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铁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上海 200032)
论“80后”“90后”农民工之培训
曾 铁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上海 200032)
“80后”“90后”农民工数量庞大,他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蚂蚁雄兵”,是发展前行力量的重要构成。新生代农民工是产业工人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力,其实力、合力与潜在的能量巨大。新生代农民工悟性好、接受力强、可塑性大,受训后他们的正能量很可观。确保经济发展的后劲和经济的活力均需要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贡献。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刚性需求,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全面发展
1.数量庞大的“80后”、“90后”农民工是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国总工会调查表明,目前“80后”农民工已超1亿人,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占全国职工总数近一半。2011年,我国6亿多城镇人口中,有近2亿是农村户口的流动人口,其规模还在逐步扩大;这2亿多农村流动人口中很多是国内最年轻、最精壮的劳动力,创造了我国GDP的很大一部分。我们的发展成就,“农民工红利”巨大,农民工功不可没。现在,农民工人数已占全国总人口近1/5。[1]1/2以上的农民工集聚在东部、东南部等地区,这些农民工大多又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等第二产业。农民工是产业工人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力,其实力、合力与潜在的能量巨大。
自2011年起,将近20年我国每年有一千二百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生活与工作。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我国最终会有十几亿人长期工作、生活在城市。推进、落实社会平等、公正,缩小全国发展的差距,不断地增进国人福祉,实现国富民安,必须重视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其素质与能力。新生代农民工悟性好、接受力强、可塑性大,受训后他们的正能量很可观。确保经济发展的后劲和经济的活力均需要新生代农民工的贡献,受训的农民工是提供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力的“能源”。“80后”“90后”农民工(下称新农民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蚂蚁雄兵”,又是庞大的弱势社群①。改革开放以来两代农民工的奉献有目共睹、居功至伟,为海内外公认,他们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培训新生代农民工是其生活、工作及发展的现实诉求
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流动人口从事建筑业、工矿业等高强度体力工作,40.9%的被访农民工反映找不到稳定工作;被调查者中有90%以上每周工作超过5个工作日;因享受不到基本的权益保障,不少农民工自卑、压抑、失落、孤独情绪明显。[2]当下,约71%的新生代农民工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我国职业技术人员中高素质劳动者奇缺,新进劳动力的技能大都集中在中、低档,就业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在40%以上,印度、巴西、印尼等国,该指标也超过6%。[3]新农民工在城市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方面都很欠缺,这让他们的弱势地位难以迅速改变;其中文化资本的欠缺是具根源性的,受训则是提升农民工文化资本的好方式。受过良好培训的劳动者是发展的内在财富,培训是开发、释放内能巨大的新农民工的积极之举。有效培训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爱因斯坦),有益于工作时提质增效,还能提高其生活水平,降低烦恼指数,并使之安居乐业。
新农民工是社会建设的新兴力量,但又是弱者和脆弱的就业群体。总体上,他们就业不稳定、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相对贫困,是城市的第三种人(非农民、非市民)和“二等公民”,还属两栖人口(在城市、农村生活)。他们的城市待遇并没有或很少,发展前景暗淡。进城当工人前,新农民工感受现代城市文明、工业文明的机会较少,缺乏相关的知识、习惯与能力。免费培训新农民工,提升其素质与能力属经济社会发展和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大事”。②用技能为就业和发展铺路,做科学发展的推动者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者,让农民工享受国民待遇,新农民工培训是要件。良好的培训能够为新农民工的发展注入正面的精神力量,增加生命厚度,并使其成为城市化发展和文明城市的实践者、维护者。学习改变人生,受训提升自己,培训是让农民工有尊严地生活、有价值地生存和为之积累人生能量、提供上升机会的一种方式。京、津、沪与南京、杭州、广州、深圳和各城市群③新农民工积聚度大,对这些地区的农民工培训尤为重要。
1.培训新农民工在促进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方面具基础性作用
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期,关爱新农民工和落实新农民工培训是应然的,新农民工素质的提高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之根。培训新农民工是构建包容社会和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其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丰富、深刻。以人的素质和产品质量强国是科学发展的目标,培训新农民工属发展的内需,此乃改善民生的固有项目,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新农民工的培训是企业发展之基,是社会健康发展之本。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才能进步。培训有助于发展新农民工的能力,提升其活力及其生存质量。它有益于增加农民工对居住地、工作地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实现高质量的城市生活。培训应是新农民工的人生经历与发展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农民工全面发展。农民工培训的有无、好坏直接影响发展的“成绩”,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新农民工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关系。新农民工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新农民工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培训也是企业、城市与社会感恩、反哺农民工重要而现实的路径,良好的农民工培训在促进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方面具基础性作用,它是提升人力素质,完善民生和以务实佐证理念、用事实赢得理解、靠行动维护形象之具体的内容与标志。
