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农村服务的临床医学(乡村医生)专业实训课程建设

2013-01-31 15:42许有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执业医师实训

白 纯,陈 芳,许有华,方 伟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201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之中,农村地区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需要主动承担这一特定的历史使命,促进社会公平与长期稳定。

为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方面出台的重要政策[1]。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示范校建设期间(2009年-2011年),针对天津市乡村医生队伍的现状及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进行调研。490名乡村医生参与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81份。结果显示:有50%的乡村医生为中专及以下学历,14%的乡村医生无医学学历,29%为大专学历,7%为本科学历,仅有2%的从业者拥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由此可见,临床医学(乡村医生)专业的建设具有较大的需求及发展空间。

一、岗位群定位

临床医学(乡村医生)专业建设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专业建设方向。校院合作,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面向农村,办学方向与服务天津区县农村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应用型医学适宜人才。岗位定位在农村镇级医院以及村级卫生所,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及康复工作。再加上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对农村环境较为熟悉。专业特色定位在“面向农村”是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

二、职业能力培养是关键

职业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进行基于乡村医生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程改革,毕业后与执业助理医师培训合理衔接,以满足乡村医生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形成相应的学习领域,同时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要求融入课程相关内容,构建具备“三种能力”、胜任“两类工作”、强化“一个培养”的“321”实践课程体系;“三种能力”即培养学生处理农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时诊断、早期处理重大传染病、危重急症;对常见致残疾病进行康复治疗及管理的“三种能力”;胜任农村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健康教育的“两类工作”;强化对农村环境污染、农药中毒、人畜共患病、乡镇企业职业病等预防控制方法的“一个培养”;以达到提高学生岗位核心能力的目的。

三、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

临床医学(乡村医生)专业建设按照专科层次、农村实用型卫生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根据“新农合”、“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政策和对农村卫生人员的素质、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为依据,以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主线,淡化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设置,删繁就简、突出重点,优化重组构建了实践课程体系。

(一)实践课程设计思路。

实践课程设置打破了学科界限,教学内容的设置突出职业的定向性和实用性。将内、外科以系统疾病为中心进行课程重组,删除基层不开展的外科手术内容,融合内、外科同一疾病在诊断、治疗上的内容;突出预防保健、社区康复和急救技术,以适应基层卫生工作的需要;强调知识结构的合理衔接,首次将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卫生适宜技术纳入学历教育之中;增加了临床综合技能实训及考评内容。

实践教学过程渗透执业准入标准,培养执业思维。以临床工作为核心,按照“岗位引领,强化技能”的改革原则,逐步构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单向及综合实训”、“仿真模拟教学”、“临床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三站式技能考核”四大环节组成的临床实践教学新体系。

(二)临床综合实训项目开发。

通过开发临床综合实训项目,强化医学生的动手能力,遵循职业教育特征。实训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外阅读→课堂异质分组(4-6人/组)→讨论、情境模拟(如外科换药)、角色扮演(如大叶性肺炎病人体格检查)、教学游戏、演讲、课件展示等→师生观摩、共同点评;最终把所学知识内化为个人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衔接。

近几年来,针对农村常见致残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需要,鼓励临床医学(乡村医生)专业学生考取“高级按摩师”资格证书,通过率为97.5%。大三期间,组织临床医学(乡村医生)专业学生参与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医学救援培训,有效地将医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来,学生在掌握了急救技术和紧急救援技能的同时获得“基础灾害医学救援”证书。在校期间,根据岗位需要和学生个人意愿,鼓励学生取得较多的资格证书,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医学人才。

(四)实践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改革是否成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评价体系。指标体系中既要有形成性评价,又要有终结性评价;这是衡量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2]。临床综合实训项目采用任务考核:由学生项目组自我评价(占10%)、临床技能操作评价(占50%)、病例背景知识问答(占20%)和病例规范化书写(占20%)四部分组成。

执业助理医师考核内容占据实践课程考核的一定比例,实习前及毕业前进行三站式临床技能考核。第一站: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根据主诉,要求在20min内询问病人的现病史和相关病史;给予病史资料,提出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第二站:技能操作(随机抽取2项体格检查和1项基本操作技术);第三站:辅助检查结果(随机抽取心电图、X线片、检验报告单各1份,判读检查结果)。

(五)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对毕业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毕业后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发挥天津市卫生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中心的功能,面向临床医学(乡村医生)专业提供执业助理医师的理论和临床技能培训,以期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增加就业机会;其次为毕业后能够适应乡村医生工作的需要,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后者是毕业后医学再教育的根本目的。按照临床医学(乡村医生)专业人才一体化(校内教育及毕业后继续培训)方案,对2006、2007级毕业后学生开展执业助理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培训,同时天津市卫生局有关部门建立奖励机制,促进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取证工作。临床医学(乡村医生)专业毕业生执业助理医师考核通过率得到显著提高。

四、校内仿真,校外县、镇、村三层次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高技能性人才,必须要有实训教学条件的支撑,同时也是完成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校内实训基地秉承以学生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技能规范化操作。临床技能实训基地面积1400m2,仿真实训室24间,通过在各种医学模型进行反复操作练习,使医学生生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教学的交叉与融合,贴近了真实环境,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学校作为国家执业医师技能考核基地和国家执业医师技能考核考官培训基地(天津地区),在发挥天津市卫生行业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也为在校医学生们提供了职业技能鉴定模拟情境。25名校内专业教师参加每年度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官工作,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是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安排学生到定向地的县级医院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社会实践,实现与定向职业技能需求的无缝对接。按照乡村医生岗位需求,在市内遴选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县级)作为临床医学(乡村医生)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天津市北辰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县级)。宝坻区防病站(县级)实习基地和若干乡镇卫生院级别及村级卫生室级别的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分别到将来的就业岗位,即县级医院、县疾病控制中心、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临床顶岗实习,与乡村医生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适应。

五、结束语

总之,医学类高职院校有责任针对本地区农村制定出合理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学生“学习在就业岗位上,就业在学习环境中”,为培养农村基层医疗岗位适宜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 号,2006-11-16.

[2]郭 翠.医学高职教育改革应顺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J].社区医学杂志,2008(6):44.

猜你喜欢
执业医师实训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医师怎么看多点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