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花
(1.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苏州 215006;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竞走是我国传统优势田径项目,曾数次问鼎世界田径锦标赛和田径世界杯赛的冠军,也曾取得过2枚奥运会金牌。近几年,经过被动退步的短暂阶段,自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走项目竞技水平又呈上升的趋势,伦敦奥运会上我国更是取得一金二铜的好成绩。
竞走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计时类、单一动作周期性项群,是竞技体育中唯一一项要求“走”的项目。男子20km竞走运动竞赛距离长、参赛人数多、同道竞速、存在小组作战、容易技术犯规等特点,运动员比赛中的战术安排就显得格外重要。战术节奏,是战术和参赛者战术能力在时间维度上的时序性组织,体现了战术和参赛者战术能力的时、空特点,重在描述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运动员战术节奏的合理与否对其比赛成绩的优劣具有重要影响。由是,本文拟从节奏的角度,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比赛的战术特征进行分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理论参考。
以个人最好成绩或赛季最好成绩在1:20:00之内和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运动成绩(前8名)为依据,筛选出17名运动员的参赛战术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表1为17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表1 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17名参赛运动员个人情况
采用观看录像、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
2.1.1 男子20km竞走形式特征
根据国际田径联合会公布的新竞走定义:“竞走是运动员与地面保持接触、连续向前迈进的过程,没有(人眼)可见的腾空。前腿从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应该伸直”[1]。因此,竞走规则对竞走技术标准理想化的标定是:特定阶段的无屈膝与全阶段的无腾空。另外,“没有(人眼)可见腾空”的技术规定意味着“技术犯规”受裁判员关于竞走技术标准取向及临场主观判定的影响。
竞走运动对人类的挑战,除了耐力素质外,还包括技术要求,即全程长时间对技术的质量要求。很明显,走虽然很容易,但在激烈的竞争中,心急求快的运动员很容易“跑”起来,这就会导致“技术犯规”,使比赛前功尽弃。如悉尼奥运会上,我国选手王丽萍幸运得金,就是因为东道主选手塞维利因技术犯规被罚下;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刘虹本有实力冲金,但因技术失误与奖牌失之交臂,位居第四。所以,竞走比赛中,对技术犯规的规避成为比赛的首要任务。避免“技术犯规”,一方面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竞技实力,另一方面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因为运动员们经常利用“干扰战术”诱使对手技术犯规。
竞走运动战术运用的主要目的是合理、最优化发挥出自已的竞技水平,避免受对手干扰,同时能根据自身竞技特点干扰到对手,影响对手比赛,以争取取得好成绩。其战术形式主要体现为体力分配战术,即运动员根据自己的竞技能力结构特征、竞技状态、赛制特点和专项特点,合理分配体能,设置竞赛目标的战术。
2.1.2 男子20km竞走战术节奏
2.1.2.1 战术节奏概念
战术节奏,是战术和参赛者战术能力在时间维度上的时序性组织,是战术和参赛者战术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综合体现,反映了战术的持续性和广延性。一般体现在体力分配、层次布局、战术形式、战术配合等方面,以组合、衔接、反复、对应等形式呈现,包括用力的大小,时间间隔的长短,动作幅度的大小和动作快慢等要素。男子20km竞走战术节奏主要体现在体能分配和层次布局两方面,前者又包括速度分配和位置布局两方面,层次布局主要指团体协作。
2.1.2.2 男子20km竞走战术节奏表现形式
(1)速度节奏
速度节奏是比赛中速度的快、慢变化。男子20km竞走速度节奏主要表现为变速走、匀速走。从生理学和生物力学观点分析,匀速前进能量消耗最经济,效率最好,适合长距离竞速类项目。
(2)位置节奏
位置节奏是指比赛中运动员间相对位置的前、后变化。竞赛过程中,对速度的掌握与感知相对复杂,最直观的掌控战术节奏的方法是调控运动员的位置变化。一般包含领先走战术和跟随走战术两种:领先走战术是指竞走运动员在比赛中坚持领先,占据有利位置,主动控制速度的快慢;跟随走战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盯紧特定对手,尾随其后,紧跟不舍,按照特定对手的节奏比赛,直至比赛的结束或找机会能快速超越战胜对手。领先走战术适合竞技能力好的运动员,其优点是占据比赛的主动权;跟随走战术适合水平较弱或保守型的运动员,其优点是节省体能。
竞走运动属于同道竞速,运动员间的相互影响较大,更容易“参照”对手。实事也表明,竞走史是团体作战史,大赛中每支队伍一般都会派几名实力相差不大的选手携手作战,且整体都取得较好成绩。所以,完成战术的人员变化也是位置节奏的显著特征。伦敦奥运会,被看成是中国与俄罗斯的对垒,双方各派出3名选手,且运动员的实力都不容小觑,哪一方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可以战胜对手,比赛的重点在于发挥与反发挥。
