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家顾西林的生平与贡献

2013-01-31 05:33邓晴南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西林师范二胡

邓晴南

近年来,我国音乐史学界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重写音乐史的话题,其中也包括对音乐历史人物的重新挖掘、整理、定论,通过对人物个案的研究,来丰富和填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顾西林作为浙江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早年曾服务于江苏省立一师附小、杭州师范学校、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小学音乐教学法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在20 世纪华东地区音乐教育界具有重要影响。她从21 岁起献身音乐教育事业,分别在小学、中师、专业音乐院校发展国乐,进行音乐教育研究。在国难当头的年代,为我国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杰出音乐人才,她的教育生涯印证了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萌芽与发展。

一、顾西林生平事迹

顾西林原名陈畹芳,1892年2月出生于上海老城区一个殷实的文人家庭,父亲中过秀才,原籍浙江嘉善,在上海道署工作。由于出自书香门第,顾西林自幼受到良好的国学教育,曾在私塾读书,并由父亲亲自教授各类民族乐器。1906年,14 岁的顾西林被父亲送入上海天主教启明女校,修习英语与钢琴两科。出自封建家庭的启蒙教育,良好的国学及民乐基础,加之来自西方文明的洗礼,培养了顾西林许多优良品质,促使其后来走上音乐教育的道路。正如顾西林在其晚年回忆资料中不无感慨地写道:“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母亲和学校,是他们培养了我许多品质,使我能在社会上立足。”[1]

1912年7月顾西林以优异的成绩自启明女校毕业,为锻炼自己的为师技能,从1913年开始在上海私立戌成女校担任英语兼音乐教师,至此逐步迈入音乐教育领域中来。此后顾西林母亲病逝,为了纪念死去的母亲,她改随母姓,取名为顾怡若,字西林。

1915年顾西林经其同学介绍来到宜兴,在宜兴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教授多门课程,由于教学工作认真负责,1918年暑假经由同事介绍,来到苏州省立一师附属小学任教,同时在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兼任音乐教师。在附小任教期间,顾西林曾与吴研因①吴研因(1886—1975):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江苏江阴人。共同创作了《江苏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歌》。江苏省立一师附小是“小学设计教学法”研究实验的摇篮,民国初年俞子夷②俞子夷(1885—1970):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江苏吴县人。曾在该校进行早期的设计教学法实验,顾西林到校后在吴研因的指导下,开始着手基于设计教学法的小学音乐教学实验,以此引发儿童学习兴趣和自主精神,提高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924年民国时期的教育权威专刊《教育杂志》发表了她的《小学音乐教学法》一文,该文成为近现代研究小学音乐教学法不多的论著。

在江苏任教期间,出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执着与热爱,1926年她与当时的国乐精英张耀卿③张耀卿(1907—1973):江苏上海县人,中国著名中医学家。、王沛纶④王沛纶(1909—?):江苏吴县人,台湾著名指挥家、音乐学者。、张季让⑤张季让(1904—?):音乐教育家、二胡演奏家,江苏吴江人。、陆修棠⑥陆修棠(1911—1966):江苏昆山人,现代二胡演奏家。等人在苏州共同发起创建了“丙寅音乐团”,这是近现代中国继“大同乐会”以后创办的又一民族音乐社团。丙寅音乐团无疑成为江浙地区民乐活动的传播平台与交流中心,南派二胡的演奏风格与技巧在该团的切磋交流与演出活动中逐渐形成。顾西林作为丙寅音乐团的中坚成员,对于乐团的贡献当不可小视,为江南新民乐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27年,顾西林被镇江中学校长、留日生物学家薛德焴聘至省立镇江中学担任音乐教员,并兼任镇中附小音乐课达三年之久,为镇江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栋梁之才。在1928年《镇中校刊》创刊号上记录了省立镇江中学校歌的创作经过,其中作曲顾西林,作词卢琳士,该校歌被保存沿用至今,成为古润州最高学府精神的象征,承载着这所百年老校辉煌的历史。1930年,薛德焴校长离任,顾西林应邀回到阔别多年的江苏省立第二女师,此时学校已易名为江苏省立苏州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的三年工作实践中,顾西林积累了大量师范音乐教学经验,也增强了她从事中师音乐教学的信心。

