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雪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 235000)
英美文学在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学习英美经典文学作品有助于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语言学习观,掌握西方文化知识。然而,当前的英美文学教学出现了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等诸多问题。同时,由于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们纷纷放弃学习英文小说、英文散文或诗歌,选择学习口语、听力等应用型课程。因此,英美文学课堂教学需要在教学理念及方式方面有所突破,增强文学作品教学的实用性,使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对话理论给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话理论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倡导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苏格拉底的对话显示出一种平等的精神。(高伟,138)”进入现代以来,对话的内涵扩展为所有使用语言的人际互动行为,以平等、协作的思想为基础,以意义的产生为终极目标。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理论,对话理论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时,可以遵循三种方式:话题导入(topic leading-in)、情感反应(emotional reaction)和词语替代(word replacement)。本文拟以英国浪漫主义之父威廉·华兹华斯的名诗《她住在人迹罕至的路边》(以下简称《她》)为例,阐明对话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指导意义。
“富有创见的学问之旅实际上是学者主体间的对话过程”(周启超,53)。在了解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及目标之后,教师应通过话题导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话题导入指在解读文本之前,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展开诗歌主题,这种方式在基础英语,报刊选读、泛读及视听说的教学中用得比较普遍,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用得不多。本文现以《她》为例,探讨如何将对话式教学理念融入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引全诗如下:
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她住在人迹罕至的路边》
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她住在人迹罕至的路边
Beside the springs of Dove, 鸽子河的近旁,
A Maid whom there were none to praise 这位姑娘在那儿无人赞颂
And very few to love: 而且很少有人将她爱上:
A violet by a mossy stone 像一朵紫罗兰半藏在长满青苔的岩石边
Half hidden from the eye! 不为人见!
Fair as a star, when only one 美得像天上唯一的星
Is shining in the sky. 忽闪。
She lived unknown,and few could know 她不为人知地活着,也几乎无人知道
When Lucy ceased to be; 露西何时死去;
But she is in her grave,and,oh, 但她已被埋进了坟墓,而且,啊,
The difference to me! 对于我,一切从此不同!
上述这首诗的导入问题可设置为:
1.如何认识露西这一人物形象?她是美丽还是平凡?
该问题关注学生对作品的第一印象,让学生体会文学欣赏的首要途径:感性体验。通过仔细阅读,学生最明显的体验就是,露西形象模糊甚至自相矛盾——一方面,她“无人赞颂、很少有人爱她、不为人知地活着,死去时几乎无人知晓”,因此她平凡而普通;而另一方面,她“像一朵紫罗兰,美得像天上唯一的星”,因此她又美丽不凡。学生进而发现问题的原因在于视角的不同——“她已被埋进了坟墓,对于我,一切从此不同!”无疑,露西是说话者的心中挚爱,正如莎士比亚所言,“爱情能够使人在黑奴的脸上看到海伦的美貌”,对于世人,露西平凡而普通,但是对于说话者,露西美丽无双,作品的主题因而呼之欲出,即爱情的神秘力量。
2. 第十句“无人知道露西何时死去”与第十一句“但她已被埋进了坟墓”之间有一个表示逆接的连词But,这一连词的使用是否恰当?
该问题关注作品的语法,语法强调科学的严谨性,而文学强调艺术的想象性,表面上二者格格不入,但实际上,文学作品的语法参与创造了作品的艺术性及美学价值,学习文学作品绝不能忽视语法的作用。从语法上而言,该诗中的第十一句“她已被埋进了坟墓”在语义上并未对第十句“无人知道露西何时死去”构成转折,因此学生均认为连词“but”的使用过于突兀,对此,学生指出,这两行之间隐藏了某些信息,隐藏了什么?又为什么遭到隐藏?这构成了本诗的第三个问题:
3. 第十句与第十一句之间隐藏了什么?
该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们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最终达成共识,认为“无人知道露西何时死去”后隐藏了一句“只有我知道露西何时死去”,“她已被埋进了坟墓”紧随其后,暗示说话者亲手将露西埋进坟墓。而说话者无法、也不愿对人表达这种亲手埋葬爱人的噬心之痛,因此将之隐藏,可以说正是语法上的“不恰当”赋予了作品深沉的情感色彩。
话题导入有助于简化文本主题、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形成一种积极的探索态度。但需要指出的是,提问的目的不在于考验,而在于启发,设置问题的难度应以学生的理解力和审美水平而定。
Michael Long认为,文学教学应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反应(Brumfit&Carter, 1986: 42) 。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反应凝聚着学生个人的经验和情感,可谓弥足珍贵,若不及时激发和捕捉,就会被随后的理性分析摧毁。传统的文学教学过于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理性分析,忽视了最初而珍贵的感性反应,这是一种极大的遗憾。根据学生们对《她》的情感反应,学生们并不认同上述“面对不同的对象,露西既美丽又平凡”以及“诗作的主题是爱情”的说法,而是各抒己见,现择其中三种,列举如下:
