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单招中职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13-02-01 10:51:36欧阳国强陈罗湘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生源专业技能课程标准

欧阳国强 陈罗湘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2)

目前,各地高职院校纷纷试点开展对中职对口专业应届毕业生和相关专业毕业生单独招生工作。湖南从去年起,中职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并取消了高职对口招生的规模不得超过全省中职应届毕业生5%的比例限制。这是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 “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和扩大中职和高职招生规模的重大举措,为中职生开辟了升学路。但是,随着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多,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必须引起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并予以有效解决。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三类:

入口选拔标准不统一,质量保证难 没有统一考试,没有统一要求,如果招生学校为了完成招生指标,放松入口标准,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逐步建立起的良好社会声誉。必须建立合理的选拔机制,特别是不能只关注理论考试,要提高动手能力的分值比例。

培养方案单一,教学安排难 目前,高职生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普通高考进入高职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一类是通过对口招生考试方式进入高职的中职毕业生(包括中职、中专、技校学生)。这几年,由于对中职学生的对口招生有指标限制,造成普高生源数远大于中职生源数,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将中职学生与普高学生编入同一教学班级,使用同一培养方案,而进入高职学习的中职生源学生学习困难较大,但中职生源学生人数少,难以单独分班。

中高职课程不衔接,教学消耗大 由于目前国家和各地区都没有具体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大部分学校因普高生源数远大于中职生源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是从高等教育的要求出发,以普通高中生的“零起点”专业知识技能和较好的文化基础为参照系制定,忽视了中职毕业生,没有与中职课程做好衔接。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与中职相比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课程体系不统一,课程重复。由于高职未充分考虑中职生源,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复。据上海市卫生局的调研,护理专业中职与高职教育模式相同,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基本一样,课程设置中出现了多达60%的重复课。根据2004年教育部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分析比较三年制中职和两年制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工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发现,高职三类专业课共开设15门课程,合计1460学时,其中有11门课程与中职出现重复,学时数超过1100学时,约占专业课总数的75%。(2)课程标准不统一,内容重复。由于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缺少中高职贯通的统一教材,同时各地各校专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开发课程的能力高低不一,致使各校实际执行的课程体系和所达到的课程目标差异较大,造成一些专业课程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的现象。据初步统计,湖南中、高职院校同一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复率高达30%以上。如中职、高职旅游专业教学都开设有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旅游法规等课程,选用教材完全一样。在中职这些课程学习考试合格并已取得导游资格证的学生,升到高职院校后还必须重修这些课程。(3)技能训练倒挂。在实习训练、顶岗实习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高职应该是中职知识结构上的扩展、职业能力上的提高和专业技能上的提升。但由于各地各校实训条件、师资条件参差不齐,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未能明显体现高职高技能的特征,甚至有不少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还不如中职,出现中高职技能训练“倒挂”现象。

高职与中职的专业课程内容雷同、课程设置区别不大、技能训练“倒挂”等中高职不衔接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源与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益,导致中高职教学的严重消耗。

解决问题的对策

建立选拔机制,把好考试录取关 各高职院校要建立合理的选拔机制,制定选择方案报主管部门批准。要明确选拔方式、选拔标准、选拔操作流程、录取原则和监督机构。同时,为了保证选拔质量,笔者认为,文化基础课考试可以采取全省统一命题、高职院校自行组织考试的办法;而专业课及实践技能考试则可由各高职院校自行命题和组织考试。专业课与实践技能考试的评判标准与方式应力求向职业资格靠拢。在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命题、考试和评卷的公正性,另一方面,在录取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统一部署,排除一切干扰,严格执行择优录取的原则,把好录取关,使一切真正优秀的学生都能公平地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

加强中高职沟通,实施课程衔接 在没有统一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中、高职学校要加强联系与沟通,逐步形成两个教育层次间联系紧密、资源共享、教学融通的局面。高职院校要做好调查研究,既要做好社会对培养目标实际需求的调查,更要对招生对象已学过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度调查,在仔细研究中职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将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进行细分,对现有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分,分解出哪些课程和课程中的哪些内容是在中职已学习过的,并对已有课程进行模块化或项目化改革和学分处理,为教师分类(中职和普高生源)制定教学方案、学校分类分层安排教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打好基础,从而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实施与实际情况相衔接的教学,避免教学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学习,求得教学的最大效益。

加强教学改革,实施学分管理 在两类生源(中职与普高)并存、同类生源基础相差很大的高职院校,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保证教学资源不浪费和学生教学时间不消耗。笔者认为,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加强教学改革,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分类分层组织教学。在新生入学后根据生源类别进行教学班级划分,在教学中教师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普高生源强化专业课程、弱化文化课程,对于中职生源强化文化课程、弱化专业课程。同时,教师在课前进行广泛调查,根据课程考核标准将课程考核内容进行拆分考核,可对中职生源学生进行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基础模块或项目进行考核,对普高生源学生进行文化课程基础模块(项目或单元)考核,对考核达到要求的记入学分实行免修。根据考核情况对少数未达要求的学生安排个别辅导,对个别较好的学生可鼓励其跨专业选修、报考自学考试等。同时,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完成学业。这样,既可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教学质量,又可减少教学损耗。

加强质量监控,实施技能抽考 高职院校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因生源类别多(普高、中职、中专、技校)、生源基础不一,教学形式多(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短期见习、顶岗实习等),教学质量监控任务更重、形式更繁,教学质量保证更难。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高职院校二级教学单位要做好各教学环节的监控,特别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课程内容细分、模块化或项目化改革和学分处理等方面的监控,并做好学分认定、分生源类型的教学安排。二是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和教务处要做好对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督促和各环节安排、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控。三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入学选拔和毕业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入学选拔可借鉴湖南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抽考做法,对学院自主考试的生源根据学院制定的标准进行抽查,达不到要求的减少下年度招生计划;毕业标准执行情况可采取湖南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抽考的经验,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专业技能标准和题库,在学生毕业前组织不定专业、不定人员的专业基本技能操作抽查,抽查结果向全省通报,二年未达标的专业停办。

[1]任平,陈文香.中高职课程和谐衔接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

[2]耿金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3]高原,曹哗,马四顺.中、高职课程衔接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4(3).

[4]霍骁象,赵哲,许俊峰.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5]李海宗,王胜男.系统论视野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4).

[6]邢晖.试论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兼议高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0(2).

猜你喜欢
生源专业技能课程标准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3:28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10:04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