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三种意识 促进高校学报体制改革

2013-01-31 08:14文/陈
中国出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报学术期刊

文/陈 波

2012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为高校学报编辑部的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报的编辑和出版模式即将发生改变,[1]在事业单位体制下安如磐石、不愁温饱的高校学报编辑部或将不复存在。

在当前我国期刊业转型的关键期和改革发展的攻坚期,高校学报编辑不能泰然处之、消极等待或“坐以待毙”,应及时从计划经济年代延伸下来的安稳心态中转变过来,审时度势,投入改革的浪潮中,及时、主动地去学习领会改革的精神,了解改革的目的,洞察改革的实质。要根据当前期刊行业发展的态势、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高校学报本身发展的特点,来审视和运作学报工作。高校学报编辑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编辑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这些基本素质外,还应强化创新意识、效益意识和经营意识,在学报改革的实践中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开展工作。

一、增强创新意识,为高校学报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活力

《实施办法》指出,“原则上不再保留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2]将学报出版进行企业化运作,凸显了经济社会中竞争与效益的基本规律。

高校学报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蓬勃发展起来的,不同类别的学校对学报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如“211”“985”等我国著名高校的学报,尤其是其英文版学报,在引领我国学科发展方向、促进科研成果国际交流、增强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等方面起着领头羊的作用。而大多数中文学报规模尚小,整体实力较弱,但它们给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作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园地,是展现高校科研成果、促进科技人才成长、加强产学研联系、服务经济社会有效的基础性平台。学报改革,不是简单地减少学报种类,而是要形成定位准确、层次丰富、布局合理的学报体系,提高学报整体水平。[3]因此,学报编辑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项改革,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改革之中,牢牢抓住这一改革机遇,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实现高校学报的科学发展。

目前,在《实施办法》的指导下,已有不少编辑开始了这方面的思考,他们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不少创新的思路。有的提出学报联合体的办刊模式,以省、市、协作区为单位组建学报联合体,由联合体来协调各学报的专业分布和学科方向,整合联合体内资源,避免因优质稿源分散导致刊物质量低下;有的提出集约化的办刊模式,采取业务集中、人才资源分散的管理方法,各学报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与完善、出版发行等采用组建学报联盟或委托外包给相应的出版企业,采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降低办刊成本,而人员行政管理和资产管理仍然隶属各个高校;还有的提出高校学报可根据自身的学术特点选择与相关的企业联姻,建立经营联盟,实现资源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等等。这些构想对探索办刊新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在高校学报的改革进程中,相信只要充分调动编辑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一种适合学报自身发展的新模式,实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为学报的改革与发展辟出一条崭新的通道。

二、增强效益意识,为高校学报的改革与发展增添推力

学报效益包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现行的事业单位体制下,对于社会效益,学报编辑素来比较重视,但对于经济效益却考虑较少。高校学报作为学校行政机构或教辅机构,每年享有学校专门拨款,编辑存在“饿不死也发不了财”的心态。事实上,高校学报既是一种学术期刊,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此在保持学报公益属性的同时也应该遵循经济规律,尽量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使学报发展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从而为学报的改革和发展增添一份推力。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进一步增强效益意识,在工作中做到重视选题、讲究核算、抓好创收。

1.重视选题,办出特色

选题是编辑工作的起始,也是关系到学报质量的基础工作。高校学报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必须在创新性、前瞻性、特色性上下功夫。

学报编辑要关心校内、国内甚至国际的学术研究动态,根据学报的专业内容,主动与国内外的一些知名学者、专家经常取得联系,及时向他们约稿征稿,争取那些课题新、有创见的前沿性学术文章,那些体现国内外先进水平及学术研究新动向的优秀稿件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自己的学报上。例如,我国“十二五”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能源及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环境保护技术、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生物技术、空天和海洋技术等是战略发展重点。[4]作为科研成果发布和传播平台,高校学报应该将此作为选题的重点之一,充分利用这些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所提供的素材和信息。同时,在选题中还要注重突出专业特色,使不同的学报所报道的内容各有侧重,在各自的特色栏目上把文章做精做专。实践证明,好的选题能为学报带来喜人的效益。如曾名不见经传的民办高校学报《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讲究选题策划,注重特色栏目建设,其《民办高等教育》栏目入选2011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工程,学报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等多项荣誉。《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从2001年创刊到2009年,9年内被全文下载总量为45900篇次,每年平均被下载约为5100篇次,以其平均每年发表110篇文章计,每篇文章平均被下载46次。[5]这一数据完全可以与某些创刊数十年、名声在外的公办学报相匹敌。这充分说明,学报不分大小,只要讲究选题,就会有特色和亮点,就会有读者群,就会有市场。学报所取得的效益,将成为推动其自身进一步发展及不断前进的动力。