露西是平凡的,说话者也是漠视、无视露西的世人之一,转机出现在诗末的“露西已经死去”,露西的死亡使说话者突然发现她的价值,但一切已经无法挽回。学生从而指出,对人类而言,最重要的永远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露西正是说话者的“已失去”。学生据此得出结论,“露西是平凡的,她的逝去使得她变得美丽”、“诗作主题是失去”。
露西形象中美丽与平凡共存的原因在于诗人独特的写作理念,华兹华斯认为,诗歌源自平静之中对于情感的回忆(poetry takes its origin from 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因此他的作品多以过去时态表达说话者对久远之事的回忆。学生由此指出,人类的记忆是一个长于欺骗的精灵,回忆所忆之事已远远超越了事物本身,隐喻他曾拥有的青春、朝气、梦想。露西是平凡的,但由于她是说话者多年之后对过去的回忆,因而被美化成了神秘、美丽的形象。学生据此得出结论,“露西是平凡的,记忆使得她变得美丽”、“诗作主题是时间的流逝”。
诗作表述了一场蓄意的谋杀,“露西美得像天上唯一的星”,露西美如星辰遥不可及,说话者求而不得,杀心顿起(作案动机);诗歌注重词语的形式,violet(紫罗兰)在词形上与violent(暴力)非常相似,暗示露西横遭惨死(作案手段);在“天上只有一颗星”的漆黑夜晚(作案时间),在“人迹罕至的路边”(作案地点),“鸽子河的近旁”(河水适于消除作案痕迹),用“长满青苔的岩石”(作案工具),说话者将之残忍杀害,并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无人赞颂她,而且很少有人将她爱上”,英文中的very few是一种否定性的表述,表明很少有人爱她,甚至可能有人恨她,因此露西死不足惜;说话者自我安慰——“几乎无人知道,露西何时死去”,意即没人知道自己是凶手;此外,说话者类似于爱伦·坡作品中的变态者,欣赏自己作案手法的高超——“几乎无人知道,露西何时死去”。学生据此得出结论,“露西的美丽使她遭到谋杀”、“诗作主题是杀人者的作案心理”。
需要指出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不意味着放纵他们胡思乱想,在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其谨慎求证的能力,例如上述第三种解读方式略显牵强,需要建议学生寻找侦查学及变态心理学等理论作为支撑。
词语替代指用其他符号替代作品中某些字符,请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原词的不可替代性。诗歌崇尚一字千金,替代往往会造成作品美感与意义的巨大差异,笔者鼓励学生思考和比较词语替换所造成的改变,而诗歌的意义和美感就会在比较中呈现,因为,“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不比较无由见长短优劣。”(朱光潜,1987:4)。
将《她》题目中的代词“她”换成人物的名字“露西”,学生立刻发现,代词比称谓更为亲密,热恋者往往羞于直称自己心爱之人,以“他/她”指代;又或者,说话者性情羞涩,不习惯于将爱人的名字宣之于口,这种羞涩也许进一步阻碍了他对露西的追求,他调查清楚“无人赞颂,而且很少有人将她爱上”,鼓足勇气来到位于“人迹罕至的路边”、“鸽子河的近旁”的露西住处,却羞于示爱,直到露西死去,追悔莫及,学生据此得出新的结论,诗作表达了“我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一古老的情感悲剧。
将题目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中的介词“among”替换为“in”,学生立刻发现,“in”表达某种空间中独一无二的一点,如同拜伦名诗《她在美中行》的题目“She Walks in Beauty”;而“among”表达沙中之粒、林中一叶一般“泯然众人”的感受,凸显露西的平凡,以平凡之人写作中心会引起阅读的兴趣,与鲁迅先生选择一个升斗小民为中心人物、并郑重宣告要为之作正传的《阿Q正传》有异曲同工之妙。
将鸽子河中的鸽子改成别的动物,学生发现,鸽子在西方象征纯洁、柔弱、可爱、善良、牺牲,是基督教向上帝献祭的祭品,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最恰当地烘托出露西的可爱可怜;此外,鸽子与基督教的联系赋予了作品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文化积淀,带来一种宗教式的崇高庄严之美,将作品的主题提到了信仰的高度。此外Dove一词被西方人拆分为“Do You Love Me”,用于表达初恋时节患得患失的情怀,符合作品的暗恋主题。
4. 将鸽子河中的河改成山,学生发现,山高大巍峨,往往被用来寓意男性的广阔胸襟及高远志向,而水更适用于寓意女性的柔美婉转,如同我国古代《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更适合描写露西的表述。
5. 将紫罗兰改成别的花朵,学生立刻指出,紫罗兰的颜色蓝中带紫,如梦幻一般不真实,美丽而稍纵即逝,其花语为“小心翼翼守护的爱、在梦中与你相爱”,符合作品的爱情主题及飘渺朦胧的风格;此外,希腊神话中紫罗兰又称“风之花”(windflower)为爱神维纳斯因美少年阿多尼斯之死泣血而成的花朵,是一种凄凉、寂寞的花,符合作品追忆、忧伤的基调。
6. 将Maid改成Maiden,学生发现,Maid是多义词,同时表达“少女”与“女仆”的意思,而Maiden只有少女这一意思,意义单一,不足以表达露西在世人眼中如女仆一般卑微、在说话者眼中却是如星辰般夺目的少女这一双重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特定国度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积淀紧密相连,教师应指导学生比较和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帮助他们感悟作品代表的语言和文化,提高他们文学欣赏的能力。
结语
运用对话理论进行英美文学对话教学,使师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兴趣进行英美文学学习有助于会推动英美文学教学的发展。本文所探讨的欣赏方法是笔者从教以来将对话教学实践与英美文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相结合的产物,仍有许多不足需要修正和完善,需要学术界的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高伟.对话:追求和谐的教育精神[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4):135-139.
[2]周启超.对话与建构[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4. 52-53.
[3]Brumfit. J, Carter. A.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41-42.
[4]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3卷)[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7.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