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医学创新能力教育的差异

2013-01-31 15:42杨刘柱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冒险专业课程

陈 仲,杨刘柱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 广州 510282)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最根本的是靠科学技术,最关键的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我们仅从医学高等教育一个侧面,通过走访留学生,查阅文献和亲自赴美留学,发现美国的医学院在三个方面的八项措施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自由高效的知识获取途径

美国医学生有下列几方面的优势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

1.充分的选课自由:美国大学允许学生入校后换专业,但每一个专业都有一定的选课要求,如果换了专业,就得重新按新的专业选课。为了避免因后期改专业而延误毕业时间,各大学都允许甚至鼓励高中生以“专业未定”的身份入学。入学以后,再观察、尝试,广泛征求教师和老生的意见,再决定学什么专业。

我国大学生在专业或课程选择方面的自由度普遍低。增加选课的自由不必担心某些专业会没人选。社会需求、培训价格和就业率这三个杠杆会使得每一门课程都会有人选,必须给予足够的选课自由以便潜在的创新人才积汲取必要的知识。

2.活跃、高效、启发式的课堂教学:美国医学院的课堂教育更加注重课堂讨论。课堂时间主要用来对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进行讨论。常用的教学方法为“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学习法)”。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充分发挥个人想像力,每个学生的角色不仅是受教育者,而同时又是教育者、研究者。发言时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自信地展露自己的才华,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思辨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仍未完全摆脱灌输式教育的模式。课题研究也往往是应付了事。一位文科研究生学历的人投稿给一家报社,标题是《真不好意思,我是研究生》[2]。文中对陈旧、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以及走形式的研究和答辩进行了无奈的申述,但他只是一个敢于讲真话的弱者,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即使是大师的苗子恐怕到头来也难以成才。

3.学习时间的自由:学生有时发觉自己对某一课程感兴趣,但已经错过了选课时限怎么办?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对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中,发现需要某种课程的知识,而他又不能脱产学习,可否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这一门课呢?在美国,网络公开课程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麻省理工学院从2002年开始在互联网上公布公开课程,目前已将1900门课程挂网共享,耗资超过数亿美金。我国在这方刚刚起步,课程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和美国相比。好在一些世界级名师的讲演已被配上字幕。

二、与兴趣物密切接触的机会

任何取得成就的名家都会像热恋般与兴趣物接触。在密切接触过程中,实现了了解、使用及改造它的目的。这里有三方面的需求:

1.实验室使用的自由: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在美国,本科生可以出入一流的实验室,同教授、研究员等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根据个人的兴趣,参与实验室的研究计划。美国的一些中学生都可以接触到前沿科技。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一次创新教育研讨会上,伊利诺伊州数理中学的校长谈起他那些14岁到18岁的学生如何使用磁性量子细胞自动机取代晶体管、如何建立能源转换实验室时,在座的中国教育者们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3]。开放实验室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我国大学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引入实验室开放的机制,但在投入和学生参与的深度方面还存在着差距。

2.对口的社会实践机会: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多称为“Service learning”,意思是“在(社会)服务中学习”。有的州专门通过法案支持甚至强行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毕业;1993年3月,克林顿总统签署为“国家和社会真诚服务行动”提供基金的法律,在联邦政府的直接推动下,服务在美国得到迅猛发展[4]。很多医学生通过在医疗机构、养老院的社会实践,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

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1983年,团中央、全国学联发出通知,号召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周”,标志着我国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走向正规化[5]。虽然,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和素质教育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但对专业知识深化的能力还很不足,而后者恰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3.跨行业协作的能力: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一个人的知识终究有限。但随着对兴趣物认识的不断深入,经常需要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协作。科研和创业都离不开跨行业协作。协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人沟通的能力。在美国的大学,超过10%的科研项目是通过与企业沟通获得赞助的。美国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的能力,充分的自我表达、幽默风趣、尊重与赞赏、逻辑性强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我国传统文化往往使得大学生过度谦虚谨慎、不善言表,这往往不利于寻求协作。

三、探索与冒险精神

探索与冒险精神是一个民族兴旺的推进剂,这种精神的发扬光大需要文化、资金和保障等方面的条件:

1.崇尚探索与冒险的文化:探险家哥伦布、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都因不懈的探索与冒险而使社会进步,他们是时代的英雄和社会的楷模。在西方,登山、航海、上天甚至一些无实际意义的冒险与竞争,都得到社会乃至统治者的肯定。诺贝尔奖获得者,化学家保罗·伯格曾说:“研究工作本身也给了我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欢乐——新的发现、开创新事业和进入无人涉足过的新领域——这些都使我感到无比激动和愉悦。”[6]

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反对竞争,崇尚中庸,反对冒险。正如水利学家潘家诤所说:要探索真理,不可能不冒险、不陷困境、不远离家国、不毁伤身体乃至牺牲性命。儒家明哲保身的人生观以及“成事在天”、“知足常乐”、“退一步想”、“不求甚解”等消极说教,大大扼杀了中国探索创新的活力[7]。

2.容易获得科研、风险基金:美国政府、高校和企业设立了大量组织和基金支持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有的学校为学生创业小组提供最多3000美元的原始资本创办并经营新公司,或者专门设置“科研推广中心”,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美国各大高校还经常组织创业交流会、创业俱乐部等活动如百森商学院设立“创立人之日”活动,当天把全球有影响力的创业家邀请到学校同学生交流座谈,成立了创业家协会[8]。我国在风险投资方面刚刚起步,各种创业大赛和基金逐渐增多,但数量和力度尚无法跟美国相比,有的基金的发放有失公允,某些奖项还存在着工具理性等问题。

综上所述,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可喜的是,目前中央已经看到了这些不足,把科技创新提到关乎民族兴亡的高度。正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所指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使医学教育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有必要在上述三方面缩小与美国的差距,经过举国上下的努力,我国自己培养的学者一定能跻身于学术的巅峰,钱老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N].人民日报,2011-3-16(1).

[2]吴苾雯.向中国大学说不[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0.164-166.

[3]田 磊.何处寻找中国创造力[J].南风窗,2010,25(15):11-14.

[4]胡 杨,徐建军,邸可达.美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德育,2007,2(10):93-95.

[5]陈 静.美国服务学习与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比较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5):78-81.

[6]杨立军.从哈佛、耶鲁、斯坦福三大名校看美国精英式教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17).

[7]潘家铮.正视儒家思想对科技发展的负作用[N].光明日报,2002-5-17(2).

[8]张家勇,陈 美.当代美国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J].当代青年研究,2002,20(5):52-54.

猜你喜欢
冒险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不冒险的生活才是最大的冒险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六章无奈的环球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