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心亚
党的十八大着重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鲁昕副部长的“职业教育兴国之道”的科学发展观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指示,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教,创造新辉煌提供了强大动力。
1.坚持“顾客导向”,深化学分制改。为使学生(顾客)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学校自2003年起开始实行新学分制:采用“平台加模块”的方式设置课程结构体系,制定学分制教学计划;设立课程分类制,制定课程标准,搭建合理的课程教学平台;采取“两长一短”三学期制设置方案;执行新的学分方案;引进学分绩点及平均学分绩点计算办法;推行弹性学制,增强学业设计的自由度;改革招生方式,按专业大类招生;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通过学分制的实行,直接顾客(学生)的“五个自主”(相对自主选择专业、专业方向、课程、教师、进度)权利逐步实现,新学分制的实施正在深层次地影响现行的管理体制,“顾客导向”改革初见效应。学分制改革项目还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奖。
2.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学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大力实施了“质量提升工程”。(1)实施重点专业建设计划。围绕专业建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生产性实训基地、课程建设等5 个核心要素,强化特色、树立品牌、打造精品,形成国家中央财政资助的重点建设专业2 个,省级特色专业8 个,省“十二五”高职高专重点专业群3 个;(2)实施实践教学提升计划。与区域内40 多家企业紧密型合作,建成“厂中校”6 个,“校中厂”1 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0 个,校外实训基地100 多个,营造了企业化、全真化的实践教学条件和氛围;加强实践教学的课程、教材、实验项目开发,推进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和开放等机制创新;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组织好、落实好各种实习环节的教学;加强“三毕”工作,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2012 年获省级毕业设计一等奖;坚持以赛促学,强化技能培养。近年来,学生在省市及全国各类技能大赛中,共获得三等及以上奖项318 人次,在全国性赛事中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共21 个;(3)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自2005 年起,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实施大学生创业计划,推动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的比例达到江苏省高职院平均水平的1.94 倍(据麦克思报告);(4)实施精品课程、教材计划。一是紧密联系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二是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修订和新建1490 门课程标准,促进课程的脱胎换骨。三是以精品课程为示范,带动全校课程建设。四是突出教材建设的职业性、开放性和立体化,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发教材,分析典型生产工艺过程、解剖典型设备、精选典型技术训练内容和教学案例,以“任务引领、项目导向”为主线,物化成特色教材,对教材管理进行三步重大改革,鼓励广大教师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5)实施教师发展计划。牢固确立教师在办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人才强校”作为学校第一发展战略,采用多种措施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一是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二是实施职业分类指导,实施教授工程和三术(教术、技术、学术)工程,促进教师个体发展;三是实施分类管理,通过培引聘带,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建设和梯队建设。
3.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国际化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建设高水平学校的重要途径。学校实施“国际合作”发展战略,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2004 年,学校成功和新加坡莱佛士教育集团合作,成立了常纺-莱佛士国际学院;与意大利阿格宾诺职业学院、日本九州外国语学院等国外高校合作与交流,“走出去”、“请进来”,拓展师生国际视野;与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合作,引进“工程设计与创新管理课程”及国际通用管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课程,推进教学改革。
4.探索中高职衔接试点,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服务。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2012 年,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在省、市政府的统筹下,开展服装设计、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中高职3+3 分段培养”试点,与对接的中专校进行了专业培养目标、计划、模式、方法、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等相关内容的衔接,形成了完整的实施方案并通过了省级答辩和评审。2013 年,学校还将与区域内本科高校试行“3+2 高职专科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