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发展
——默顿的中层功能理论

2013-01-31 15:07梁健
枣庄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功能主义社会学科学

梁健

(兰州商学院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现代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社会学界发展起来的,至今在社会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学的功能主义是这样一种社会观,它强调社会各部分具有维持整体稳定性的功能或积极的效用”。[1](P17)功能主义早期的萌芽在社会学理论中是怎样展现的呢?下面首先扼要的简介一下社会学先驱者理论中的功能主义观点及对本文主角现代经验功能主义学者默顿的影响。

功能主义思想是跟随社会学的诞生而萌现的。在社会学创立时期,孔德的平衡理论体系以及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思想都从某种程度上孕育了功能主义的基本思想,而对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有着深远影响的社会学者迪尔凯姆的“有机团结”强调整体的整合与团结,相互的依赖性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支点作用。他对社会状态所作的“病态”、“常态”的分析与功能主义思想的“均衡”、“稳定”以及默顿的“动态”、“变迁”的功能主义思想有着理论概念上的传递和经验层次上的发展与创新的关系。至于像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等侧重从人类学角度奠基了人类学的功能主义思想,成为功能学派的带头人,当然对现代社会学功能主义理论,在20世纪中叶成为社会学主导性的理论起到了有形和无形的推动作用。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是从对迪尔凯姆、帕森斯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中建立起来的“中层理论”。而所谓“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日常研究中底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而统一性的理论试图解释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中的一切观察到的一致性”。[2](P155~161)所以我们可知默顿建立的是一种具有一系列构想的理论,但这种理论加以经验性的检验之后成为具体化的经验理论。在默顿的眼中,他的“中层理论”与帕森斯的抽象的宏大理论是相融合的,即可以通过“中层理论”来填补大型的理论框架与大量经验资料堆积之间的空白,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理论主要体现在:(一)对传统功能主义批判修正下确立自己的中层理论,以及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他强调了功能主义的经验性研究,确立了功能分析的具体范式。(二)完善功能主义静态分析的不足,结合结构分析使理论“动”、“静”结合,更趋完善和更具说服力。(三)对科学知识的研究,以及对经验研究在科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一、中层理论之下的功能分析范式及理论创新

默顿给功能所下的定义是:“对于既定系统的适用或调整有利的那些贡献或后果”。[3](P358~371)对功能主义者来说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之所在,可他通过独创性的“功能分析图式”,不但强化了功能主义分析的某些主要部分,而且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新的理论观点。“而所谓范式是一套严格的(定性)分析的的研究过程”。[2](P155~161)功能分析的第一步在默顿看来最主要的是确定分析的对象是什么,即:“功能效用”进行研究。所以他首先批判了以前功能主义存在的三个错误的假定即:“功能统一性”、“普遍功能主义”、以及“功能的不可或缺性”。

对“功能一体性”、“功能普遍主义”,默顿认为现象事物的功能并不是一致的存在和平衡、稳定的履行功能而是存在功能失调的现象,他认为“功能一体性”假设认为系统各个部分在整个系统中协调一致的运行,以及“功能普遍主义认为所有标准化的社会形式与文化形式都有积极功能是与社会事实相违背的”。因为同一种事物对不同的对象来说,发挥的功能是有可能不同的,认为以往的功能主义理论只考虑到发挥功能的事物本身,而忽略了这些事物发挥功能的对象是谁的问题。所以在此基础之上默顿提出了功能失调即:“反功能”的概念,“反功能是机制被分析的项目很可能具有减少系统调适的后果”。[4](P100)也就是说有时子系统功能的发挥对整体构成了一种反作用力而形成了“反功能”。这样“反功能”概念的引入一方面拓展了功能主义的研究领域完善了研究视角,另一方面也彻底对“功能一体化”、“功能普遍主义”假定进行了否定。

