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兵
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教学是教学重点之一。老师们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然而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似乎总是难以提高。我认为原因有两条:一是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出了问题,二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时也出现了问题。
1.教学内容简单,忽视思维训练。把传授有关议论文的基础知识和写法方法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力武器,或不厌其烦地讲解论点、论据、论证,或反复强调议论文应该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就是没有或很少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不对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把议论文写作教学与训练变成议论文体裁的模仿,以致于学生似乎听懂了该怎么写的道理,可拿起笔来往往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2.教学方法贫乏,缺乏有效指导。把讲授议论文写作的一些具体要求作为指导学生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不根据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授之以有效的方法。教师教学中往往局限于讲解议论文要怎么写,而没有讲清要怎样去写,教法笼统简单,学生听到的只是论据要为论点服务,议论文要分析说理之类的话,而得不到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的方法指导,结果他们在作文时仍是我行我素,原来怎么写还是怎么写。
3.训练方式机械,效率低下。把反复进行议论文的成篇训练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拿一道又一道的作文题目让学生一篇又一篇地写,企图通过反复的写作训练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且作文题目的设计缺乏新意,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议论欲望,因而学生写作时感到没有兴趣,没有话说,训练效率低下。
1.材料奇缺,信息库储存的信息量少得可怜。如在写议论文时,要正面论证总喜欢援引司马迁、陈景润、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的事例;要反面论证,必津津乐道于方仲永的幼年、牛顿的晚年。在说理的时候,常常欲说还休,顾左右而言他!轻则用例古板,重则不能用而用之,以致材料不能为论点服务,说不出或干脆不说道理,而为了凑足篇幅,只好写些不着边际的空话套话。
2.不讲道理,缺少分析的链条。所谓不讲道理,就是通篇文章没有理性分析成分,仅仅是罗列些具体的材料,整篇文章就是观点和材料的简单相加。我们知道,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要用文字来阐发论据所蕴含的意义,使之跟论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仅仅是两者简单地相加,而没有用分析的文字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尽管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会给人缺乏逻辑力量没有说服力的感觉。而如果我们加以必要的分析,就会产生“事实胜于雄辩”的论证效果。遗憾的是学生的议论文往往是观点加材料,缺少分析的链条,因而论证显得干瘪无力。
3.无的放矢,给人“隔靴搔痒”之感。在有些学生的议论文习作中,有时虽有点理性分析的成分,但是,这些理性分析又因缺乏针对性,因而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给人“隔靴搔痒”之感。如下面一位学生作文的片段,题目是《说“勤”》,他是这样写的:“勤学就需勤问,因为只有问,才能发现问题,也才有可能把不懂的问题理解清楚。如果有了问题不敢于发问,或者不善于发问,那么,许多疑难问题就越积越多,最后象一团乱麻无法理清。这样显然对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发问,敢于发问,努力把学习成绩搞上去。”这一段的分论点是“勤学必须勤问”,文章应在“勤问”这一点上做文章,但习作者却置“勤”而不顾,大谈“问”的重要性,最后的结论归结到要“善于发问,敢于发问”,整个语段的理性分析无的放矢,偏离了要旨。
4.观点过于绝对,认识片面,思维简单。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我们不少学生的思想认识存在片面性,思维易简单化,他们在强调某一观点时,往往把问题说得过死、过头、过于绝对化,殊不知,真理向前跨进一步,真理也就成了谬误。
5.条理不清,说理颠三倒四。很多时候,不少学生有说理的主观意图,但是,真正说理时,他们往往一古脑儿把道理端出来,结果所讲之理颠三倒四,紊乱不堪,致使读者茫然无绪,不得要领。
6.转移论题,不具备正确评价的能力。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们会很容易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不能扣住论题作文,明明转移了论题 (如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分析说理背离所要谈论的话题等),还自以为是地认为已经成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尚未完全具备对结果进行正确评价的能力。所以当他们对写好的作文进行评价、取舍的时候,无法淘汰无效思路,而误把它当作正确的设想加以肯定。这样,津津乐道于离谱的话题而不自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我想,叶老说的“基础”恐怕指的就是平时的积淀——生活的积淀,阅读的积淀。大诗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不也是“读书”与“下笔”的关系吗?