1933年8月,顾西林应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第一任校长章颐年⑦章颐年(1904—?):浙江余杭人,章太炎侄子,留美著名心理学家,早年创办省立杭州师范学校。之邀来到杭师,教习音乐、琴术、国乐等科,由周天初⑧周天初:1894年生,浙江奉化人,近现代美术大师。、顾西林负责组织艺术科的教学研究活动。除去学校课堂教学工作外,顾西林还在学校开办小学教育函授班教授“小学音乐教学法”等课,该班开办两年,学生遍及全国,日本、东南亚地区亦有学生慕名而来。为了填补学校音乐教材匮乏的现状,顾西林专门为师范科编写了《小学音乐教学法》《琴术练习曲》(上、下册)。在顾西林的回忆材料中曾写道:《琴术练习曲》“内容是从指法练习开始,逐渐深入到进行曲等不同风格的乐曲,……所有少数余本在抗战时期已遗失”[2]。

抗日战争爆发后,杭州师范学校、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师范科于1937年12月13、14日携手转移,12月24 日杭州沦陷,学校被迫停课解散。顾西林于1938年2月来到温州师范学校担任音乐教师,教学认真、工作严谨,对学生十分关心,深得师生的敬爱。在著名音乐学家缪天瑞的回忆材料中写道:“1938 至1939年我在温州师范学校教音乐,前任音乐教师便是顾西林。学生常常对我说起,顾西林教学负责,工作好,给我留下对她的好印象。”[3]

1938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根据战时需要,命令撤至浙南的七所省立中等学校⑨分别是杭州高中、杭州初中、杭州女中、杭州师范、杭州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嘉兴中学、湖州中学。合组为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分高中部、初中部和师范部,师范部后于1939年8月独立为浙江省临时联合师范学校,校址设于丽水碧湖三峰村。顾西林得到召集,于1938年8月回到学校,担任普师班、民教师范科的音乐课。1941年加设艺术师范科,他又担任该班琴术、国乐等课。为配合战时联师音乐活动的需要,顾西林还与吴逸亭10吴逸亭:1920年2月生,江苏常州人,著名指挥家,上海歌剧院乐队指挥。、吕型伟11吕型伟(1918—):浙江新昌人,著名教育家。等学生共同编辑出版了《小学歌曲选》,并搜集整理学校音乐活动曲目,编写成《联师之音》12该书在抗战中已遗失。,为联师抗战宣传提供了宝贵的音乐资料。学校课外音乐活动丰富,顾西林组织学生开展小型歌咏比赛,演唱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作品,并指导京剧演出、昆曲演唱、丝竹合奏等,有力地支持了敌后抗战建设,丰富了校园文艺生活,为抗战时期浙江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3年2月,顾西林由蔡继琨①蔡继琨(1912—2003):中国作曲家,指挥家,福建泉州人。校长聘请、教务主任缪天瑞推荐,担任国立福建音专国乐系教授,主持国乐各类教学演出活动。1943年3月3 日晚,学校举办庆祝晚会,在卢前②卢前(1905—1951):中国诗人、文学和戏剧史论家、散曲作家、剧作家。《上吉山典乐记》中记录到该场晚会:“特别节目,是张正凡先生的提琴、顾西林先生的琵琶。……先生有西林,学生有逸亭,国乐在音专渐渐兴盛起来了!”《上吉山典乐记》还转引了3月4 日《中央日报》对该音乐会的专题报道《吉山丝竹一番新》:“卢校长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四面八方请教授,……此次新聘的教授,都是国内名家……国乐方面的有顾西林、顾宗鹏……”又写道“今日中国音乐需要确立一种体系,……而这个艰巨的担子,正落在现在一代的音乐工作者肩上,卢校长正是以此来办音教工作的,因此这次特别请来顾西林先生来主持国乐组,希望在这一门好好地有所建树,有所贡献。”[4]可见顾西林在国乐界的影响和学校对她的厚望。

音专时期是顾西林教学研究、演出实践的一个巅峰时期。在教学研究方面,顾西林曾协助王沛纶回忆整理根据佛教琵琶名曲《普安咒》改编成国乐合奏《灵山梵音》,该作品是用正谱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国乐交响曲,演出曾轰动一时。为配合国乐系教学的需要,顾西林曾在1943—1944年间编写了《二胡练习曲》《二胡曲集》两本二胡教材,可惜两本书在新中国成立前均已丢失。音专课外演出活动很活跃,顾西林在课外办有“昆曲研究会”,亲自表演示范;她与王沛纶、刘天浪发起创办国乐团,校内大小音乐会都能看到国乐团的身影。

