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作文闪烁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2013-02-01 00:51曹永华
中学语文 2013年6期
关键词:理性角度事物

曹永华

作文活动是写作者运思言志抒情写意,充分发挥个体能动作用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其最后的指向——文章是最具有主体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凡是成功的、令人喜爱的好作文,都自然地融合了作者特有的人生经历或者生活体验,表现着作者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对事物的真知灼见,闪烁着作者独有的智慧之光,体现着作者自身的态度愿望等。2012年的高考作文,虽不乏佳作,但相当一部分考生作文无论从形式还是到内容,都还沿袭着固定的旧模式,勉强写成的文章,内容空洞,浮于表面,缺乏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和深刻理解,缺乏对事物的理性分析和独特认识。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训练,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内容深刻的训练。鉴于此,下面谈几点我的认识。

一、培养理性思维的必要性

培养写作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培养思维能力。“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积累到构思,再到成文,需要运用观察、感悟、体验、想象、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智力活动,作文过程是人的这些能力——感知力、思考力、想象力、感悟力——提高的过程。因此,作文的训练,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人的训练。”(钱理群、孙绍振《对话语文》),而思维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同时,新课标也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而当前的作文现状,主要表现在思维单一和思维定势上,或立意浮于表面,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或审题不准写得偏颇。其实,人的思维不仅是单向的,有规律可循的,更应该是多向的、丰富多彩的,这样人的思维才能更敏捷,思路才能更宽广。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习作中充满理性思维的光辉,非常有必要。

二、教学中首先要培养积极良好的思维品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既强调“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和“美的熏陶”,也强调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提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

“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加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习作中充满理性思维的光辉,非常有必要。既需要求同思维,也需要求异思维;既需要感性思维,也需要理性思维;既需要形象思维,也需要辩证思维。

三、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做到立意新颖,充满理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认识。日常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写出别具一格的作文,关键在于如何开拓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要不被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当然,多角度思考问题不是漫无方向的,它要求写作者不拘泥于思维的定势,不人云亦云,但需要正确理解材料内涵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选准角度。

如2012年高考湖北卷:根据家书引发的议论这个材料任选角度写一篇作文。由于这个题目材料是师生的议论,与现实比较贴近,学生能联系现实生活,所以可从不同的角度立意。但无论哪种立意都要注意不能就事论事地讨论书信该不该消失或者该不该变的问题。若从老师的角度,应立意为珍惜传统文化;从学生的角度立意或为传统文化在现实中仍有很强的生命力,或为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事物就该被淘汰,或为社会要发展就一定会有变化等等。再如2012年广东卷作文题,正确理解分析居里夫人的话,依据自己的学习生活体会,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即向过去穿越、向未来穿越、活在当下等。

作文中可提供选择的角度是很多的,有正面有反面与侧面,有面有点,有外有内。同一个作文题,除了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角度,还应该选择见解新颖的角度,只有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发现事物的新特点,才能获得对事理的新认识。再者,应尽量选择有社会价值的写作角度,它往往能体现写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下面这个材料,要求提炼观点: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只野兔,便不停地追赶。兔子走投无路情急之中钻进了一个树洞,为了不放过就要到手的美味,狼便死死的守住洞孔。夜深了,狼冷得直发抖,但为了吃野兔,狼怎么也不愿离开。第二天早上,野兔从树洞里探出头来,发现狼已经冻死。野兔大摇大摆地走出洞口,踏过狼的尸体扬长而去。

这则材料有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从野兔的角度立论,就是“坚持就是胜利”;第二种观点是从狼的角度立论,是“成功在于变通”。显然,前一种观点比较老套,难以写出新意;后一种观点则能切合当今形势,更具有社会价值。

多角度而又充满理性的选择往往能体现写作者对事物的感悟能力,有利于在角度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学会辩证分析思维,凸显理性思辨

席勒说“就创造性思维来说,我们应当敞开智能的大门,让那些杂乱无章的设想涌进我们的脑海,然后再做总体上的分析和验证”。这就是说,在我们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考虑后,应选取其中本质的东西来写。特级教师肖家芸指出:在新材料作文流行的今天,高考作文最缺的是思想和辩证的思维。理性思辨代表思维的最佳视角,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在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中,让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可以避免利益论述方面的偏颇。所谓辩证分析就是用辩证的方法对事物进行思考分析,对事物的概念、性质特点和其中蕴含的道理进行阐述的一种思维方法。辩证分析是议论文分析阐明事理最基本、最常用的原则方法,学生应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揭示问题的实质,辩证分析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及具体论证过程中,能对命题及论点进行全面、客观分析得出合乎事理的结论。通过训练,熟练掌握辩证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培养自己严密的思维能力,提高议论文说理的能力。

训练可从下列几方面入手:(1)在相对或相反的事物中找可挖掘的思想;(2)分析不同事物的异同;(3)对有思辩意义的思想作必要的引申;(4)理清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如:2009年浙江卷材料作文《绿叶对根的情意》,在这个材料中,学生必须抓住“绿叶”、“根”和“情意”三个关键词语,除了要了解这三个词语的隐喻意义之外,还必须对“绿叶”和“根”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来理解“情意”的内涵,就比较丰富。考生如果再深入一些,品出根于绿叶的延续性关系——“给予与吸收,再给予”,将个体心理上升为一种群体情感倾向,比如“乡愁的文化心理”等,则能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

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力求作文写出思想厚度

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在写作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只是写作者应当具备的基础,是写作的第一步,要使学生的习作中体现出智慧和思想,还得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刻意进行训练,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问题,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目前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容易形成思维的桎梏,现在的高中生看不到事物复杂的一面,思考问题只停留在事物的表层,只能浅层次的重复现成的观点,成为重复话语的机器。其实,一个高中生必须对社会、人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要能够与他人进行思想苟同交流以至交锋。鉴于这种情况,就要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使学生能透过表象看本质,能从芜杂的信息中筛选信息,去伪存真,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能独立思考,确立观点,立论有高度,分析问题深刻透辟,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不能言,能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与结果,议论精当。教师在训练中,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难题,激发他的质疑精神,提示学生无论如何不要让思想停留在一般人感到困难的地方。因此,不能用浅显的问题去训练高中学生,而要用稍微复杂的问题去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思考。

2012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很多作文题都能考查出考生作文能否做到思想深刻。如江西卷和上海卷都是充满哲理的材料题。如果考生没有丰厚的知识和思想积累,写作只能停留在材料的表层,是不可能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的。

教师在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要经常帮助学生对复杂问题作深入思考,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热点,关注事物在光怪陆离的包装下真实的一面,要善于探究事物的来龙去脉,在一切纷繁复杂的事物面前保持理性。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一些哲学著作,用哲学思想来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渐渐取代了命题作文,考查主旨由关注重大社会事件转为关注生活,关注考生的成长,关注考生的思想,关注考生的理性思维,这一回归现实、回归生活本质的考查角度正体现了语文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一定会在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品质方面有所发展,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一旦养成,定会写出内容深刻、内涵丰富、充满理性色彩的文章。

猜你喜欢
理性角度事物
神奇的角度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角度不同
人啊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