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剑锋
近年来,浙江经济面临着诸多困难。自2008 年浙江人均GDP 超过6000 美元进入工业化发达期后,经济增长面临的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制约与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原有的资源与劳动要素竞争优势逐步丧失,而技术人才等高端优势却没有得到确立。不少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渐渐消失,传统产业不断外移,而高新产业发展难有大的突破,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与阶层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面临着阵痛与困难。
未来的5-10年,将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浙江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有新的机遇。概括而言,我们有三大机遇,一是习李新政带来的改革红利,二是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拉动,三是全球新工业革命浪潮的启动。
首先,要把握习李新政的精神,充分享受改革红利。习李新政的主基调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稳增长”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与条件,克强总理强调,稳增长下要保经济增长的7%底线,否则调结构与促改革无从谈起。上要压通货膨胀3.5%的上限。通货膨胀超过3.5%,意味着很可能进入不可控的恶性通货膨胀。但稳增长不能靠政策刺激、不能依靠投资刺激,主要以增长方式转变来推动,以消费需求来拉动。“调结构”是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尤其是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要通过市场行为与政府引导,把产能过剩产业压下来,把现代服务业与战略性高新产业发展起来。“促改革”是要把改革作为推进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主要路径,通过减政放权、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利率、汇率市场化与放宽行业准入等为主要内容的金融体制改革,以营改增、资源税与消费税、房产税等改革优化为重要内容的税制改革,以自由贸易区、贸易便利化、发展网络贸易、开放个人对外直接投资、放宽外资进出等为内容的深化对外开放,以破除垄断、鼓励公平竞争、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化变革,以农村土地改革、新型城镇化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全面推进生产力的解放,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5-10年,将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要把握三大机遇:一是习李新政带来的改革红利,二是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拉动,三是全球新工业革命浪潮的启动
其次,要抓住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长周期上升段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四个经济增长周期,并出现了周期时间延长、增长波幅减缓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始自2000年的中国经济第四轮增长周期自2008 年后进入下降阶段(2009-2010 年通过政策刺激拉动有所回升),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8%,2013年第一季为7.7%,第二季探底至7.5%。第三季经济开始回升至7.8%。基本上表明2013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2017 年前中国经济将处于第五轮周期中的复苏-繁荣阶段。尽管受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国内外经济复杂环境的影响,期间经济增长率要低于此前四轮复苏繁荣期,但终究会为浙江经济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国内市场环境。
再次,要抓住新的工业革命浪潮带来的长远而重大的机遇。近年来,以微电子科技、生物科技、新人工材料技术、通讯、电脑科技以及自动化机械技术等六大科技发展互动,形成以制造业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网际网络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的基础上一次工业革命。它将使全球要素配置方式、生产方式与人们生活方式、管理方式发生深远的革命性转变。尽管这种变革也会给浙江带来不少挑战,但更多的是难得的机遇。浙江企业家精神可为浙江赢得新的竞争优势,柔性的产业组织结构为浙江民营中小企业迎来生机,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可能促进浙江新产业的暴发性发展,网络市场为浙江民营经济实现新突破提供重要基础。我们要以“民营企业家+高端科技人才”为导向,充分发挥浙江民营企业家这一高端要素优势,加大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促进浙江充裕的民间资本与高新技术结合,从而创造出产业新优势,使浙江经济能傲立新工业革命的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