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比赛共有56人参赛,48位运动员完成比赛,其中1人打破奥运会纪录,5人创造个人最佳成绩,10人达到个人赛季最佳成绩,4人创造国家纪录(表2)。20名运动员创造了标志性成绩,占完成比赛运动员总数的41.7%,说明这是一场高水平的竞赛,近半的运动员创造出自己的最佳成绩。8位运动员因犯规或体力不支等原因没有完成比赛,占总数的14.3%,没能完成比赛固然是竞技能力不稳定的缘故,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比赛激烈,打破了运动员的比赛节奏,运动员没能按预先设计的战术完成比赛。
表2 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比赛运动成绩
从表3可以看出,伦敦奥运会竞走比赛是追求“比赛名次”而非“竞技水平”的一场比赛,主要竞争对手都没有发挥出自己最佳的竞技水平,这与战术节奏安排有直接的联系。俄罗斯军团的两大选手卡纳金和博尔钦分别以罚下和累倒的形式告别比赛,中国三名选手也在途中速度变换中,消耗了过多的体能,无法发挥出更佳的竞技水平。中间8位运动员分别达到表现出个人最好成绩和赛季最好成绩,说明在中俄选手的带动下,他们表现出了相对自己而言较高的竞技水平。
表3 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17名参赛运动员个人运动成绩
2.3.1 速度节奏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2km分段距离分析法透视20km竞走全程速度的分配情况,用分段平均速度反映全程运动员的速度节奏。速度节奏对体能类竞速项目运动成绩有重要影响,优秀运动员的全程速度节奏变化是一种战术选择,也是重要的参赛能力[2]。CHRISRA等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将速度节奏分为全冲型节奏 (all-out pacing)、积加速节奏(positive pacing)、匀速节奏(even pacing)、消极节奏(negative pacing)、抛物线型节奏(parabolic-shaped pacing)和变换节奏(variable pacing)等6 种类型[4],我国学者郜卫峰对速度节奏的分类基本与上述相同[3]。
图1 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前8名运动员分段平均速度(根据国际田联提供的分段计时成绩计算)
图1分析了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前8名运动员分段平均速度变化图。8名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频繁,基本每一分段速度都存在较明显的变化,说明其战术运用丰富、多变。其中前程速度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属于加速走;后程除冠军陈定和亚军埃里克·巴隆多外,都呈减速前进状态。前半程,运动员出发后,都缓慢加速4km,经过2km的缓冲后,继续加速2km,此后运动员的速度变化差异较大:10~14km,除第4名和第8名外,运动员都先减速再加速,基本一致,前三名在14~18km处匀加速前进,加速幅度小,冠军陈定16km处开始加速冲刺,亚军18km处开始冲刺,其他运动员没有冲刺,随着体力下降,速度急速下滑。虽然第3至8名运动员的后程都为减速前进,但速度下滑的拐点不同,第3~5名出现在18km处,第6名在14km处,第7名在16km处,第8名出现最早,10km处速度就一直回落,说明第8名运动员的前半程占用了太多的体力。
8名运动员的全程速度节奏特征为:冠军和亚军速度节奏基本一致,是消极节奏和变换节奏的结合,比赛之初通过4km的加速达到一定速度后维持该速度行进,在比赛结束阶段(陈定16km,埃里克·巴隆多18km)再次加速冲刺,直至完成比赛,同时途中走10~14km阶段,速度变化明显,采用了变换节奏,以达到摆脱和超越其他运动员、将其他运动员的比赛节奏打乱的战术目的;第3至7名运动员速度节奏基本一致,是积加速节奏和变换节奏的结合,开始比赛时采用较高的速度以保持有利的位置,使自己处于第一集团,然后采用变换节奏,速度快慢起伏,随着比赛的进行速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即使最后阶段也无法加速冲刺的节奏类型。但5名运动员途中变换节奏的距离、方式和速度存在差异性,运动员最后速度大幅度下滑的距离也不同,其中第3名和第7名分别在14~18km和14~16km有均加速节奏的运用,即运动员保持较均匀的速度前进;第8名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是积加速节奏,呈倒“U”型,开始比赛时采用较高的速度,随着比赛的进行速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直到比赛结束。
2.3.2 位置节奏
位置变化用于反映运动员比赛中的名次先后特征。奥运会比赛中,比赛名次的意义远大于竞技水平的意义,运动员将竞赛的重点更多放在占据位置、争取名次上。同时,运动员干扰对手比赛节奏,也是借助速度利用位置的调控实现的。所以,对比赛全程位置的占据与把控显得尤为重要。竞走比赛运动员的位置节奏主要表现为三种:一种是前移型,即随着比赛的进行,运动员从相对靠后的位置,逐渐向前,比赛结束时获得相对自己而言最好的占位。即使途中有小范围的位置交换,也是主动的战术运用,且位置交换时间短、距离短;一种是后退型,即比赛之初,速度较快,位置在前,随着比赛的进行,逐渐被其他运动员超越,且没有能力反追,直到比赛结束;一种是交替型,即比赛中运动员位置前、后交换,表现为前后前后、后前后前、前后前、后前后等形式。
表4 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17名参赛运动员的分段位置