2.工业化及发展急需培训大量的新农民工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0%,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长期不会、也不能改变。然而,我国劳动力素质总体不理想,产业层次低、升级慢、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2008年,发达国家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中国的10倍,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中国的15~20倍。[4]提升劳动力效率,避免畸形发展和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效益以及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是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达的重点所在,新农民工培训则是不可或缺的,立足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之上的转型升级,方是良性、永续的转型升级。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成为工业强国需要靠多层次的经济转型:第一层即从粗放型生产到集约型生产,要产业升级,要节能减排,要优化结构;第二层即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整个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提高,熟练技工和技术人员的人数在企业职工中的比重要提高。这两个转型实现了,才能说我们实现了经济转型。[5]
2010年,我国总能耗为32.49亿吨标准煤,目前我国人均能耗达2.6吨标准煤/年。最近10年,我国工业能耗占全部能耗的比重平均在71%左右(美国的此比例目前在30%左右)。[6]很明显,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空间都很大,节能环保重点在企业。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每单位GDP的能耗高出3.5倍,电耗高出2.8倍。2008年,生产1万美元的GDP,我国耗电1 250度,印度耗电780度,英国只要320度。消解黑色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和建设工业文明,全面实现现代化,全面、全力地培训新农民工是不二之选。
1.提高新农民工文化素质与职业能力
提高新农民工文化素质与职业能力,逐步实现体面劳动、幸福生活。培育现代公民、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与助推建设公民社会是培训的目的。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民生,以提高职业能力为中心开展培训,是有效培训的根本方向。随着现代产业分工的精细化,企业对掌握实用、对口专业技能的人才的需求越发旺盛,提高培训的质量,使培训人才的供给和职场所需技能相匹配、相契合,是良好培训的根本要求。
在培训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新农民工现代产业素养的培养。新农民工素质、能力的提升,还涉及非技能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他们的发展。技能可短期速成,但素质的养成需要积淀、生发。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技术的产生,技能在更新、要求在不断提高,让新农民工掌握新技术,主要不是技能的培养,而是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因此,传播产业文化、工业文化(时间观念、人际关系、学习方法、成本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等)是培训的应有之意,完善的培训应将产业文化、工业文化、企业文化纳入培训项目④。培训应增设企业文化的内容,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融入农民工的心灵,有助于他们成长为合格的当代工人和现代公民,并承担起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2.培训的具体要求
农民工培训不能流于形式,培训定位应准确,贴近农民工、贴近职业,注重实践培训、体验培训、养成培训,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培训应精心研究、筹谋,要能吸引、“粘住”新农民工,它可量体裁衣、量身定做,以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形式”上的培训。重视研究培训产出,加强培训的质量与效益评估,以提升培训的向心力和实效性、“性价比”,这是有效培训的基础与要求。
培训当以市场需求、农民工需要为重心,培训内容要随行就市、随机应变,突出应用性、实用性,要着力提高培训的知晓度、参训率和培训的满意度以及培训的效价。储备通用知识,习得专业技能,强化质量意识,弘扬“负责任、讲认真、守规矩、干细活”与“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质量理念,提高培训的含金量、认可度。培训的目标、质量评价等当以满足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为根本,也应兼顾员工工作认知、责任承担、团队协作、努力进取、革新创造等职业素养的培训,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等。
3.培训内容举隅
培训内容一: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已把软技能作为选人、用人的标准。软技能强调适应社会的能力,要求所选择的人才不是仅受过职业培训的工具人,而是拥有完整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现在,企业需要数量庞大、结构合理、质量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质量合格不仅要求劳动者知识技能合格,更重要的是现代产业文化素养合格。现代产业文化包括先进企业文化、先进行业文化和行为规范,以及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制度和舆论环境,劳动者要做到遵纪守法,有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以及团队合作、坚守诚信等价值观。因此,培训可就上述内容及要求,设计、提炼出有关项目,以普及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使新农民工了解生产、服务的内容与过程,逐步形成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培训内容二:数控机床的研发、使用需要优秀的数控人才,我国约有60万台数控机床,数控人才缺口较大,企业迫切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数控机床行业已发出人才短缺警报,数控人才的培养是该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可见,训练、培养数控机床技工应是技能类培训的项目。
