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青
静脉留置针应用安全管理
陈素青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癌症晚期等疾病的主要措施,患者由于禁食或营养不良,需要大量补液,所以预防输液过程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出现的皮下血肿、液体渗漏等安全问题就成为重中之重了。
1.1 对于长期输液或进行化疗,周围静脉血管遭到破坏,末梢循环不良的癌症晚期患者,由专科行锁骨下深静脉穿刺术,连接输液器进行补液。
1.2 对于低血容性休克、急性胰腺炎等患者,需要快速开通静脉,大量输液、输血,护士立即给予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必要时开通俩条,以利快速补液,补充血容量,供给热量及营养物质。
2.1 锁骨下深静脉留置针穿刺后6小时伤口加压,防止血肿形成,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扭曲、脱出、阻塞,输液完毕后及时用肝素液封管,必要时加封一次,每周俩次碘伏消毒穿刺处皮肤,更换肝素帽及敷贴,以防引起感染,硅胶管阻塞。
2.2 浅静脉留置针[1]的护理
2.2.1 穿刺时选择粗直、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一般以上肢血管为佳,下肢血管因循环不良易形成血栓、静脉炎,所以不提倡选择下肢血管穿刺。
2.2.2 提高穿刺技术,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注意事项,加强配合。
2.2.3 输液前严格检查管路是否通畅,浅静脉留置针一般情况下可保留3~5天,最长不超过7天[2]。及时更换穿刺部位,拔管后延长压迫时间。
3.1 临床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皮下出血、水肿、静脉炎,局部红肿、热痛,甚至引起皮下组织坏死,加重患者的痛苦及负担。所以在使用静脉留置针中,以预防为主,加强护理。
3.2 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输液过程中及时巡视病房,特别对老年患者,由于感觉迟钝,表皮松弛,易出现液体外渗、穿刺部位出血的现象,而患者自己不知道,所以及时发现对症处理。
3.3 急性胰腺炎及需要禁食的患者由于大量补液,因多为高渗液体,因此常有液体缓慢外渗的现象发生。为缓解患者的痛苦,临床上多使用营养袋,调慢输液滴速,缩短留置针使用时间,一般2天更换输液部位,去除刺激后血管及周围皮肤恢复正常。液体外渗造成的局部发红、肿胀、疼痛,早期用硫酸镁湿热敷,后期将马铃薯去皮削成薄片完全贴敷在液体外渗处,每日更换,能很好缓解红肿症状,恢复血管弹性。
留置针的应用保证了静脉输液的通畅,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为治疗抢救赢得了时间,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护理人员需加强责任心,提高穿刺技术,减少皮下血肿、液体外渗等并发症,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通畅。
[1] 何路.180例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医学创新研究杂志,2007,6,18.
[2] 赵改婷.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3,211-233.
R847
B
1673-5846(2013)02-0604-01
包头市第八医院内四科,内蒙古包头市 014000
对于一些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在院内治疗有效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院外治疗的干预,建立健康档案,对于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院外随访,指导患者进行疾病恢复,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指导与干预,同时根据个人体质进行个性化的养生与保健方案,提高患者疾病出院后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