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神”的角度重新思考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防治

2013-01-31 02:20顾颖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1期
关键词:素问要点精神

顾颖敏

(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广州510000)

从“治神”的角度重新思考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防治

顾颖敏

(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广州510000)

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神;心理学

高血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为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约70%左右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及死亡与高血压有关。《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估计,2006年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亿[1]。降压药的研发日新月异,但是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尽管高血压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此病仍然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造成了国家巨大的医疗费用的负担。可见,反思其中的不足之处,探索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中笔者从治神的角度重新思考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

1 从西方心理学角度重新思考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心理生理障碍(psychophiological disorder),是指一组在生理、心理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20世纪30年代,心身医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Alexander)把十二指肠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皮炎和支气管哮喘七种疾病称为心身疾病,即七种经典心身疾病[2]。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影响因素:①负性情绪,焦虑、紧张、愤怒以及压抑情绪常为高血压的诱发因素;②人格特征,患者常表现为A型行为特征(较高的成就欲望、富于挑战和竞争精神、争强好胜、不耐烦、有时间紧迫感等);③慢性应激,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而体力活动较少的职业,以及对视觉、听觉形成慢性刺激的环境,可能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各种因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产生病理生理的改变: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神经递质[3]。

非药物治疗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咨询;放松疗法;生物反馈疗法;自律训练法;认知疗法;全程医疗保健模式[2]。

由此可见,从心理学角度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是不容忽视的有效途径。

2 《内经》对心身关系的认知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提出:《内经》心身关系的本质是形神关系。通过研读《内经》,我们可以重新认知中医理论的精髓。例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反映出中医学创立了天地人合一的医学模式;《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告诉我们精通中医学者需要具备的条件;《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指出了针药的治疗方法发挥疗效离不开神应于中;《素问·上古天真论》曰:“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提出了“形神合一”的防病养生重要观点。

中医的“神”与西方心理学的“心理”、“精神”相比,内涵更丰富。“神”在《内经》的多个篇章之中出现,无论在养生、阴阳五行、藏象、精气神、病因病机、病证、诊法和治则治法等方面,均有关于“神”的论述。例如:①养生:《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②阴阳五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神明之府也”;③藏象:《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④精气神:《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心藏脉,脉舍神”,《灵枢·营卫生会》曰“血者,神气也”,《灵枢·本藏》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⑤病因病机:《灵枢·本神》曰“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⑥病证:《素问·痹论》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⑦诊法:《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素问·移精变气论》曰“得神

者昌,失神者亡”;⑧治则治法:《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粗守形,上守神”,《灵枢·本神》曰“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已伤,针不可以治之也”。因此,“神”在中医理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重“神”是中医能发挥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人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时候,是不是过用了形神,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而今,精神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4]。我们可以从《内经》关于“神”的论述中得到许多启示。

《内经》提出了“心主神”和“五脏藏神”的理论观点,两者均强调形神一体,认为神以形为基础,同时又主宰形,形与神俱才是健康人。这些观点与现代心身医学的观点不谋而合。

3 治神的常用治法方药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常会出现心情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等心理症状,并常合并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心悸、倦怠等躯体不适,少数病人甚至有意识障碍、兴奋、躁动、忧郁、被害妄想、幻觉等较严重的精神症状,而这些精神症状常与血压升降呈平行关系[5]。中医认为,五脏主五志,五脏藏五神。《内经》关于精神活动的基本观点是:精神活动以精气血等生命基本物质为基础,在心的主导下,由五脏分工协作而完成。根据临床症状舌脉,辨证论治。可以从几方面入手,以达到治神的目的[6]。①从肝而治。分为疏肝和解法、清肝泻火法、镇肝潜阳法、滋补肝肾法、育阴潜阳法。②从脾胃治。化痰熄风法、通泄胃腑法、健脾和胃法。③从心而治。清心开窍法、重镇安神法、养心安神法。④从痰饮治。攻逐痰火法,理气化痰法,燥湿化痰法。⑤从瘀血治。益气活血法,理气活血法。⑥从气血治。养血补血法,益气养阴法,益气升阳法。

以上诸法,或单用,或合用,审证而施,通过不同的机理,达到治神的效果,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心身疾病的理论特色。常用方药如下[7-8]:

3.1 从肝而治疏肝和解法:小柴胡汤类方(柴胡加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消遥散等)。药用柴胡、半夏、黄芩、桂枝、茯苓、龙骨、牡蛎、干姜、天花粉,党参、炙甘草、大枣、生姜、当归、白芍、白术。辨证要点:胸胁痞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胁下痛,心悸,口苦,脉弦。

清肝泻火法:代表方龙胆泻肝汤,药物选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桑叶、菊花、丹皮、白芍、钩藤、大黄。辨证要点:头晕头胀,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尖红,脉弦。