17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都存在名次的更替。前2km,爱尔兰选手赫费南和两名日本选手领先;4km处,俄罗斯选手卡纳金追至第2位,日本选手铃木雄介位占第一,我国选手王镇跟随第一集团;6km时,陈定追至15位,与王镇侧应;8km处,王镇发力,追至第二,居于日本选手铃木雄介之后,卡纳金、博尔钦、陈定紧随其后;赛程过半后,两名中国运动员陈定与王镇领走,蔡泽林暂列第13位;第12km,法国选手蒙里内特领走,陈定、博尔钦、埃里克、王镇紧随其后;14km处再次出现两名中国选手领走的情况,博尔钦、巴隆多紧随其后,冠军争夺人选基本形成;16km时,我国选手陈定继续领走,博尔钦、王镇、巴隆多和卡纳金分列二至五位;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18km时,陈定领走,博尔饮紧随其后,巴隆多、王镇和蔡泽林分列第3至5位,卡纳金因技术犯规被罚下;最后2km冲刺阶段,陈定发挥稳定,始终保持着第一的位置,博尔饮因体力不支无法完成比赛,巴隆多后来居上获得银牌,我国选手王镇和蔡泽林分获3、4名。冠军陈定的战术特点为:比赛开始保留体力,跟随走,处于第一集团,中程发力,变速走,打乱主要对手的比赛节奏,尽量与其他运动员拉开距离,最后4km匀加速冲刺,保持第一的优势;第3名王镇战术特点为:开始保留体力,跟随走,处于第一集团,中程与陈定配合打小组战术,轮流变速领走,陈定优势稳定后,根据自身实力,尽量追赶有利位置;其他运动员,位置交换较大,有主动匀速前进,有被动减速前进,由于受对手干扰较大,比赛主动性较弱。
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比赛运动员的位置节奏特征为:所有选手的位置节奏均为交替型,但交替的表现类型不同。第1名、第3名、第5~8名、第16名运动员交替型位置节奏的表现特点为“后前”式,运动员开始出发时位置较后,随后位置较前,或后前后前交替进行,比赛结束时,获得较前的名次;第2名、第4名、第14名、第9名、第17名和第27名运动员交替型位置节奏的表现特点为“前后前”式,运动员开始出发时位置较前,随后位置退后,比赛结束时,又能赶超运动员,获得比途中走略前的名次;第37名和42名运动员交替型位置节奏的表现特点为“后前报”式,即出发时位置较后,途中能追赶些名次,但速度的保持能力欠缺,比赛结束时又丧失途中走的位置,名次靠后。
3.1 全程速度节奏特点如下:冠军和亚军是消极节奏和变换节奏的结合,途中走伴有丰富的速度变换;第3至7名运动员速度节奏是积加速节奏和变换节奏的结合,但他们途中变换节奏的距离、方式和速度存在差异性,运动员最后速度大幅度下滑的距离也不同;第8名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是积加速节奏。说明变换节奏的运用对竞走运动比赛结果有重要影响。3.2 17名运动员的位置节奏为:所有选手的位置节奏均为交替型,交替的表现特点不同,包括“后前”式,“前后前”式和“后前后”式。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运动员通过交替型位置节奏,实现团队协作作战。
3.3 符合竞走项目规律的战术节奏是匀速节奏,与运动员比赛中表现出的战术节奏不完全一致。前者是依据项目和运动员供能特点,对竞走运动员战术节奏的理论假设;后者是实践中综合因素考量后的节奏选择。
3.4 此次比赛运动员的战术重点是通过队员配合,主动调整速度和位置变化,打扰对手的比赛节奏,而非最优化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所以说,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竞赛的重点在于争夺名次,而不是表现最好的竞技水平。
3.5 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比赛是依赖战术取胜的经典赛事,中国军团的团队作战和整体好成绩有赖于战术节奏的完美设计;对手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比赛节奏被打乱,不考虑个人竞技能力结构和特点,盲目跟随走,导致体力分配不均,技术犯规,不能按计划完成比赛。
3.6 同时说明如果运动员将竞赛重点放在竞技水平上,运动员与匀速节奏参赛,则运动成绩还会提高,建议中国竞技队在合适赛事上探索运动员的最高的竞技水平。
[1]2008-20102田径竞赛规则[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黄达武,陈月亮,吴瑛.体能类竞速项目速度节奏研究进展[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2):154-157
[3]郜卫峰.计时类运动项目速度节奏的类型及应用[J].体育科学,2011,31(5):91 - 97
[4]李汀,李爱东,苑廷刚.优秀竞走运动员比赛全程的时间结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4):3-8
[5]胡好,王传平,翟波宇,等.20 km竞走项目战术训练结构与训练实施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9:15-18
[6]王林,任占兵.2007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中外优秀选手速度变化特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3):95-98
[7]高玉花,张红松.论竞赛规则对比赛节奏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3):115-118
[8]王晏,周宏.第28届奥运会20km竞走比赛中、外优秀运动员表现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
[9]李东河,王新娜.对我国20km优秀竞走运动员犯规曲线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422-424
[10]刘丙宝,吴瑛.我国男子竞走运动训练的思考与讨论[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1):57 -60
[11]CHRIS R A,PAUL B L.Describing and Understanding Pacing Strategies during Athletic Competition[J].Sports Med,2008,38(3):239 -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