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3-01-31 04:59:07
中国流通经济 2013年3期
关键词:转型经济企业

陈 昌 智

(1.全国人大常委会, 北京市100805;2.中国民主建国会, 北京市100020)

2013 年是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期的第二年,是新一届领导集体施政的第一年,探讨“经济调整期的企业转型发展”,对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效率和运行质量,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经济调整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关重要

1.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我国已经进入需求不足的阶段。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都处于市场需求大而生产能力不足的状态。20 世纪90 年代后,基本告别了短缺经济,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国内需求旺盛,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市场对我们敞开了大门,外需连年快速增长。但是近几年来,特别是2012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已经明显进入了市场需求不足的阶段。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度减缓,2012 年全年出口增长速度仅为7.5%左右,而且这种情况不会是暂时的;另一方面,从国内看,随着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投资需求的增长空间也有限。在需求空间大的时期,我国的经济政策大方向是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能力,而在需求不足时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增长方式,则产能过剩问题必将越来越突出,甚至带来经济危机。

(2)我国的国际比较优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年来,我国以前所具有的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正在不断削弱,如我们的劳动者工资现在已经是东南亚国家(如越南、印度、菲律宾)的3~4 倍,土地、水、电等要素的价格也上涨很快,一些分布在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和成本驱动型外企开始撤离中国。同时,也有一些新的优势正在形成,比如资金短缺问题相较以前已经大大缓解,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知识型人力资源优势开始显现等等。

(3)广大民众对经济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民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大家希望有更稳定的就业、更体面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美的环境。民众既热爱劳动,也热爱生活;不仅珍惜创造,也希望分享;既重视速度,更欣赏质量;既期盼富强中国,也期盼美丽中国。因此,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改变以前的发展模式,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2. 从国际环境看,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1)过去二十多年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全球战略重心主要在中东等地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9·11 事件”等,消耗了发达国家大量精力,也使我国拥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但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推行及近期南海、东海危机的发生,我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受到很大挑战,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周边国家与我国的碰撞和摩擦在增加。虽然总体上当前全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仍然没有改变,但对我国来说,国际环境中的制约因素和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

(2)西方国家出现再工业化势头。2008 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警示了虚拟经济严重背离实体经济将导致系统性风险。西方多个国家提出要“再工业化”,重振实体经济,其“再工业化”瞄准的是高端制造业,而现阶段中国也正在进行从低端走向中端和高端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未来中国制造业在高端制造领域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

(3)国际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我国的经济规模总量比较小,全球市场可以很容易地消纳我们的出口。但现在,我国不少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有限,即使是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也碰到诸多障碍,如能源、光伏、风电和通信行业的企业国际化进程都是一路坎坷,一路艰辛,遭遇了不少来自市场、东道国政府甚至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狙击”。

因此,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看,我国当前面临的发展环境与以前已经有了重大变化,过去经济方式不转变也能取得很好发展的经验已经不可复制,尤其是进入经济调整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已是重要的战略任务。

二、企业转型发展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和根本保证

企业是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的行为决定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没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要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1. 企业在转型发展中的重点

从企业方面看,在转型发展中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转型。过去我国与外国技术差距较大,很多技术可以走模仿创新的道路,但近几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外国对我们的戒备和封锁非常严密,所以,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可喜的进展。最近一份《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显示,电子信息、生物、能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五大产业的500 家创新企业的创新投入力度正在加大,五大产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4.58%,已经接近国际上提出的5%的水平。但是,创新永远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长久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2)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中国企业的“走出去”遭遇到来自经济、政治甚至军事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或障碍。但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我们具备条件和能力的企业“走出去”的决心不能动摇。同时,要注意到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这是我国企业最可靠的发展支撑。2012 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当务之急是要冷静分析国内外形势,制定更为灵活的经营策略,利用内需的稳定增长,提升企业能力,在平稳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

(3)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用管理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进管理科学化,是企业实现转型发展、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我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通过引进现代管理技术和工具推动管理转型,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经济调整期,由于外部市场需求不断萎缩,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却在持续上升,而我们大多数企业目前还没有能力将价格和成本上升的压力转移出去,因此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企业要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从人财物、产供销等多个方面实现管理的全面升级,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赢取市场创造条件。

2. 政府在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中的主要着力点

从政府方面看,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也要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1)创造有利于企业形成稳定预期和长期行为的政策环境。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期,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比较多,出台的政策也多,但一定要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因为短期应急的需要而忽视甚至背离长期的政策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政策变化太大也很容易导致短期投机行为。创造有利于企业形成稳定预期和长期行为的政策环境,对于企业踏踏实实发展实体经济,进行长期筹划,真正走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至关重要。

(2)要打破行业垄断,鼓励竞争,营造更加公开透明和富有激励性的市场环境。最近习近平同志和李克强同志多次强调,要继续推进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我们要进一步打破垄断,鼓励竞争,进一步优化和落实《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 条”)实施细则,切实打破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限制。综合利用税收改革等举措,合理调控实体经济部门和虚拟经济部门的行业利润率差异,以消除市场扭曲行为,引导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另外,围绕中共“十八大”确定的创新驱动战略,需要加强对创新性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有利于鼓励创新、鼓励实体经济发展的正向激励环境。

(3)调整产业政策,既要进一步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要切实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当前,我们要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国际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但要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同时,要进一步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我国的经济主体,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能将产业升级片面理解为只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应该强调投资市场化,让市场约束企业的投资行为,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优化产业结构,为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腾出更多发展空间。

我们要坚定信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企业转型发展,以更强大的勇气、更广泛的智慧、更有效的实干,为更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转型经济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