2.讲究核算,抓好创收

企业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高校学报要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以赢得两个效益,自然也必须讲究核算,讲究投入产出比。学报编辑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这一外部环境,彻底转变过去那种“拨款办刊无须核算”“实报实销”的观念。本着高效、发展的原则,在人员定岗、学习培训、排版印刷、征订发行、赠送交流、稿酬杂费等编辑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内容上,讲究核算,精于核算。这样做,不仅学报获益,编辑也能受益。像《浙江大学学报》,其编辑部于2001年并入浙江大学出版社,对编辑人员实行事业编制企业化管理,人员考核、刊物运作都按照企业化形式进行。多年下来,编辑习惯了精打细算,算算成本、合计收入与支出,已成为工作中的常态,甚至连用哪种途径邮寄学报比较经济、参加哪个会议有同等效果但成本较低等也在考虑之中。与此同时,学报各版均保持了很高的工作效率,除组稿及编务工作外,就编辑、校对工作而言,每位编辑每年需独立承担编辑、校对约500页(100篇文章)的出版量。尽管工作繁重,但编辑们做得有声有色,学报质量不断提高,在国家期刊奖、国家精品期刊奖、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等各类、各部门、各级别的评选中,《浙江大学学报》均榜上有名,获得了同行的赞扬和肯定,而编辑也从中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

节流,更需开源。高校学报应该重视创收,抓好创收,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这对于改善学报办刊条件,稳定编辑队伍,调动和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报的改革与发展,无疑是一项有力的举措。学报的创收不仅仅是常规的提高发行量、经营广告业务,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报的品牌资源、学术平台资源、专家资源、作者资源和读者资源等,[6]去开发新的学术服务产品,在满足目标客户价值需求的同时,提高学报附加值,从而产生赢利。如:学报可以借助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资源、专家资源,策划学术热点研讨,组织开展学术会议,在开展学术交流的同时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可以联合校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院所,组建理事会或会员单位,让他们冠名参与栏目合办,这样既可提高合作方的知名度,展示其科研或经济实力,也能使学报从中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达到双赢的目的;可以利用自己的投稿审稿办公平台和数字化网络平台,为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提供网络链接及产品广告服务,并促进新技术的转化、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还可以合理开发利用版权资源,实施版权合作经营和有偿转让,充分体现知识有价,等等。学报编辑部可以借鉴企业的做法,因刊制宜、因岗制宜,制定奖励政策,激励创收,在保持学术独立性、权威性的前提下,有效开发潜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事实上,一些专业性期刊在这方面早已行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7]为高校学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三、增强经营意识,为高校学报的改革与发展积聚潜力

经营即筹划营谋,学报经营包括学术经营和市场经营。[8]学术经营,即取得学报的社会效益,实现其公益性;市场经营,即提高学报的经济效益。学报经营的核心是学术经营,在学术经营下提高其学术质量和扩大学科影响从而去促进市场经营,在学术经营和市场经营的双轮驱动下,实现双赢的目标。要学会经营,用心经营,以经营创效益,以经营求发展。我们看到,在2012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转制的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在改革中已先行一步,不少刊物设立了策划部、营销部,对于经营铆足了劲。在对优质作者和稿源的吸引、对读者和市场的拥有及可利用资源的争取中,高校学报要想从这种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增强经营意识,通过敏锐地观察和反应、良好地沟通和交往、不懈地学习和探索,提高经营能力,改善经营效果,使经营有方、经营得法,不断提高学报的竞争能力,为学报的发展积聚潜力。