(一)帮助学生建设信息库,解除“无米之炊”的苦恼 秦牧说,写文章“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比较容易”。有了信息库,学生写起议论文来提取材料就如探囊取物,自然顺手得多。然而,建设信息库却是一项看似平常实则艰巨的工程,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腋成裘,才可能真正建成。教师应指点学生在读中学语言技巧,引导学生在赏读文本中学会审题,启发学生在诵读中学立意,授意学生在诵读中学构段谋篇,引发学生在读中巧联系,鼓励学生勇于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求异,推陈出新,勇于实践。这样,学生才会源源不断地找到作文的材料。
(二)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弥补“机械组合”的缺陷 学生写议论文只是“论点加例子”,跟不懂得如何对例子进行必要的分析有很大的关系。在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时,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分析说理的方法,常见具体分析说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原理渗透法:运用某一原理(哲理)来剖析例子进行说理从而联结论点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恰当的原理或哲理,所谓恰当,就是能在论点和例子之间架起桥梁。二是要先用原理分析例子(思维过程),然后让两者融为一体,构成分析的文字(行文过程)。
由果溯因法:把例子看作“果”,用分析文字探求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即从因果关系上把论据和论点联结起来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说理,可以用“因为”开拓思路,当然这只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例子与分析应当存在因果关系,而不是人为地强加上去的。同时还要注意到所分析的原因跟论点相一致,否则就无法把材料和观点联系起来。
逆向设想法:运用逆向思维对论据作反向假设,推测在这种虚拟的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某种结果,从反面论证论点的方法。逆向设想法的主体部分由假设复句构成,假设部分来源于论据(事例),推测部分服务于论点,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地虚拟。运用几个假设复句要从实际出发,当然从不同的角度来假设,分析会比较全面,说理也比较深刻,行文也会增强气势。倘有多个假设,应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组合,不可任意凑排。
对比评析法:举出正反两个例子从而构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用比较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来联系论点的方法。对比评析法适用于对比论证,分析文字围绕对比展开,对比后的结论要与论点相吻合。分析思路可按 “比—评—升华”的走向拓展。其中“比”是对材料的概括比较,既收束全文,又为“评”张本。“评”是对截然相反的事实进行评价,或揭示其本质,或探求其原因。“升华”所得到的道理则把材料和观点焊接在一起,从而完成了论证过程。
本质评述法:对事例进行深层挖掘,揭示其本质属性,从而阐发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把两者联结起来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分析说理,可以利用“不是……而是……”之类的句式,揭示论据的本质属性,再以此为内核展开概括的评述,从而证明论点。运用本质评述法析理是否充分,关键在于能不能以本质属性为内核,对论据进行概括的评述。因此,在揭示本质属性之后不要急着煞尾,而应展开评述,把论据和论点联结起来。
学生一旦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其作文就决不会是缺乏分析链条的机械组合了。
(三)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明白议论文对思维的基本要求 学生作文有时无的放矢,主要是他们思维混乱所致。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而言,思维应具有同一性、连贯性。无的放矢就是思维不同一、不连贯所致,正是这种思维的不同一性,造成了思维指向的混乱。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训练时,必须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要让学生明白议论文对思维的基本要求,多设计一些旨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思维训练题让他们练习,训练内容可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的思维能力,加以确定,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在这样的基础上,每当习作,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的指向,使议论真正契合中心,切中要害。
(四)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一分为二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议论说理的简单化绝对化,究其原因,是思想方法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作文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同时要以审慎的科学态度,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既不随意夸大问题性质和造成的结果,也不作无谓的没有任何益处的漫骂和攻讦。
(五)加强列提纲的训练,加强思维层次的训练 学生作文的条理不清,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学生习作前没有作出合理的安排,哪些内容先说,哪些内容后说,习作者对此未能作充分的考虑;二是本身的思维能力薄弱,不善于组织安排层次结构。根据这两种原因,可采取以下相应的策略:一、加强列提纲的训练,要求学生通过提纲的形式将说理内容层次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清晰起来;二、加强思维层次的训练,教师可指点思维条理化的基本形式,或从浅到深,或从易到难,或从特殊到一般,或从现象到本质。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掌握思维条理化的一般规律,从根本上改变条理不清的弊病。
(六)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避免“以谬为正”的失误 学生是凭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对结果进行评价决定取舍的,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阅读训练,使他们或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大量的经验事实,从而提高直觉评价能力。如果我们教授学生必要的逻辑知识,同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能力,那么他们就有可能通过逻辑推理,正确评价自己信息组合加工的结果,从而极大地提高评论是非的能力,在写议论文的时候便能避免“以谬为正”的失误。
最后,教给学生科学的行文思路,力求文从字顺、条理清晰。
一篇文章的思路如何,往往反映在结构布局上,老师应教会学生运用一定模式去强化写作思路的能力。议论文的总体结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有层进式、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综合式等。文无定式,无论采用哪种结构模式,都要适应议论内容的需要,使文章的结构紧凑而又新奇多变,使文章呈现出整体美、和谐美、变化美,而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在确定了中心论点,设计好了全文的结构思路之后,还要在整体设计的指导下一段一段地写,把握好局部行文的语脉流向,使文意贯通。写作时一定要围绕全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来安排好段内的层次,做到合乎事理,合乎习惯,恰当得体,文从字顺。
其实,议论文写作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牢牢的打好基础,又要有宏观的构建能力,更要有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把握议论文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写作思路,引导他们深入社会,提高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就能打开他们思维的闸门,激活他们写作的灵感,最终使他们创作出思路清晰、富有创新精神的议论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