)、心理咨询(25.4%)、中药调理(21.6%)、 疫苗接种 (12.0%)、 气功太极等运动(5.8%)、针灸(4.5%)、其他(1.0%)。 从排序来看,被调查育龄妇女对西医优生方式知晓率相对较高。
2.2.5 优生知识来源 将优生知识来源分成大众媒体、社区宣传、医疗机构就诊、亲朋好友、孕妇朋友、其他6 种方式, 并询问被调查育龄妇女优生知识的来源,计算获得率。所谓的获得率为选择某来源的育龄妇女人数除以被调查育龄妇女总人数(291 人)的百分比。根据统计结果对6 种来源的获得率按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大众媒体(82.5%)、亲朋好友(46.0%)、医疗机构就诊 (45.7%)、 孕妇朋友 (44.3%)、 社区宣传(13.4%)及其他(3.5%)。
将促优生方式分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都不选用和其他5 种方式,并询问被调查育龄妇女他们的选择时,发现44.7%的人愿意选择中西医结合促优生方式,有67 人(23.0%)愿意选择中医促优生方式,有50 人(17.2%) 愿意选择西医促优生方式, 有37 人(12.7%)两种方式都不愿意选用,还有7 人(2.4%)选择其他。
根据结果“2.2.1”可知,有近50%的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喜爱或者非常喜爱,而只有不到30%的人对西医喜爱或者非常喜爱;根据结果“2.3”可知,被调查育龄妇女愿意选择西医优生的仅有17.2%,而愿意选择中医优生的人有23.0%,愿意选择中西医结合优生的有44.7%。 由此可见,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的喜爱程度高于西医。
导致此结果的原因为: ①中医的疗效比较好,能够治疗西医无法治疗的疑难病症, 而且经过口口相传,中医得到了肯定和宣传。 ②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 以整体观的思想对人进行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而西医是针对性的医学,副作用和疗效明确。 人们大多对中医持有好奇的心态,但是这种好奇是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正面影响。 ③目前,因为西医属于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故在医疗机构中广泛使用,但很多疾病通过中医无法治疗的时候,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中医[8-9]。
根据结果“2.2.2”可知,只有12.3%的人对中医优生方法了解或非常了解,而有24.1%的人对西医优生方法了解或非常了解; 根据结果 “2.2.3” 可知,有17.9%的人对中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了解清楚, 而有32.3%的人对西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了解清楚; 根据结果“2.2.4”可知,知晓率前5 位优生方式中有3 种为西医优生方式。 由此可知,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的认知程度低于西医。
导致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有:①因为中医属于辩证性的学科, 而且因为个体的不一中医的治疗方案不一,因此缺乏说明书,即使有说明书者,也很少标识出相应的作用等; ②中医属于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因个体不一而治疗方案不一,导致消费者很难总结规律,从而相互间宣传;③整个社会对中医的宣传较少。
根据结果“2.2.1”及“2.2.2”可知,有44.7%的被调查育龄妇女喜爱或者非常喜爱中医,而仅有26.5%的被调查育龄妇女喜爱或非常喜爱西医,可见他们对中医的喜爱程度高于西医。但是比较他们对中西医的认知程度发现,有12.3%的人对中医优生方法了解或非常了解,而有24.1%的人对西医优生方法了解或非常了解,即他们对中医优生认知程度却低于西医。 基于以上结果可推断,中医是受育龄妇女欢迎的一种优生方式,而他们缺乏中医优生的相关知识,因此有必要扩大中医优生宣传。
结果“2.2.5”中根据她们优生知识的来源可知,主要信息渠道为大众传媒(82.5%),而医疗机构的获得率仅为45.7%,社区宣传的获得率仅为13.4%,因此要加大宣传,突破口在医疗机构及社区,尤其是某些中医示范社区。 在进行中医宣传时,可以将中医优生的知识放在其中[10]。 此外,要达到医疗机构及社区宣传的效果,还需要加强医疗机构及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知识的掌握程度。
[1] 王光辉, 王琦,薛俊宏.中医与优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52-53.
[2] 杨琳, 侯丽辉,吴效科.天癸理论与优生[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19(4):8-9.
[3] 赵永明.“天癸”的古今文献资料整理和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4] 都修波.中医胎教学说探讨[J].中医研究,2009,22(2):12-14.
[5] 王金城.中医胎教理论的认识和实践[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21(1):35-38.
[6] 耿庆玲.浅述中医胎教与优生[J].陕西中医,2007,28(12):1688.
[7] 常存库.中医学优生思想概观[J].中医药学报,1983,15 (6):31-33.
[8] 刘孟宇,彭锦,齐争平.中医优生保健平台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模式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87-89.
[9] 吴夏秋.基于中医优生思想的孕前风险评估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5-80.
[10] 吴夏秋, 彭锦. 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开展中医特色的社区孕前健康教育[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C].长沙: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3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