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编办
徽州区是安徽省黄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物流基地、休闲观光旅游接待基地和环境优良的城市新区,辖4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近年来,在加快推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该区综合考虑山区、畈区乡镇的地域面积、人口总数、产业资源和中心工作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围绕乡镇发展目标定位、政策资金扶持、机构设置、人事制度管理、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探索建立“差别化”管理机制,在突出特色扶优扶强的同时,加快缩小乡镇之间发展差距,着力激发乡镇自身活力,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
根据各乡镇不同的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对全区7个乡镇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实行个性化定位。作为城关镇的岩寺镇,工业基础好,按照“学高沟、赶徽城、超四亿”确定发展目标;西溪南镇定位为“融入主城区、跨入市十强”;潜口镇打造“全市旅游文化生态特色发展第一镇”;呈坎镇打造“全市旅游文化示范镇”;洽舍乡打造“全市山区超常规跨越式和谐发展第一乡”;杨村乡建设“全市深山区一流乡镇”;富溪乡打造“安徽茶叶经济第一乡”。同时,按照不同目标定位对各乡镇实行差别化考核,在各项指标的分值上有所侧重。如对岩寺镇等工业主导型乡镇,工业经济指标赋分权重相对较大;对呈坎镇等旅游主导型乡镇,旅游经济指标赋分权重相对较大;对杨村乡等山区乡镇,生态建设指标赋分权重相对较大。
在政策扶持上,对列入全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的潜口镇、西溪南镇,根据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并结合该镇实际,依法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赋予一定的规划建设管理权,扩大人事管理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行财政超收激励机制;加强产业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列入区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并给予资金、土地等政策支持;保障发展建设用地需要,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并赋予部分区级管理权限。对列为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的呈坎镇,在落实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再比照扩权强镇试点镇的政策执行。
徽州区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设置乡镇机构,明确职能配置的重点。在行政机构设置上,以乡镇所辖人口、区域面积、人均财政收入三项指标为基本依据,全区7个乡镇在设置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发展办公室3个综合性办事机构的基础上,结合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对符合设置4个办事机构条件的畈区镇分别增设项目建设办公室或旅游发展办公室。在事业机构设置上,改革和整合乡镇过去的“七站八所”,全区各乡镇均统一综合设一个事业单位,即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根据土地管理的任务量,在畈区的岩寺镇、西溪南镇各设一个国土所,在潜口镇、呈坎镇合设一个中心所,在山区三个乡合设一个中心所。在岗位设置上,结合每个乡镇职责任务特点,科学核定乡镇各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对林地面积较大的山区三个乡加大林业岗位编制比例,对水域面积较大的西溪南镇、呈坎镇加大水利水保岗位编制比例,对拥有较大规模蔬菜基地的岩寺镇、西溪南镇和茶产业基地的富溪乡加大农经岗位编制的比例。
对全省第一批扩权强镇试点镇的潜口镇、西溪南镇和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呈坎镇,按照政策规定,允许其在核定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总量范围内根据需要自主设立机构。与此同时,在全区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总数内,适当调整增加上述三个乡镇的编制数。
2004年,徽州区打破行政区划,淡化区域地理优劣,创新实施“异地办厂,原地纳税”政策,为地处偏僻山区的乡镇壮大自身实力开辟了新的出路,充分调动了山区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实现了“金山银山建在园区,绿水青山留在乡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007年,在各乡镇又推出了“村级招商、财政奖励”的新举措,进一步做大乡镇工业经济,同时为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开辟新途径。
探索实践乡镇“差别化”管理,扎实推进机构改革,理顺区乡工作关系,不仅实现了乡镇规模“瘦身”,转变了乡镇政府职能,而且让资源禀赋各有千秋的乡镇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科学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