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瑞芸金涛吴迎笑郎敏峰
把握智慧应用需求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文/柳瑞芸金涛吴迎笑郎敏峰
要想抢占智慧城市建设的“制高点”,首先要认清基础、把握需求,应用需求的导向性研究至关重要,这将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智慧城市的应用需求,一般而言包括政务、民生、产业需求三大部分,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各部分又都可细分为“终端+应用+基础平台”的三层框架(图1):最下层是智慧应用的生成环境,依托基于云计算的IaaS和Paas技术,构建智慧应用服务的基础;中间层是趋于个性化和多样性的应用群;最上层是智慧终端层,包括软终端和硬终端,普及最广、发展最快的是基于智能手机的APP软终端。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的带动可以从框架的这三层的不断丰富与发展略见端倪。
以智慧城市终端应用为例,分析智慧应用对产业的带动,我们把智慧城市应用终端分为两类:通用智能终端和专用智能终端。广义的通用智能终端不仅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也包含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应用开发的移动APP,作为信息消费的重要载体,它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可面向公众、企业和政府,为智慧城市从应用走向百姓铺就道路。而专用智能终端一般应用在行业领域,根据用途可以分为摄像头终端、智能传感器终端以及专用PDA、条码数据采集器(带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终端)、手持指纹采集终端、抄表机等。
——通用智能终端是用户感知城市智慧化的关键手段。智慧城市让服务的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基于手机APP的终端应用体现了“终端即服务”的信息消费新模式。比如智慧安居为满足用户家庭安防报警及老人孩子监护需求,为用户安装各类探测设备、摄像头和告警装置,用户仅需订购应用,即可享受远程监视及告警服务。未来移动“终端即服务”的模式将成为终端市场信息消费的主流模式,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智慧城市的应用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终端的发展,也直接促进了信息消费和经济的增长。据测算,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预计到2016年,浙江省智能终端市场的需求将达到0.91亿台,市场分布在政府、教育、企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除台式机外,笔记本、平板设备、智能手机的市场容量对比2013年都显著提升,信息消费的规模也将迅速扩大。
图1 智慧城市应用框架图
——专用智能终端点亮行业智慧化应用。智慧城市专用智能终端主要应用在行业领域,比如智慧城管推出的“城管通”手持终端、智慧旅游广泛应用的“智能导游”终端、智慧安居使用的烟感/温感智能控制终端等,都因智慧应用的逐步推广而大幅增长。比如智慧医疗领域,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大约1/3的值班人员需要配置专业智能终端,甚至还有的医院配置了婴儿防盗终端、基于物联网的输液控制终端等,根据浙江卫生厅的2012年统计数据,浙江省医院共782家,加上其他卫生机构共计30267家,医生和护士总计约255000名,全省卫生医疗机构专用智能终端需求约10万台,当前的配置率不足10%,发展空间巨大。再以平安城市应用为例,全省摄像头需求高达157万个,去年浙江省由政府出资建设的监控摄像头约12万个,社会单位自建的监控摄像头约90万个,仍有较大空间。而随着行业的精细化发展要求,浙江省智慧安监、智慧交通、智慧城管以及智慧环保等项目的深入开展,专业智能终端还会有较大需求,潜力巨大。
目前,浙江已经先后启动了三批共计20个省级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从项目的产业辐射面来看,主要涉及IT产业、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监控及智能终端、现代服务业及物流产业等核心产业;从产业带动类型来看,浙江非常重视新能源产业,比如电动汽车产业的动力服务网络建设示范试点、智慧电网示范试点、智慧能源示范试点,均体现了浙江作为经济大省对能源节约的诉求。智慧应用发展对产业的拉动,还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显现:
一是信息化和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自身的发展。比如智慧制造、智慧农业应用带动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以及绿色低碳和循环型产业的发展。以制造业为例,两化融合的范畴不局限于制造业信息化,而是聚焦于产品信息化和装备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管控一体化,以及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各方面。浙江省智慧城市的重点应用之一是智能制造模式,重点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着力支持各类新型装备电子与智能软件开发,大力推行以工业设计数字化、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销售体系网络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等“五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尽管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企业的“救命稻草”,但是利用信息化来全面武装企业是长期和系统性工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智慧城市的发展不断推进两化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而两化融合作为智慧城市的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对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智慧应用推动新型服务业发展。比如智慧商城、智慧公共服务、智慧文化、智慧物流等应用逐步推动浙江经济实现“转型发展”。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15年服务业要得到加快发展,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4.5∶47.5∶48,基本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引导性地开展相关智慧应用,将因势利导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科技创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空港与海港保税物流园区、服务外包基地、生产性服务集聚区、新型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建设,重点推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研发设计和数字传媒等创新性、示范性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发展,重点加快地方金融的创新发展,促进现代物流、网络经济、总部经济、信息服务、科技教育、商务会展和批发分销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推动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和家庭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三是保障性政策带动基础信息产业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安全建设,这无疑会促进信息基础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加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探索新技术、新应用的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并加强信息安全检查与测评,构建出有效的全省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抓好基础网络建设,借鉴杭州试点经验,推动宁波、温州无线城市(TD-LTE)国家试点建设,全面开展“三网融合”推进工程、“光网城市”工程和“无线城市”工程,不仅能改善智慧城市的应用环境,更为基础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实际上,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的拉动,应用需求仅仅是切入点,还需要结合当地基础条件,突出服务、创新技术、培育市场、创新商务模式和机制体制,通过标准化建设最终带动产业的发展,从而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可行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
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