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Foreword
山水画一直是中国绘画中重要的一个门类。魏晋时士人便以其“澄怀观道”卧游山川,彼时的山水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五代入宋之际,荆关董巨并列,南北已分。两宋是山水画的高峰,应宋人重理之精神,名家辈出,佳作亦洋洋大观。士人逐渐获得了山水画的自觉,士夫画与戾家画之分也从理论延及创作实践。明清时期,山水画发展出更丰富的程式技法,发展为可以呈挂中堂展示的“作品”,而非仅仅私密把玩的圈内语汇。画家的身份也愈加专业化,并获得了更多的自觉。
如今山水画的传统已变得异常丰富。当代山水画家在创作时,也变得冷静许多,面对多样化的图像与视觉来源,山水画也脱出原有语境的藩篱获取了当代的活力。基于此,《中国艺术》本期特邀策展人杨维民先生主持《那山那水——中国山水画新世纪新方阵》,为大家介绍当下中国山水画的新创作趋势与艺术家的新尝试。参与本期的艺术家在创作思路和创作面貌上呈现出丰富特点,也体现了山水这一悠久画题旺盛的当代生命力。在王爱君的彩墨山水和杨怀武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对笔、墨、造型的大解放,韩朝则继承了传统山水中的大气象,他笔下的山水华滋丰沃。白联晟和张明弘对自然的敏锐感受力,使得他们的作品生动、感人,而毕可燕和张筱膺两位女性画家的作品则胜在淡然、幽静的气质。张新中作品中野逸、朴拙的趣味,与李志坚表现新城市山水的人情味形成了有趣的对比;王牧羽同样在山水中表达对人的生活的关注,但他把眼光投向了生活的边缘。张继华和黄红涛山水中神话般神秘、美好的氛围,不禁让人沉浸其中,神往卧游。
本期“体验”栏目推介的台湾艺术家朱建忠,数十年来以一种类似“朝圣”的态度在绘画这一领域严谨地“耕作”,以一种近乎刻板的坚守通达最高之道,其笔下“松”的意象也由此获取了超然的姿态,既是最传统,也是最当代。来自沪上的画家陆春涛,则持续痴迷地绘画“荷塘”题材,其中的现代构成趣味,也使其超脱了古老题材的传统寓意。
与中国的山水这一既新又旧的母题类似,西方也有人持续坚守最本源最古老的艺术方式。本期“域外传真”选取有着荷兰小画派传统的荷兰当代写实绘画做总体观照,试图呈现在光怪陆离的当代艺术中,仍旧坚守写实绘画这一媒介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