而对于“不可或缺性”假设,默顿认为子系统中功能有着相互替代的作用,而不是“不可或缺性”假设所谓的某些事项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或履行功能的这些社会或文化事项是不可或缺的。在默顿看来社会结构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存在着随结构的变迁、功能的缺失而弥补这种缺失的功能替代物,默顿把功能需求与功能满足二者分开来说明,对同一需求来说存在着不同的功能满足,而不同满足对于功能需求来说是特定的,只不过是因为需求与满足之间存在着相适应的关系,而一旦这种适应关系遭到破坏那么就会形成不同的“需求”与“满足”之间的关系链。这就是默顿“功能替代”概念的主要思想,即:同一事项可以有多种功能一样,相同的功能也可以分别由多种事项以不同的方式去履行。为了更好地进行功能分析,默顿把功能划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显功能是指人们观察到的或者预想到其效果的功能,潜功能与之相反。默顿的这一划分是针对他认为以前的功能分析过分注重了事物显功能的研究而忽略了事物潜功能的探索,他觉得通过对事物功能的潜功能的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度与广度,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事物的潜功能的存在加剧和增强了事物的反功能以及替代功能,由于人们注重显功能而忽视了潜功能,才会作出“功能一体性”、“功能普遍性”以及“功能不可或缺性”假设。默顿对功能“显”与“潜”的划分可以说是其功能分析范式的重要构成部分,为其理论建构以及经验研究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通过上述基本概念的提出,默顿开始用它们串联起自己的功能分析范式。首先默顿认为功能分析的重点是社会制度化结构所造成的影响,其次要对这些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它们的多重性以及留心注意那些出于我们预料之外的影响,即“潜功能”,接下来就是要根据观察事物现象所造成的影响与相应系统之间关系来确定影响系统的功能性质,即确定是正功能还是反功能,以及通过这些确定的功能来研究社会问题及社会运行等社会现象。在确定功能性质之后要做的就是界定某一影响所涉及的范围,明白对于不同的系统和群体来说,要分析和确定对于那些群体来说现象所造成的影响是积极的正功能或消极的反功能。最后就是看到对于不同的群体来说可能存在着功能替代,因为对于一个系统来说,特定的功能发挥不仅针对特定的对象而是其潜功能或者更大的程度上来说是潜功能在满足一些系统中出现功能缺失后的需要,也就是要明白功能替代的存在。当然通过对整个系统内部结构的考察来解释这种替代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默顿指引人们开始从抽象理论走向实际的经验研究,使功能主义理论分析动静结合,理论与经验方法相补充,成为一种实用的社会研究的理论工具,使功能理论走向具体化、完善化的境界。

二、默顿的结构功能分析理论

默顿的结构理观对社会学结构理论进行了新的突破。像大部分自然主义社会学理论家一样,默顿认为人是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结构形成的。我们要强调的是默顿所赋予社会结构分析的重要地位,但默顿关于人的形象的看法,并不是僵硬的决定论。正像史订肯姆所说“默顿视为社会结构中心的核心过程的,就是对社会结构替代物的选择”。因此,在默顿那里,行动者既不是按自由意志行动的人,也不是其行动为完全被预先决定了自动的机器人。

默顿要求以经验性和理论的多元性来分析社会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分化等动态现象,使结构分析有机的与功能分析相结合起来,他的结构分析视角恰恰完善和补充了他的功能理论,使他的功能理论转化为更具说服力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当然,默顿在探讨结构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分析范式明确了结构分析的要点,以及研究在进行结构分析是应注意和遵从的原则与思想。由于默顿在结构分析理论上的出色表现,所以人们常常将其社会学理论称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除了关于功能分析范式的一些理论概念外,默顿在后来还发展出了“角色丛”理论,“越轨”理论等,当然在解释角色丛理论之前默顿先界定了地位与角色两个重要概念。在默顿的定义中地位是指在社会结构中具有相应权利和义务的位置,而角色则指以其它人的模式化期望为取向的行为。所以“角色丛”自然就是每个人的地位对应着的多种角色。默顿的“角色丛”理论和以前理论家关于角色的论述的不同在于,默顿认为角色丛是角色关系的补充,人们以其占据的特定地位而卷入到这种角色关系之中,每个人占据了各不相同的社会地位反过来每一社会地位又有自己的角色丛,默顿又把这种地位称为“地位丛”[3](P358~371)默顿从地位与角色的关系发展出“角色丛”理论而从“角色丛”理论又扩展到“地位丛”,从“地位丛”又在延伸着“角色丛”,这样一个理论路线将角色理论突破到新的界点。也就是说“角色丛”的理论其实是默顿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反功能以及功能替代、潜功能等因素。而同时从微观的角色,地位的角度来分析系统功能运行发挥,从而更有利于体现经验功能主义理论的现实实效性。