1.敏锐地观察和反应

当前,出版体制、办刊模式正在改革,科技成果与科技信息在常变常新,刊物市场、读者反映也在经常变化。面对这样的情势,学报编辑应该具有一种敏锐的观察和反应能力,深入体察这些变化,迅速收集相关信息,诸如:哪些科技前沿是刊物报道的热点?哪里有我们可以挖掘的市场和资源?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等等,这些“警点”需深深根植于编辑的思想中,引起思考并付诸行动。在这方面,《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致力于“为科学家办刊”的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积极寻求各方资源,获得了2009-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资助项目,并申请成为全球CrossCheck反剽窃项目的第一家中国会员,引起了国际出版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同时,该学报开发了功能与内容并举的信息平台,开创独特的服务项目,如文后跟踪、公开评论平台、出版前的在线开放阅读等。[9]在培养学科敏感性、争取新颖稿件方面,该学报也做得颇有成效。在2011年日本“3·11”地震之后,编辑部在第一时间向日本地震研究专家约稿,而那时候日本还处在震后一周的混乱中。文章一发表,便很快成为了解日本地震的第一手科学材料,美国地震工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网先后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报道。在2011年温州“7·23”特大动车事故发生后,该刊坚持客观地刊发首本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研究专辑,其后SpingerLink在首页专题报道了该专辑,由此抓住了全球科研关注的眼球。[10]由此可见,不管是学术经营还是市场经营,学报编辑应善于抓住机遇和信息,在“快”和“新”上下功夫,这样学报就能呈现亮点,脱颖而出。

2.不懈地学习和探索

出版业也是知识不断创新的行业,新理念、新概念、新技术总是层出不穷。我们已经看到,国际一流的学术期刊社,在聚集内容资源、加快出版速度、改进传播形式、扩大学术影响等方面,正采取强有力的举措,且成效显著。[11]如在学术资源聚集方面,PLoS自2000年成立以来先后创建了PLoS One等7种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 OAJ),发表论文数由2008年的4049篇上升至2011年的16008篇,增速十分惊人。在商业模式方面,OAJ也大有改观,以PLoS One每篇文章1350美元的发表费计算,该刊仅2011年的经济收入就高达1850万美元,堪称OAJ成功运作的典范。[12]国内也有不少专业学术期刊通过经营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高,值得高校学报取经学习。同时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科研成果的载体和传播形式更加多样,编辑与作者、读者的交流和互动已变得实时和便捷:pdf、xml、Html、Epub,印刷版、电子网络版、手机版,博客、微博、网络社区,都已出现在科技成果的出版和传播中。像《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在2012年7月开始尝试平板电脑传播新模式,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深度体验内容,读者可以通过触摸屏在论文PDF上做笔记,相关检索内容可以与“中国知网”对接并可直接弹出,并可以在苹果iPad很便利地阅读、订阅和下载该学报。显然,这些先进的办刊理念和传播技术对促进学术传播、扩大学科影响、提高刊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已经看到,在今天这个竞争发展的大环境中,即使是优秀期刊,其学术水平也在上下波动,学科排名也在时常发生变化,如在2008年评选出的300种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有三分之一的期刊在2011年再度评选中被新期刊取代。这告诉我们: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学报编辑必须勤于学习和探索、不懈地追求和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一名称职的学报人,使学报有不竭的发展潜力,在改革和发展中一往无前,长盛不衰。

[1]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EB/OL].(2012-08-03)[2012-11-05].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508/201208/761738.html.

[2]赵大良.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困惑与建议[J].科技与出版,2012(9):4-5.

[3]张月红.科学家喜欢什么样的学术期刊[J].中国科学基金,2010(5):296-299.

[4]丁以绣.对《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的解读[R].2012年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编辑业务培训暨学术发展前沿报告会.哈尔滨,2012年8月13-16日.

[5]赵大良.改革的阻力在于认识[EB/OL].(2012-10-31)[2012-12-12].

[6]陈洁.“中小”大学文科学报的众生态[N].中华读书报,2011-08-17(5).

[7]袁桂清.我国科技期刊商业模式与运营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38-943.

[8]张月红.科学家喜欢什么样的学术期刊[J].中国科学基金,2010(5):296-299.

[9]林汉枫,张月红.浅谈学术期刊“走出去”的编辑要素[J].科技与出版,2012(8):6-10.

[10]任胜利.国际学术期刊出版动态及相关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 23(5):701-704.

[11]李运辉,明经平,陈献耘.精品科技期刊学术经验与市场经营的动态平衡探析——以《岩土工程学报》为例[C]//上海市期刊学会,江苏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八届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上海,2011:20-23.

[12]颜帅.2012年科技期刊界的动态以及今后发展趋势[EB/OL].(2012-11-26)[2012-12-13].http://www.editorhome.cn/news/15374/a2a4cb7f-154b-4761-84a9-6983246e7504.aspx.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报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科技期刊的分类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致敬学报40年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