1946年暑假,顾西林与顾宗鹏③顾宗鹏(1915—?):顾西林苏州女子师范的学生,一直追随顾西林从事音乐教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离开大陆,辗转香港、台湾。再度回到杭州师范学校,在校内举行了二胡独奏及二重奏音乐会,受到学生老师的热烈欢迎。次年,顾西林只身回到阔别四年的老校,担任师范科音乐教师及班主任工作。她精通中西音乐,除教习学生演奏小提琴、钢琴外,还指导学生学习二胡等民族乐器,被同学们戏称为“多面手”,经她负责的班级,音乐课必须学习中西两种乐器。当时的杭州师范学校课外音乐活动十分丰富,学校设有合唱团、舞蹈队、国乐队。由于受顾西林等一批优秀教师的影响,杭师热爱音乐的学生几乎都会演奏二胡等民族乐器,校园内终日乐声悠扬,这也成为杭师办学的一大特色。1951年为配合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情况普查,顾西林与俞绂棠④俞绂棠(1914—1992):浙江新昌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共同填写了“音乐教育状况调查表杭州师范学校部分”,被引入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与中央音乐学院共同编写的《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情况和问题》一文,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反映浙江中等教育现状不多的宝贵资料。顾西林还长期兼任他校音乐教师和指导,杭州市大关小学民乐队今天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与她的支持与帮扶息息相关。

为了表彰顾西林对浙江省音乐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1953—1954年间,她先后当选为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夏,中国音乐家协会浙江分会筹备委员会成立,顾西林被推选为主任委员,此后又担任浙江省文联委员、杭州市文联副主席。1960年4月,杭州市音乐工作者协会成立,推选顾西林任第一届主席;1961年7月,中国音乐家协会浙江分会正式成立,顾西林又成为第一届省音协主席,直至1966年“文革”后她才停止了音协、文联的活动。

“文革”十年,顾西林遭到迫害,于1968年6月黯然病逝,终年76 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顾西林等优秀教师得到平反,顾西林的事迹与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先后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音乐家辞典》,这是历史给予她的公正评价。

二、顾西林音乐教育贡献

顾西林从事音乐教育事业五十余年,为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华东地区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她五十几年的教学生涯里,根据其教学工作的不同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小学音乐教育时期 (1913—1927年)、中师音乐教育时期 (1927—1968年)和专业音乐教育时期 (1943—1947年)。这三个时期分别涵盖了她在三个领域中的不同贡献。

小学音乐教育时期,是顾西林早期从事小学音乐教学法研究时期,更是基于设计教学法的小学音乐教育研究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江苏苏州省立一师附小的教学研究活动。顾西林在该校任教期间,作为近现代小学音乐教学法研究与传播的先行者,曾于1924年发表《小学音乐教学法》于《小学各科教学法号》第十六卷第二号上①后于1925年由教育杂志社编辑,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再版于《教育丛著》第五十六种《美术及音乐教学法》中。,该文集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正式对小学各科教学法进行系统、规范的研究。执笔人也多半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界知名人士,顾西林作为其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的作者,根据新学制草案,结合本人实际教学经验,对音乐课的作用、教材的选择、儿童的心理以及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阐明了个人观点。内容涉及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唱歌教学法、音乐识谱知识与视唱听音教学法、教学计划的制订。该文为近现代不多的几篇小学音乐教学法论著,为当时师范音乐教育研究、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借鉴资料。顾西林作为该书的撰写者,堪称近现代小学音乐教学法研究与传播的先行者。

此外,作为小学音乐设计教学法的先驱者与奠基人,自设计教学法传入中国后,顾西林在一师附小吴研因的领导下,于1920年开始在学校一年级进行设计教学法的实验,此时的设计教学法正处于实践摸索阶段。顾西林在音乐活动中善用律动、表演等教学法辅助唱歌活动,摒弃了教学中的课程、教材之分,打破学科界限,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开展音乐活动,学生通过自主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经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精神。

设计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验,客观上调动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带动了课堂气氛,培养儿童在自主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得此后的音乐教学研究更加注重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总结经验并发现问题。音乐设计教学法的研究也促进了音乐教学中新教学方法的引进。小学设计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取得的成果,使得此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教学法之于教学活动的指导和方法意义,促使由西方相继引进的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格雷制等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实验与运用,也促使本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本土音乐教学法的研究,无形中推动了此后新式教学法的出现与发展。此外,设计教学法在音乐课中的实践与研究,客观上促成了新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新局面。由于设计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缺陷,使得教师逐渐认识到方法只是手段,传统教学仍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开始有意识地调和与互补,在音乐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理论、技法相结合,这是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所得出的经验性认识。江苏省一师附小是近现代中国最早进行小学设计教学法研究的实验地,顾西林在该校进行的小学音乐设计教学法研究与实践当属首例,因此称其为中国近代小学音乐设计教学法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当之无愧。

