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娥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在新课程下的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确保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效地完成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有以下几点体会。
自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自己研读课文。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只是一味地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理解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新课标下,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应当积极自主地参与课文内容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使自主阅读成为学生培养个性和感悟求知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学阅读课文,通过先搞懂文章的字、词、句,然后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脉络,再到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步一步达到求知解惑的教学目的。
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考虑到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阅读时相对简单有趣,因此,我首先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按照拟定的导学案自行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后,根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情节,对课文进行分段,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段落大意。
阅读教学不是就教材教教材,而是最大限度地用好教材。一篇优秀的文章整体是优美的,但是会有个别重点段落是需要学生精读的。用好教材,就要对文章逐字逐句的进行理解,对作品进行精读,在精读中感悟思想、欣赏文学价值。因此,教师应针对重点段落,深入地挖掘教材,精心地选择切入点,让学生进一步的感知、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体验,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兴趣。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学生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段落大意之后,我针对课文第一段进行分析:“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皇上在更衣室里。”这句话中第一句话强调的重点是什么?课文中说“他每一天每一个钟头要换一套新衣服”,这句话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通过逐句分析来强调皇帝的爱慕虚荣和生活奢靡。再例如我针对课文中“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的怎样了……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这一段进行剖析: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从而让学生从这段精彩的、一波三折的描写中体会皇帝不自信却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
指导学生用心品读课文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学生只有用心去品读,才能真正走进文本。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及重点段落,在教师指点的精读之后,学生已经弄明白主要语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对课文用心体会的去品读,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课文,深化阅读理解,又会有一番新的感悟。在阅读时,可以通过师生交流、探讨,也可以通过读书笔记、阅读心得,提高学生阅读之后对课文的体会。
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在学生自读和教师指点的精读之后,我让学生在用心品读的基础上写下自己对课文感触最深的地方。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这篇课文从一开始就提到了骗,全文也都围绕了一个骗字在写,从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但文章的题目却是皇帝的新装,并不是叫可恶的骗子,反而更加衬托出国王的虚荣心,体现出这场闹剧背后的皇帝、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卑鄙,与其说他们是在被骗,不如说他们是在骗人和骗自己。故事的结尾,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天真的声音’来揭露这个骗局,这又启示我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总之,这篇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浓郁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学生在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后,就会对阅读产生浓郁的兴趣。此时,教师可对材料进行拓展阅读,以课文为中心,进行题材、文体、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多层面、多维度的拓展,提升思维,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同时,在多渠道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平时养成搜集资料、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有效发挥阅读教学学以致用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完《皇帝的新装》一文后,我让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由叶圣陶和鲁兵分别为《皇帝的新装》写的续篇,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为这个童话写一个续篇。同时,认真阅读《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则故事,并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进行比较,有什么启迪?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
阅读教学的成败,不但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成绩的优劣,还影响到学生潜能的开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课本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体验和能力中,促进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让语文阅读教学有声有色,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