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男
(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0)
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思考
姜英男
(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0)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渊源,来自于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杜威的教育理论特别强调,儿童教育要“尊重人类自由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心灵”“遵循教育的规律”。“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知识接受对象转变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全班五六十名学生成绩各不相同。针对不自信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坚信他们有掌握知识的潜力,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我能行”。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自我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调动学生自身决策的能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寻找、发现、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从而把学生置于探究问题之中。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表现为一种启迪和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激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们不断地向上攀登。
(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从讲台上走下来,不再居高临下。
教师要以学论教,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会如何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是被灌进去的,而是通过活跃的探究与学习过程建构起来的。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中心,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
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材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仅是一个范本,一条教学线索。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删减教材中不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增添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内容。教师能够透过一个“点”,串联一条“线”,凸现一个“面”,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如:学习old一词时,我们最初用它构成的句子是“How old are you?”首先我们交代给学生的是old一词的原意“旧的;老的”,在放到“How old are you”句子里时它所表示的是询问年龄(Age)。同时我们就可渗透给学生一些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在英语国家,年龄“Age”是个敏感的话题,除非确有需要,如填写个人信息等,一般不要问成年人,尤其是成年女性的年龄。这些延伸了课本固有的知识,使学生串起一条线:由old到age再到英语国家和我们中国文化运用上的不同。
再如:在教授first一词时,课本中它的词面意思是“第一的;最先的”,学生很好掌握。教师举例“You are the first one.”同时教师增添了“first name”和“last name”内容。指出英美人姓名的排列顺序是名在前姓在后,名字称之为first name,姓称之为last name。增添的这个内容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同样会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要对课本做深入了解,然后做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掌握教材,教师才能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因为有的放矢的教学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下面是我们讲授“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一课的做法。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如何制作水果奶昔这一主题,让学生学习制作水果奶昔的相关词汇和用祈使句描述制作过程。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中国学生对于西方饮食文化中制作水果奶昔所需原材料的词语所知甚少。
(2)心理特点:学生好奇好动,争胜好强,个性鲜明,有较强的表现欲;喜欢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同时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些辅助词语,运用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边说边制作奶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说英语;通过学生间的合作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能听懂、说出制作水果奶昔的相关词语;会描述制作水果奶昔的过程;学会流畅地用英语谈论本课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制作水果奶昔,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真实的语境下,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体会国外与本土文化的不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憧憬未来的情感。
目标明确后,我们就会想到具体教学的方法了。笔者认为,应该先考虑教学路线,思路决定方法。路线有了,教师就要沿着这条路线走下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确定思路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下面几点。
(1)加强与生活联系。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和现象入手,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热爱学习。
(2)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许多课堂上,我们看到有些老师不放心,不放手,不给学生尝试的机会,结果勤快的老师包办出懒学生,带出被喂大、什么也不会做的学生。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在课上让学生动起来,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做,教师坚决不做,真正做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3)疏通学生思维的线路。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观察学生,进而发现学生的困难所在。看到学生思想的线路“堵路”,教师要疏通,让学生思路畅通起来;发现学生思想“短路”了,教师要接通,让学生思路连通起来;感到学生思想的线路“断路”了,教师要及时修通,让学生思路开通起来。
导入是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堂成功的英语课首先要注重最初的几分钟,采取适当的方法,它能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导入的方法很多,如设置问题、标题导入、故事导入、表演导入、游戏导入、影视导入、真实事件导入等。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1.单词
让词汇知识“活”起来的有效方法是在用中学。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开展一些趣味活动来激发学生关注词汇学习的热情,进而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fall”这个单词时,可用英语给学生讲个滑稽的故事:A young man fell off his bike in order to watch the beautiful view of the fall because he quarreled with his wife and didn’t fall asleep the whole night yesterday evening.(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为了看秋天美丽的景色,一不小心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因为昨晚他和妻子吵架,一夜没睡着觉)一些学生不理解“fall”分别在这个语段中的意思,结果就成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为了看摔倒的美丽,结果自己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后面跟妻子吵架而睡不着”,闹了一个大笑话。借助一个因为学生不理解“fall”的具体意义而造成的笑话,让学生在笑声中掌握了“fall”的具体用法及意义。
2.语法
语法教学要注意梯度,教语法不是教师台上只讲语法规则,而是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解开谜团,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就得到答案。我们要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对话、交流、讨论来达成理解,形成共识,构建自己的知识。把语法放在情境中教,要让学生不觉得枯燥,不觉得难。我们教语法的目的是使学生“会用”,而不是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法体系。
3.课文
学习课文时,教师应设计几个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如在讲《环境》一课时,任务一是说说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学生说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等,还谈了污染的危害程度)此项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因为这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任务二是自述在改善环境中你所做的事情。(学生说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为回收再利用而收集废纸、瓶子等)在这一任务中尽量熟练运用现在完成时;任务三是评价我们的环境,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国家城市环境,并与自己周围的环境作比较,讨论和评价自己周围的环境。
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更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仅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还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师要从教材及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满足多层次学生需求、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且活动的指向明确,受众面要广。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中,学生不再是“配角”,而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不是在表演,而是在与学生交流合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学活动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提供学习材料,使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同时,在群体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也能够得到发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的一面。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这就意味着我们如果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比如,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可设有必做题:写出本节课的新单词、短语(基础题);再设计出选做题:用本节课的新单词、短语造句子(提高题)。有的学生要全做,有的学生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这样有区分的设计,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心理上更接受了学习任务,这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班每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新的收获,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规律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先进理念指导学科教学,把学生推向课堂前台,努力让每一位学生轻松快乐,学有所得,使课堂真正成为现代英语教学的理想课堂,这也是今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