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3-01-31 07:13:15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产时无痛分娩孕产妇

姚 勤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姚 勤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护理效果,以期为临床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收治46例产后抑郁症孕产妇,年龄20~40岁所有孕产妇均经临床诊断为产后抑郁症,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饮食不佳、情绪低落、自卑、内疚、暴躁易怒、自杀等。结果经过一系列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所有的孕产妇均痊愈出院。结论良好的临床护理可以巩固治疗效果促进孕产妇早日康复。

抑郁症;原因;分析;护理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及婚姻、家庭和谐,还对母婴关系、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等产生不利影响,如莫名的哭泣或情绪不佳、烦躁;少数产妇则需要医护人员、家庭、社会的帮助才能康复。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4月~2012年4月共观察和护理

了46例产后抑郁症孕产妇,年龄20~40岁,孕周37~41周,其中20~25岁2例,25~30岁18例,30~40岁26例。轻度40例;中度抑郁5例;重度1例。

2 原因分析

2.1 生理因素孕妇从怀孕至分娩,孕激素水平和雌激素水平都会日益增加,出现较大的变化,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也会随之而增加,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导致孕妇内分泌组织和脑内中的茶酚胺减少,进而导致抑郁产生。

2.2 心理因素产褥期孕妇情感脆弱,产后一周情绪变化更明显,初为人母的角色转变,面临自身康复、工作等诸多问题的担心,面对的社会压力心理负担更大,产时创伤经历等均可导致抑郁焦虑情绪。

2.3 产科因素随着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产科设备更新、科技的发展,但产妇对于分娩会有恐惧感,加之子宫收缩痛、担忧婴儿性别等因素而导致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加重紧张情绪,另外,产钳助产、产时并发症都会导致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

3 护理

3.1 努力改善服务态度让产后抑郁症患者从心里满意。要求每位护士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位产后抑郁症患者,把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方便。杜绝生、冷、硬、推诿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现象发生,决不允许与产后抑郁症患者发生争吵。加强全员的教育和培训,内练素质,外树形象,从献血服务、文化入手,从细节着手,更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措施,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优化和长期坚持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业务技术力争做到使产后抑郁症患者、医疗单位满意,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2 应该对孕产妇进行正确的产前教育,大力向其及家属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给他们讲明剖宫产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腰困、肺栓塞、感染、出血等,甚至会影响到再次妊娠、术后避孕与恢复等,剖宫产只是一种医疗干预,不到必要时最好不要使用。同时,应该采取药物性无痛分娩措施或者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措施来对胎儿进行综合性无痛分娩,同时,加强产时监护, 提高医务人员的接生技术和阴道助产技术水平,对异常现象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科学态度鼓励孕妇选择正确分娩方式。

3.3 饮食护理第一,辨证配膳,能化则安。应该根据患者特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辨证基础上制膳、配方、立法,遵循辨证配餐的原则,食疗勿忘健脾,注意脾胃的运化功能。第二,不宜偏食,食后会养。每种食物都含有各自不同的营养充分,如果在食用的过程总是偏食或者过量,那么长此以往,必将会化火,或化热,酿成疾患。食后保养也是较为重要的,食后忌剧烈活动,忌思考,忌卧、尽可能地将食后胃痛胃胀减轻或者消除。第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患者应该尽可能地选择易于消化、咀嚼,含渣滓较少、营养丰富的食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可过多服用肥甘厚味和辛辣煎炒之食物。

4 讨论

经过一系列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所有的孕产妇均痊愈出院。总之,我们应该准确地应对产后抑郁症这个问题,加强对于孕产妇及其家属产后、产时、产前三个阶段的心理护理和心理保健,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来防止、预防产后抑郁病,实现社会的和谐。

[1] OTCHETF, CAREY MS, ADAML.Gereral health and psycholog_icalsy mptomstatusinpregnancy and the puerpe rium:What isnormal[J].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1999.

[2] HOBFALL S E, RITTER C, LAVIN T, et al. Depression preval_ence and postpartum Women[J].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95.

[3] Dennis CL, Janssen PA, Singer J. Identifying women at-risk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the immediate postpartum period[J].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2004.

[4] Kim SH, Han J, Seog DH, et al.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Chai-hu-Shugan-San extract and its constituents in rat models of de-pression[J]. Life Sciences,2005.

[5] Miki Bloch, Robert C Daily, David R Rubinow.Endocrine factors inthe etiology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J].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2003.

[6] 付晓影,关宝帅,于晓红.产后抑郁因素与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7).

[7] 徐风森,刘建新,张淑萍.干预措施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12).

[8] 韩明清,王桂红,李淑玉.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调查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3(06).

[9] 顾玮,汤月芬,黄咏梅,施慎逊.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医学,2004(10).

[10] 张荣莲,陈起燕,李艳华.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的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04).

R671

B

1673-5846(2013)02-0550-02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

猜你喜欢
产时无痛分娩孕产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产时整体护理对分娩正性作用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时、产后出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意义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