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宝 许 瑜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750004)
西方医学从盖仑(129~199)抛弃希波拉底与东方医学相类似的那种整体性思维后,对人体的认识就沿着一条还原主义路线前进,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自然科学有所发展,认识世界的方法发生了变革,实验代替了直觉观察,分析—归纳代替了综合—演绎,科学出现了分化。丰萨利的解剖学、魏尔啸的细胞学、哈维的生理学为西方的医学发展莫定了基础。十九世纪后期法国生理学家伯尔纳受笛卡尔机械唯物论的影响,把实验研究推向了高潮。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的抗菌作用,从此彻底动摇了中医学在人类医学占据了二千五百年的主导地位,而此时的西方医学却像芝麻开花一样,神经体液学说、免疫学说相继问世,意外创伤的救治,外科手术的巨大成功,以及从近代科学吸取营养,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深入到了今天这个让西方医学专家既感到骄傲,又感到茫然的分子基因层次,这一系列辉煌的成果几乎使人们相信,以逐级解剖为研究方法的西方医学简直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尽管逐年增加的医药费到了让人难以承受的地步,而这些疾病却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根治。当我们对人类健康与科学进步极不协调的现状分析后,才发现西方医学与人类开了一个大玩笑,以组织结构乃至构成人体的有形物质是否有病理性改变来作为评判人体健康的标准是错误的。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健康,就必然不知道如何维持健康和改善健康。人类饱食机械唯物主义的片面苦果,为时已久,今天到了该清醒的时刻了,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得出的结论是——人体的功能状态是评判健康的唯一标准。
西医从结构走向功能,中医从功能走向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体现结构,反过来又影响结构的形成,功能的正常隐含了结构的正常,而结构的正常却不能隐含功能的正常。结构发生改变了,功能肯定就表现为失常,机体就处于疾病的状态;但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不能说明功能肯定就是正常的,机体就一定处于健康状态。宇宙是由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组成的,没有无形物质,宇宙就不会产生运动变化。人体同样也是由有形的组织结构和运动变化着的无形物质构成的,没有无形物质,生命现象就无法体现出来,人体所有的功能如思维、行走、脏腑活动都是消耗体内无形物质做功的必然结果。有机体内无形物质主要指经气(生物电能和波动的微小粒子),正是经气的流动,才把五脏六腑与精、血、津、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体现出生命现象。在机体内有形物质与无形物质相互转化的,一旦转化过程终止了,用以体现人体各种功能的无形物质越来越少,甚至消失,生命现象就会越来越弱,直至死亡,有形物质仅仅变成了一种死的结构。从唯物主义角度讲,物质是第一性的,但我们必须承认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更要承认那些无形物质的存在,这才是科学的态度,才符合辩证法。西方医学诊断疾病所用的仪器如超声波、CT、磁共振以及各种化验设备都是最新科学成果的产物,然而都是以组织结构和有形物质为视野,因为认识层次的肤浅,表现出相当的局限就在所难免。除了意外创伤和重度的感染可以同时引起人体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外,绝大多数疾病都有一个长期量变过程,都是从功能状态的改变开始的,如头晕、乏力、失眠、疼痛等等,这是由体内无形经气波动和分布不均衡造成的,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 “突变”、“飞跃”而使组织结构及有形物质发生病理性改变。疾病都是可以治疗的,但治疗的时机却决定着预后,西方医学把尚未引起组织结构改变的各种偏离健康的功能状态视为 “正常”,导致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忍受着痛苦,在偏离健康的轨迹上越滑越远,当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如癌症、糖尿病形成了,疾病也进入了一种不可逆转的状态,医务人员也只能表示同情,望病兴叹,束手无策,这就是许多疾病的患者日夜兼程地奔波在各个现代化医院的专家、教授之间,巨大的精神企盼和经济付出,只换回了病历资料的日益增厚,疾病还是无情地把他们一天天推向死亡,这样做仅仅使活着的人们良心少受些谴责而已。为此,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关键就是对人体功能状态的准确评判。
西方医学在八十年代初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近二年也认识到了评判健康的标准有缺陷,提出了在疾病与健康中间存在亚健康状态,观念是更新了,但结论却是不科学的。人不可能脱离宇宙这个运动的平衡体系而孤立生存,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无时不在影响机体向偏离健康的方向发展,自身繁杂的思维意识包括七情六欲对机体的健康也有负面影响,因此绝对健康的人是不存在的,除疾病之外的人群,都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只是不同的个体程度不同而已,就是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里,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别,用躯体的完整和组织结构的正常作为标准是无法把健康程度的不同和水平的高低加以区别的。中医的 “证”实际上是对人体功能状态的概括,中医只有病机变化,那些把西医的病理改变强加于中医的行为,是对中医整体运动观的无情践踏。病机指的是动的功能,病理指的却是静的结构。从今天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的层次来看,用四诊所表达出的那个“证”,也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人体的功能状态,这就是那些对中医核心学说——经络一无所知的现代派,急于用微观指标表达 “证”的原因,当我们对经络学说深入研究后,就知道评判健康只能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协调性,机体是否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整体;二是机体适应宇宙运动变化的能力,能否与自然界其它事物保持协调平衡的关系。经络的通畅(包括细小孙络)、经气的旺盛(无形的经气与有形组织结构应该有一定的量比关系)和分布的均衡性是构成人体健康的首要因素。我们对人体功能状态的动态观测,实际上就是对经气分布和流动规律的判断,生命是一股弱小的电流,这股电流与机器所不同的是主要来自机体内部的形气转化。“有诸内必形诸外”,有现象必然有本质,不同经穴电位、电阻的改变可以反映相关脏腑代谢活动的强与弱。经络是机体一个独立的功能调节系统,不同的生物种类是由不同数量的经络群组组成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为了体现这一点,可以推断各经络群组之间的经气分布应该有一个较为完美的量比关系,当排除了各种干扰因素外,就会表现在不同经络群组穴(可能最大的是原穴)的电位、电阻数据上,如何把这些数据测得更为准确,就成为首要解决的难关。目前不同年龄段相对健康程度较高和不同疾病种类的功能状态的参考值还没有形成,这项艰巨的普查工作,就成为跨世纪的攻关课题。我们可以定期对能够反映功能状态的一组穴位进行观测,随时都可以和以上两种参考值进行横向比较,同时和自己以往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从而对健康状态给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当然我们的参考值所反映的不是几个固定不变的数据,而是反映某种趋势的量比关系,这种方法看似模糊,但却很科学、很适用,它又一次证明了整体性思维的伟大,可以使 《内经》倡导的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为主的思想充分体现出来,正因为能及时捕捉到偏离健康的各种功能状态,对很好地维持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如何改善健康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就无法形成,或者在萌芽阶段(趋病倾向)就得到了控制,以调整功能状态为主的各种疗法将成为主流,大部分化学药品逐渐被淘汰。人类医学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医疗资源的浪费将被扼制,医疗费用就会大幅度下降,WHO提出的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才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