重镇潜阳法:代表方镇肝熄风汤,药物选用代赭石、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怀牛膝、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麦芽、茵陈、甘草、钩藤、夏枯草、桑叶、菊花、黄芩、生地黄等。辨证要点:眩晕甚,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红或嫩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育阴潜阳法:代表方杞菊地黄汤、一贯煎、天麻钩藤饮。药物选用菊花、枸杞、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草决明、石决明、生地黄、北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天麻、钩藤、牛膝、桑寄生、茯神、生龙骨、生牡蛎等。辨证要点:头晕耳鸣、视物昏花、腰膝酸软、足跟作痛、心烦少寐、咽干口燥、舌质偏红,脉弦细数。

3.2 从脾胃治化痰熄风法:代表方半夏天麻白术汤,半夏茯苓方、温胆汤、六君子汤。药物选用法半夏、天麻、白术、茯苓、陈皮、橘红、浙贝母、竹沥、枳实、党参、甘草、白蒺藜、僵蚕。辨证要点:头旋恶心,烦闷气喘短促,心神颠倒,兀兀欲吐,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

3.3 从心而治养心安神法:①养心阴代表方天王补心丸。药物选用党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当归、天门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远志、桔梗、生地黄,郁金、石菖蒲。辨证要点:失眠,心悸,记忆力差,口干,舌微红,脉细微数。②养心血代表方归脾汤,药物选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酸枣仁、当归、远志、龙眼肉、生姜、大枣、木香、夜交藤。辨证要点:失眠、健忘、心悸、疲乏无力、食少,脉缓。

3.4 从痰饮治理气化痰法:代表方木香顺气丸。药物组成香附、木香、陈皮、法半夏、枳实、白术、茯苓、神曲、莱菔子、砂仁、草决明、泽泻等。辨证要点:头重如裹,体肥多痰,腹胀而满,下肢浮肿,苔白,脉沉滑。

3.5 从瘀血治①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药物组成黄芪、赤芍、地龙、钩藤、川芎、桃仁、红花、当归、防风、白蒺藜等。辨证要点:半身麻木,半身沉重,脉患侧虚大或弦大。②理气活血法:代表方血府逐瘀汤。药物组成赤芍、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当归、枳壳、柴胡、桔梗、牛膝、甘草等。辨证要点:头晕头痛,偶有心烦心悸,面色青,舌暗或瘀斑,脉沉细涩。

3.6 从气血治①养血补血法:代表方四物汤。药物组成当归、生地黄、白芍、川芎、首乌等。辨证要点:失眠,健忘,心悸,舌淡,脉细。②益气养阴法:代表方生脉散。药物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丹参、黄精等。辨证要点:气短倦怠,口渴多汗。③益气升阳法:代表方补中益气汤。药物组成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生姜、大枣。辨证要

点:面色白光白,头晕头重,尤以早晨为甚,疲乏无力,苔白,脉虚。

综上可见,中医“治神”的方药有理有据,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在临床上运用,能较好地改善病人的症状,能显著减轻精神心理方面的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与降压药联合应用往往比单用西药疗效更佳。

4 跟师病案举例

何某某,女,60岁,2012年4月13日初诊。西医诊断为高血压II级,中危组,中医诊断为头痛,肝郁脾虚型。主诉:头胀,心悸,眠差,便溏,舌淡脉弦滑细。立法:健脾化痰,平肝熄风,疏肝养血,安神定悸。初拟方:(半夏天麻白术汤、天麻钩藤饮加减)法半夏10g,白术15g,天麻15g,陈皮6g,茯苓15g,甘草6g,熟党参20g,僵蚕10g,白蒺藜15g,钩藤10g,三七10g,首乌藤30g。1周后复诊症状有所缓解。再拟方:柴胡10g,白术15g,白芍15g,当归5g,炙甘草10g,茯苓15g,龙骨30g,牡蛎30g,白蒺藜10g,藁本10g,首乌藤30g,党参20g。服药1周后复诊,症状明显缓解,血压稳定。冼绍祥教授临证特点:全神贯注,问诊仔细,辨证到位,谨守原方,随证变通,善于疏导病人,解释到位,耐心劝导,促进病人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尤其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治神”的原则反映了中医学“治重神气,以人为本”的治疗思想。临证时,我们需仔细观察病人的神情变化,充分调动病人体内神气的积极作用,形神共治,促进病人恢复到“形与神俱”的心身健康的状态。临床实践证明,无论从西方心理学还是中医思维的角度,通过“治神”来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1]林曙光.心脏病学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2.

[2]徐斌.心身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33-35.

[3]许兰萍,郎森阳,姜凤.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42.

[4]陈晓.中医古典理论精华[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2-26.

[5]张颖,顾瑜琦.医学基础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26-427.

[6]朱进忠.中医临证五十年心得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5-460,599-600.

[7]汪昂著,鲍玉琴,杨德利校注.医方集解(清)[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4,193.

[8]周文采.医方选要(明)[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42.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1.001

1672-2779(2013)-11-0001-03

��苏 玲

2013-05-08)

猜你喜欢
素问要点精神
健康烹调的要点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书写要点(十)
书写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