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姗
(河南理工大学 万方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构建
——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赵 姗
(河南理工大学 万方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中华文化的正根、正统是中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是资源。中原经济区有着明显的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的振兴是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柱,没有文化内涵、文化资源缺乏合理配置的中原经济区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文化具有走向现代、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天然优势,但底蕴的彰显需要现代科学理念和机制构建来推动。因此,在推动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深入探讨如何从激励机制的构建来进一步盘活中原经济区城乡文化资源的配置,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课题。激励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城乡文化资源的高效配置,更好地为建设繁荣和富强的中原经济区文化而服务,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和加快中原经济区城乡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方向的顺势转型。
中原经济区;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激励机制
建设中原经济区,就是要探索性地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要素分配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允许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在城乡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先行先试”。因此,当前要在革除制约城乡文化资源和谐共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上谋求创新,在建立促进城乡文化发展激励机制上探索新的举措,努力构建盘活和整合中原经济区城乡文化资源之间自由流畅、合理高效、科学灵活配置的激励机制,从而在增强城乡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新的突破。
发展文化产业,政策是基本保障。盘活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是个系统工程、基础工程、复杂工程,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参与、支持和引导。其中包括国家、省市以及地方政府文化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基本保障,尤其是要使乡村文化建设成为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中可以量化的重要指标,要对城乡文化的整合与和谐发展给予政策方面的具体规定等。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因此,盘活中原经济区城乡文化资源的高效配置,政策上就需要严格落实党中央的指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管理体制创新力度。与此同时还要“冲破一切阻碍城乡文化共同发展的落后和陈旧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城乡文化和谐发展的规定和条款,革除一切影响城乡文化共进发展的制度弊端,完善促进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的政策保障机制”[1]。
(一)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管理政策
在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中各级文化部门要创新管理体制,根据城乡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转变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即“宏观管好、微观搞活”的管理政策,把培育和营造宽松和谐的城乡文化发展环境作为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逐步改变以往的“办”文化,转化为“管”文化,改变以往那种政府对各地域、各地方文化资源大包大揽的做法,尤其是逐步减少对农村文化资源的控制,真正使城市与乡村各自找到自身文化资源领域具有唯一性、代表性的准确位置,把自身的资源比较优势无限放大,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给群众以自由空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政府的管理方针指引和政策指导中使城乡之间的优秀文化资源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相生相长,成为市场的主体。
总体来说,在城乡文化资源的发展与配置的管理政策方面,政府要把把握方向、制定政策、加强管理、搞好服务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具体来说,把握方向,就是要指引城乡文化资源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明健康、蓬勃向上发展;制定政策,就是要通过制定有利于城乡文化资源享有均等机会进入市场、尤其是有利于调动民间文化参与市场的积极性、有利于城乡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其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加强管理,就是要强化对文化市场环境的管理和净化,保证其方向正确、公正公平、依法经营、有序发展;搞好服务,就是要为城乡文化的交融发展创造有力和有利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二)加快制定文化资源配置的发展规划
无规矩不成方圆,引导文化资源健康发展和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依据是要制定科学的规划。各级政府要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制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合理准确、可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要推动各城市与乡村根据自身的区位特色、功能特点,以及文化资源特点制定实事求是的盘活规划。同时,还应重视省对各地区文化资源配置的发展规划的指导把关和宏观调控的作用,省政府要批准成立有相关方面的专家参与的省文化资源配置规划小组,设立总负责人,保障和指导下属各市、各县、各地方文化部门负责人能够脚踏实地地认真细致落实配置方案。
(三)完善资源配置的力量格局
文化资源的配置主体与配置机制,是决定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重要因素。[2]中原经济区的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依靠各地政府的管理和调配,确实也获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然而,由于长期依赖政府一个主体力量,久而久之形成了配置方案和思路的僵化、教条,影响和破坏了资源配置的效果与质量,并且一定程度地损害了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的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造成资源配置的机械化和格式化,导致了许多文化资源的浪费、搁置和配置的低效率。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快速进行,当前文化资源配置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层次性需求。鉴于此,文化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必须转型,需要改变以往的政府主体的单一格局,转向政府、市场、各种社会力量配置资源的多元格局,因为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群策群力,形成城乡资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城乡之间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离不开强力的资金支持,没有资金,一切计划和政策都难以付诸实施。要想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金融支持机制,当前要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获得国家层面和财政部门的金融扶持,健全城市与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乡村文化的投入,确保乡村文化发展的资金支持与城市持平,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资源的支撑作用。完善和落实公共财政制度,健全政府金融投入机制,是推动农村文化发展与繁荣、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根本保障。[3]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强化政府的资金保障职责
尽管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并在金融机构文化产业信贷业务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但是仍存在政策层面安排欠合理有效、执行层面不完善和力度缺乏等问题。例如,由政府直接参与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有待完善、针对文化产业的财税优惠支持相对薄弱、文化产业产权交易操作不便利、文化产业风险缓释手段不完整,等等。[4]