中师音乐教育时期,主要是顾西林从事师范音乐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期间,这一时期的教学研究活动主要集中于苏州女子师范和杭州师范两所学校,其贡献主要体现在对新中国成立前师范音乐教育的研究,对抗战时期小学音乐教材的建设,以及中等师范音乐人才培养几个方面。

顾西林在杭州师范学校任教时,针对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曾发表过《师范学校音乐科教学问题》一文,刊载于1933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编印的《师范教育特刊》中,成为研究早期中国师范音乐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在文中顾西林总结自己师范音乐教学经验,提出师范生应具备相当音乐修养,除训练扎实的琴技和视唱能力,学好和声、作曲基本技法外,还需注意参观与实习,以此获得从师的能力与经验。另一方面,顾西林还提到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存在的切实问题,受社会发展和时局的制约,学校乐器匮乏,教授音乐、琴术科的老师也相对缺少,乐器无法分配,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面对师范学校音乐科存在的问题,她提出“需尽量增添乐器设备,同时也须顾及教师的精神时间,应有适当的支配才行”[5]。新中国成立前师范音乐教育师资匮乏、乐器设备不足、学生音乐基础和修养较差,音乐教师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所提出来的对策与方案时至今日仍值得音乐工作者借鉴和学习;师范音乐生不同于一般的音乐学生,教书育人是其本职工作,而这些经验积累却是在书本和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经验的积累都离不开大量的教学观摩和实践,顾西林强调师范生教学实习观摩的重要性,当时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她对师范学校音乐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准确归纳,以及对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合理分析,客观上反映出近现代中国中师音乐教育的教学重点和存在问题,有效填补了中师音乐教学中这一研究的空白。

抗战浙江省临时联合师范学校时期,顾西林与吴逸亭、吕型伟、吴友文等学生共同编写了《小学歌曲选》一书,歌曲内容多以宣扬抗战建设、激励儿童支援抗建为主,歌曲类型涵盖小学各种集会、纪念日、音乐活动,歌曲创作形式有采用传统民间曲调、国外民歌“依曲填词”的,也有学生自主创作的,创作者遍及中国文化界各个领域。书后附录部分还加入了包括小学音乐教学过程、成绩考查、音乐会举办三方面的内容,有效地填补了小学音乐教学法研究中的不足。该书的问世,极大地改善了抗战时期小学音乐教材匮乏的状况,被浙江省教育厅作为优秀教材向全省推荐,有力地支持了国统区抗战歌咏建设,对于我们研究抗战时期小学音乐教材建设、整理国统区儿歌作品、挖掘近现代儿歌创作具有深远意义。

顾西林在中等师范音乐教育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在苏州女子师范、杭州师范学校任教期间,为江浙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近现代第一批音乐师资队伍,也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优秀艺术人才。如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权,中国基础教育开拓者、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著名作曲家寄明,香港电影导演、编剧卢兆璋,原余杭越剧团团长陈乃铨,前青海文联副主席陈士濂,原杭州师范学院音乐系主任陈良森,原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何悟春,原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陈振福等,都曾得到顾老师的细心指导与无私关怀。中等师范音乐教育是培养小学、中学音乐老师的摇篮,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正是得益于这样一批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培养的师范生,他们以老师为榜样,各自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中国近现代艺术、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默默耕耘,继续培养下一代的接班人,让音乐教育的火种薪火相传。

专业音乐教育时期,是顾西林在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从事国乐教学与研究的时期,这一时期,她与其他几位国乐教师潜心钻研民乐教学,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专业音乐人才。这些专业音乐人才活跃于国内外音乐界,让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在海内外推广开来并培养了大批优秀音乐人才。

福建音专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仅有的三所高等音乐专业院校之一,顾西林1943—1947年间在该校负责国乐系的建设,在战时环境艰苦、设备简陋的条件下,仍能潜心钻研二胡教学与演奏,为近现代中国音乐界培养了第一代专业音乐工作者。如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何芸,原广州乐团副团长、珠影乐团副团长兼首席指挥杨桦,原上海歌剧院乐队指挥吴逸亭,原浙江省文化局戏剧处副处长,浙江越剧团、婺剧团团长方观昌(陈平),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汪培元,杭州师范学校音乐教师沈同德等,都是音专时期由顾西林培养成长起来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他们在近现代中国音乐文化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音专国乐系的开创者和发起人,顾西林见证了国立福建音专的发展道路,也见证了近代专业音乐院校办学的兴衰历程,她对于我国近代专业音乐院校的建立与发展,以及近现代福建省乃至全国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功不可没。