默顿对社会维持与变革机制的描述分析是从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两个方面入手的。社会结构偏重于社会秩序的维持,社会过程则偏重于社会秩序的变革。角色丛理论是默顿构建社会结构的基石,地位与角色是由社会体制所定义的,社会通过个人所占有的不同地位和角色联系在一起。角色的构成要素包括该角色必须遵从的规范、拥有的机会资源以及一些精神信条。与之相对应的,默顿把社会结构进一步分解为规范结构、机会结构和理想结构,三种结构彼此互动制约,为达到价值上合理的目标,占有不同地位和不同机会的人采取不同的手段来行动,这种行动可能是规范所允许的,也可能是规范所禁止的,这个产生遵从和越轨的过程便是行为适应模型。从角色行为的角度看,规范的存在并非总是带来积极的整合(与功能分析范式相和),角色丛中的各个角色要求的规范经常互不兼容,即使是与同一个角色相关的一组规范也会发生矛盾,这种矛盾作用在人的身上,通常会引起社会学的两难情境。从角色习得的角度看,已经扮演某一角色的属于内群体,尚未扮演该角色的属于外群体,外群体成员要想加入内群体,就必须信仰该参照群体的信条并按照其规范行动。至于“越轨”理论,默顿首先将重要的概念“失范”定义为“文化目标与实现合法手段之间的断裂”。[3](P358~371)在越轨理论中,默顿把失范作为研究变量,把越轨行为作为因变量,以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两个方面的平衡作为标准,具体讨论和阐述了“从众”、“创新”、“仪式主义”、“逃避主义”及“造反”五种个人的社会行为。

三、默顿的科学社会学

默顿理论上的建树,不仅体现在一种纯理论之中,更在于默顿运用其理论在现实社会领域,尤其在科学这一领域开拓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在默顿眼中科学被视为:一种系统,以其独特的机制在运转着,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变迁着。默顿把科学看作一个微缩了的社会,他的科学社会学某种程度上是“科学家社会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的社会组织—即科学共同体。一言以蔽之,默顿的科学社会学就是在勾画科学共同体能够正常运行的一整套机制。为描绘并分析这套机制,他提出了很多奠基性的论点。

默顿在最初关注的并不是科学共同体内部,而是科学与其它文化结构的互动关系。例如在研究17世纪英国科学的不同领域是否存在着兴趣中心的转移?如果存在转移又是什么促使了它的转移?他首先搜集资料证实了转移的存在,而同时也诊断了科学兴趣中心转移是外在因素促成的,并不是由各门科学内在逻辑发展所决定的。为了得到第二个问题的答案,默顿从清教、经济军事、人口等科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正是这些因素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在不断的促使科学兴趣中心从一个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调适着自己去不断适应变化的外部因素。默顿从这些方面考察科学一方面体现了他的功能分析范式,另一方面也表明默顿的理论分析不仅是功能分析,而是结合了结构的动态分析。当然,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理论不仅局限在现实的考察分析,同时也体现在他对科学本身的理论层次上的深化,提出了“科学精神气质”概念即:“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这些规范通过惯例、赞许和许可的形式表示它们借助于制度化价值而合法化”。[2](P156~161)随即他提出四种构成科学的制度、规则即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主义以及有条理的怀疑主义并对他们进行阐释和说明。这些格言和规定,表达了通过约束,加强了在规则之中的成员科学家来说为达到科学目标而所发生的行为价值。从而吸引社会学家对科学研究中的问题的关注,以及在研究领域和方法上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默顿对科学精神气质的论述一方面分析了四种规范的种种益处,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它们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在对科学精神气质的研究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显功能和潜功能的概念,但却指出了四种规范具体的潜功能,把科学看作是具有独特精神特质的社会制度,并对它进行了功能分析。

结语

默顿关于功能主义分析的模式,产生于他对经典理论的独特观察与理解。在默顿的理论的研究中,制度或结构对于个人行为的影响无疑成为了一个主题。而默顿对早期功能主义的改进,仍然招致了人们对功能主义夸大社会系统统一性和和谐性的质疑。作为一种经典的社会学观点,结构功能主义曾经受到批评者各式各样的攻击,这也导致了冲突论、互动轮等理论的崛起,但是作为一位功能理论的继承与发扬者,默顿毫无疑问以一个杰出的社会学家的身份对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提出的中层理论不仅在理论与运用、宏观与微观之间架起了桥梁,而且把以前认为毫无联系的一些实际研究方向联系了起来,从而为社会学各种理论和方法提供了一个相互汇合的基础。

[1][美]罗伯逊.社会学[M].纽约:价值出版公司,1987.

[2]候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景熙.欧美现代社会学说[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

[4][美]罗伯特·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M].纽约:自由出版社,1957.

猜你喜欢
功能主义社会学科学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科学拔牙
浅析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