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的进程中,一定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支撑的大政方针,在基本政策制定上公正合理地界定财政支出范围,保证农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与投入,强化政府的资金保障责任,探索财政资金整合使用的有效方式,确保文化资金落实到位,从真正意义上使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资源配置和建设的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进一步明确政府的事权,健全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机制,把主要公益性文化活动以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尤其是农村文化资源配置的资金支出纳入公共财政的常规性支出和预算当中,进一步完善各级文化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和运营经费实行按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保障机制。只有把责任具体细化,把政府政策落实到位,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文化资源配置的良性运转。
(二)强化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健全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的金融支持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深入细致落实国家关于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和基金等具体的金融政策,调整和转变转移支付方式,最好能够采用专项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在省、市、县、乡、村五级建立专项资金,使其有利于保障农村文化资源高效配置,更有利于按比例保证一定数目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落实到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中,加大对农村文化的财政支持力度。不仅如此,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探索和创新文化资金的管理方式,转变财政投入方式,提高具有激励性质的经费投入比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和乘数效应。”[5]进一步加快中原经济区城乡文化资源整合,深入探索文化产品采购政策与落实措施,推动文化资源跨系统、跨区域甚至跨国界互惠互利、共建共享,强化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财政投入绩效评价机制。
(三)落实向基层倾斜的财政方针
一方面,“依据‘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方针,界定公共财政预算分配的优先领域和范围,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制定扶持和鼓励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6],把更多的公共财政资金倾斜向公共文化服务薄弱的农村,保障农村的文化资源享有与城市均等的资金支持,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获得的财政投入增速稳定,最好能够达到年度投入增幅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相比,居高不低。
另一方面,改进财政投入方式,采取政府采购、定向资助、项目补贴、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使农村重点文化资源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文化发展的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7]
文化资源的配置和发展深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促进文化资源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利用,就要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需要入手,充分挖掘城乡文化资源中的优质和积极因素,建立规范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的环境保护机制,改善和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与共同发展所处的环境条件。
(一)改善和优化内部环境
首先,改善人文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为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法律保障和道德支撑。因此,要用先进、公平、公正的文化理念积极营造健康的城乡文化建设氛围,不断丰富文化产品,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文化资源整合的信息化、现代化,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一流的文化产业园区或中心区域,缩小与城市的差距。
其次,健全法制环境。文化资源的配置需要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用立法保障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开发,阻止短期行为,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从立法上杜绝一哄而起、盲目开发对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要通过立法或行政规章进行规范,完善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条款,加强文化立法,加大执行与监督力度,确保全省范围内文化、文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使用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优化市场环境。城乡文化资源的整合和配置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对于中原经济区来说,就需要加强各地域文化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健全与完善地方文化市场管理制度和法规,规范与调整文化资源配置的各种活动,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之间的合理流动。同时,还要引导人民群众进行正确的文化消费,提高人民的文化消费素质,建立和营造对拉动、扩大文化消费有利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内部环境的优化,最终形成自由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二)开拓和发展外部环境
拓展国外市场,就是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成就。”[8]盘活中原经济区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有必要考虑到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实际和中原文化资源的特质,做好对中原经济区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的维系、保护、传承与创新,使其在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进程中进一步发挥优势与特色,在全球化浪潮中迎浪而上,积极应对,使全球化成为文化发展的动力。
事实上,在外部环境层面,只有强化对中原文化资源的保护,尤其是加强对基层和地域文化的保护,才能防止在全球化背景中迷失自我。当前,开拓和发展外部环境,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向国外呈现中原经济区优质的文化资源。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承办国际、国内各种比赛,举办各种大型文化会展等方式,对中原经济区内的各种文化品牌进行高品位、高质量、高档次的策划、包装和推广,进而通过文化品牌的树立来带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还可以“促进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繁荣文化,塑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将古都文化、宗教文化、武术文化、寻根文化等中原经济区优势文化推向世界。”[9]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的市场监管体制已经难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应结合现实的需求与时俱进,创新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符合文化资源配置规律的市场监督机制,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
第一,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执法”的要求推动落实执法人员身份、个人形象、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市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和现代化,努力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领域的骨干精英和战略投资者,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纪律作风正、业务素质精、待遇福利好的市场监管执法队伍,使他们能够高质高效认真落实政府部门关于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的各项方针举措。