音专时期,顾西林对二胡音色、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改良,其二胡演奏独具个人风格。她通晓昆曲,并借鉴戏曲中的声韵特点,诗词中的阴平阳仄,将其变通地运用于二胡演奏中,演奏技巧上善用滑音、装饰音、顿弓、断弓,演奏风格清新典雅、细腻委婉,蕴含着江南特有的娟秀与淡雅。她先后将小提琴的指法、弓法合理地运用于二胡演奏中,强调左手持琴握空心拳,有效地解决了上下换把时虎口带来的紧张感;她要求用指尖较前小面积内质部分按弦,从而提高了二胡的音准、速度和音色问题;指尖的发力也是以肩带动手臂、指根均匀发力的过程。初学者右手的运弓以平稳的满弓为基础,强调运用手腕的左右平行摆动带动弓子始终在一个水平面内直线运走。这些方法都是来自于小提琴的拉奏技巧。为了控制二胡的狼音,早在20 世纪三四十年代,顾西林已开始采用呢料垫于琴马下琴皮与琴弦之间,这就是后来使用的控制垫。

顾西林的二胡演奏独具自家风格,她重视二胡教学基本功、内心听觉训练,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对作品创作背景和精神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并提倡二胡技术的改革。将西洋乐器的演奏方法与传统戏曲的曲调特点贯通地运用于二胡演奏中,博采众长、抱樸含真。她投身民乐教育几十年,潜心钻研二胡教学与演奏,积极推进近现代苏浙闽地区二胡事业的发展,为江南地区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二胡演奏、教学人才,当之无愧为江南民乐教育的先驱者。

除在音乐教育方面卓有成就外,顾西林还为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音乐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放后直至“文革”爆发前,先后组织举办了1953年浙江省音协杭州分会、浙江音乐工作组联合音乐会,1955年浙江省第一届民间 (古典)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1956年6月浙江省第二届音乐会,同年7月组织了浙江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大会,1959年杭州市万人大合唱,1959—1960年间全省音乐、舞蹈、木偶、皮影汇演和全省职工文艺汇演等演出活动。1956年7月,顾西林又带领浙江省代表团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音乐周,获得极大成功,并在怀仁堂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4年她又作为嘉宾出席了第五届“上海之春”音乐会。浙江歌舞团原名浙江民间歌舞团,该团的创办也是在她的组织发起下,与杭州民间歌舞团首任团长刘式焜等人组建起来的。可以说,顾西林为新中国浙江音乐文化机构的创建、音乐演出活动的组织与推广,以及音乐文化事业的创办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浙江省新中国成立后音乐文化事业的起步和发展离不开顾西林等一批老一辈音乐工作者,正是有了他们不懈的努力与耕耘,才为当代的浙江音乐文化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无愧为早期浙江音乐文化事业的探路者和开拓人。

近年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逐渐转向发觉新事件、记载新人物、填补空白上来。本文通过对顾西林的生平事迹和三个时期不同领域教学活动的梳理和评述,试以挖掘这样一位在20 世纪华东地区音乐教育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女性音乐教育家,客观评价其在小学音乐教学法和小学音乐教材建设方面所进行的大胆尝试和实践,分析其二胡演奏和教学的风格与特点,肯定其对近现代江浙地区乃至全国音乐文化事业,小学、中师、专业音乐教育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以期填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这一人物空白,丰富近现代音乐史人物研究。正如音乐史学家梁茂春提到的:“中国音乐史上其他人物的研究同样如此,先要让他的作品活起来,既要演,要让人们知道,又要研究,要有人去查,去整理,这样历史人物才能‘活’,历史才能‘活’。”[6]

[1]顾西林.顾西林笔记[G].杭州: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内部资料,1956.

[2]顾西林.顾西林笔记[G].杭州: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内部资料,1958.

[3]缪天瑞.顾西林材料[G].杭州师范大学档案室,顾西林档案编号一,干部人事档案第二类,1968-7-3.

[4]卢前.上吉山典乐记[C]//福建省艺术研究所.国立福建音专校史资料集.福州:福建省艺术研究所,1988:213-219.

[5]顾西林.师范学校音乐科教学问题[C]//俞玉滋,张援.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39.

[6]梁茂春.梁茂春音乐史研究讲座[EB/OL].中国音乐学,[2006-05-22].http://musicology.cn/lectures/musicology/200612/1018.html.

猜你喜欢
西林师范二胡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experimental spectroscop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f uranium monoxide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题西林壁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思乡(二胡短曲)
一把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