培训内容三:我国在用电梯约有200万台,其中上海有15万台。电梯维修保养是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目前上海大部分的电梯维修保养者是农民工,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技术,对于电梯的电子控制技术几乎一窍不通,有些小维修点还有无证上岗现象。统计表明,如以一个人每月维修40台电梯这个标准来算,现在上海电梯维修保养者缺口超过1 000人以上。上海电梯维修保养的现状是一个人每月要维修60台甚至更多的电梯。这种维保难以保证质量。上海每年电梯递增率在20%以上,但维修者却青黄不接。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让老年人能自如上下楼的呼吁越发强烈、迫切。上海市老年学会的调查显示,在该市早期建成的小区安装家用电梯,需求量约20万台。上述现象在其他大、中城市也存在,加强培训、弥补技工缺口,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电梯维修保养技工属培训的任务。
培训内容四:2012年7月初,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援助中心等发布了《农民工刑事案件研究报告》。报告涉及的被告农民工中,18岁以下的占61.74%,25岁以下的占82.61%,其主体是1980年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国家统计局《201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中小学文化程度占14.4%,初中文化程度占61.1%。中国政法大学等的上述报告表明,在统计的被告人中,初中文化水平的占60.87%,小学文化水平的占26.96%;真正接受过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数仅占28.16%。犯罪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于农民工整体受教育水平,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状况亟须关注。该报告结论是,农民工受教程度越低,实施犯罪的可能性越大。⑤显然,“普法”是新农民工培训不可或缺的内容。
注释:
①2012年7月初,在首届全国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创新研讨会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赵长保介绍,调查显示80后农民工首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1岁,90后农民工的首次外出务工年龄,平均为18岁。他们离开土地和农村的态度坚决,融入城市的愿望更迫切,多数新农民工是举家外迁,70%左右是夫妻都在外务工,组建家庭的,2/3选择把孩子带在身边;多数新农民工喜欢流入地,但仅有39.4%的人对流入地城市有归属感,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远未融入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社区建设等。新生代农民工离开土地坚决 不足三成办养老保险[EB/OL],http://news.sohu.com/20120706/n347424383.shtml.
②2011年,共青团贵州省委的问卷调查表明:在贵州省内打工的80后、90后农民工约有120万人;被调查的新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03年,其中高中(中专、职高、技校)及以上学历者占62.1%,有近四成的人学历为初中或初中以下; 72.9%的人希望今后能把自己的文化水平提高到“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贵州:超过七成新生代农民工渴盼有“大学文化”[EB/OL].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2_02/09/12385608_0.shtml?_from_ralated.
③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东半岛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哈大长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等。马海邻.让城市群参与全球经济竞争[N].解放日报,2012-06-29(10).
④曾 铁.社区学院要助力提升劳动者工业文化素质[J].成人高等教育,2012,(1):3-7.
⑤此类报告较多,如:2010年初,江苏省《张家港市“打工二代”违法犯罪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三年来张家港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农民工子女占80%以上,其中暴力犯罪显著增加,杀人、强奸大案时有发生”。这个犯罪率不仅比城市同龄人高很多,也比老一代农民工高得多。进一步调查显示:农民工二代犯罪呈现出几个特点:激情犯罪增多,纠合式犯罪增多,侵财型犯罪较多。农二代都市“野蛮生长”.http://news.sohu.com/s2012/dianji-878/.这是个案,但有代表性.
[1]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婚恋困境 北漂男女不敢想未来[EB/OL].http://gongyi.ifeng.com/news/detail_2012_06/29/15650445_1.shtml.
[2]原 新.谨防人口城镇化水平的“虚高”[N].解放日报,2012-07-02(14)
[3]中国经济发展不是因为人口红利[EB/OL].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387349.html.
[4]李 扬.转型发展关键在于发展高效现代服务业[N].文汇报,2012-07-02(A).
[5]厉以宁.工业强国要靠多层次转型[N].光明日报,2012-06-12(16).
[6]王志平.人均能耗“赶上”世界平均水平之后[N].文汇报,2012-06-20(5).
责任编校:田 旭,马军英
收稿日期:2012-12-14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90072)
作者简介:孔炯炯,女,河南济源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2012-12-26
曾 铁,安徽芜湖人,教授,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物理教学论。
G725
A
1007-9734(2013)01-01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