第二,改革文化市场技术监管模式。根据当前中原经济区城乡文化市场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应逐步建立一个统一高效、覆盖面广、上通下达的文化市场监管平台,达到通过规范市场准入的规则来实现对城乡各类文化市场的动态监督和对众多文化资源的即时管理与应急指挥的目标,做到依法、科学、有效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对城乡文化资源的市场监管能力,推动文化市场平稳、有序、良性运转。
第三,加强文化市场诚信建设。诚信是“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元素,在文化市场领域,必须加强对外信息服务,全面实施政务公开制度。对于中原经济区来说,需要建立各省、各市、各县乃至各乡级的文化市场经营管理数据库,通过这个平台,向社会公开各项文化政策信息、文化建设审批信息、文化资源市场发展信息以及文化发展警示信息等重要数据,开展文化市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强化文化部门和文化行业的自律,形成让百姓满意、企业信任、社会放心的文化市场,只有这样,城乡的各类文化资源才能够安心、顺利流动,实现自由和谐融合。
总言之,新阶段要进一步深化城乡文化资源市场的机制体制创新与改革,必须打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区域差异、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充分依靠和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性作用,促进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更大幅度与自由度地流动。“推动城乡文化企业在自由市场中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引导文化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企业或者优势单位适度集中,培育一批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10]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之所在,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无论是伏羲女娲等始祖文化、炎黄文化,还是老庄等先哲文化,以及远古神话文化,都清楚地烙下了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源头的印记。”[11]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原经济区的城乡文化资源中那些珍贵的史料、遗存、遗址不断被淡忘,甚至被破坏、毁灭,目前已经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在消亡过程中。
因此,结合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原经济区的文化资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挖掘、需要盘活、需要整合、需要激活。从中原文化的产业发展与创意角度看,以中原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为引擎拉动文化产业的新突破是实现中原经济区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在激励机制的构建中,应该顺应新时期新阶段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从政策保障、金融支持、环境保护和市场监督这四个方面大力推进,最终形成城市带动与农村联动相互促进,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互结合的城乡文化资源互动型盘活发展模式。在激励机制上积极探索文化资源的配置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和优化中原经济区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的思路和理念,也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和加快中原经济区城乡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方向的转型,更有助于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对加快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M].洪庆福,孙薇薇,刘茂玲,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2]张 锐,李庚香.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郭 鉴.吾地与吾民:地方文化产业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张放涛.创意中原——发展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5]汪振军.创意中原——河南文化产业创新研究[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
[6]邓本章.中原文化大典[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7]孟博超.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前沿,2011,(6):155-158.
[8]魏崇周.2002-2009:河南文化产业研究综述[J].河南社会科学,2010,(3):103-104.
[9]姬汝茂.河南文化旅游强省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J].前沿,2009,(7):90-93.
[10]王庆斌.河南文化创意人才状况及培养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8,(4):221-223.
[11]刘道兴.演讲贵说百姓话[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校:张 静,罗 红
ConstructionontheIncentiveMechanismtoRevitalizeCultureResourcesAllocationinUrbanandRuralAreasofCentralPlainsEconomicRegion
ZHAO Shan
(Wanfang College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HPU, Zhengzhou 451400, China)
The root and Orthodox school of Chinese culture is the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Resource is the base of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has obvious advantages on cultural resources. The revival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which is lack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can not become a real sense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Profound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has the natural advantage of modernization, facing the whole country and even the world, but the manifestation of its connotation needs the promotion of modern scientific idea and mechanism. Thus,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it is significant to discuss how to construct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to further revitalize culture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Study on incentive mechanism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ultural resources, provides better service for constructing prosperous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and is conducive to further promote and accelerate clockwise transformation of the urban and rural cultural resources to the cultural products and cultural industry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culture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incentive mechanism
2013-04-15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2B630022)
作者简介:赵 姗,女,河南南阳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方面的研究。
F127
A
1007-9734(2013)03-00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