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萍 吕惠东
(本文作者 丁俊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武汉 430072;吕惠东,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博士生 武汉430072)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应对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成功遏制住了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对中国经济、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成为国际上众多中国问题研究学者们热衷的课题。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 (University of Wrocław)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系教授泽·彼格涅夫·维克多(Zbigniew Wiktor)就是其中之一。
多年来,维克多教授一直在关注中国的发展,并致力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他曾多次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并向中国有关方面提出建议。2005年至2012年间,他先后四次在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做访问学者,并受邀为研究生讲授课程。他还出版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2009年)等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2012年,他的新著《中国发展及其在变化世界中的未来展望》 (以下简称《展望》)一书,由波兰的亚当·马尔沙韦科出版社 (Wydawnictwo Adam Marszalek Publishing House)出版。该书是一本有相当学术含量的专著,也是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展望》一书主要是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视域,系统审视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经验,并深入剖析了当前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对中国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各章依次重点概述了从1990年至2008年间的国际形势变化、中国当今的发展、中国到2020年的长期发展规划、2009年至2011年间的主要经济和政治事件与中国和世界如何摆脱危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中期困境,以及作者在2009年和2010年访问中国期间的分析和印象。根据书中所附录的长篇英文摘要来看,作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些独到见解。
第一,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根据中国实际不断发展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但并没有像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那样改变自己的社会主义进程。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将发展规划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共的思想理论创新上,而所有这些思想理论都不断地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政治领袖及理论家们以现代的、发展的观点予以阐释。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就是建立在一个中等富裕的社会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基础之上的,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适应中国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传统的必然产物。
第二,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作者认为:中国人引入一个融合了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发展的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中国全面抛弃了计划经济,而是巧妙地将计划经济的有序性和市场调节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中国的科学家和计划制定者勾画了5年及10年以后的发展规划蓝图。他们相信:由于有了一个合理的经济和政治政策、一群高度纪律性的国民以及他们对于中共政策的巨大信任,中国将很有可能有效地实现其既定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中等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并在未来建成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愿景,中国需要调和大量的矛盾。
第三,关于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作者认为:在成功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率又给全球经济力量带来了普遍增长的效应。因此,关于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中国的政治体制等问题会越来越多地被外界问及。这些问题包括: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的非独立状态到民族解放,以及在1949年后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原因是什么?在改革开放以前,加快或阻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力量是什么?那些被用在从启动改革开放至2008年这段特定时期的方法,以及需要克服的障碍分别是什么?在到2020年的发展规划实施中,当前的成就和问题是什么?全球资本主义危机如何影响中国?中国又如何影响世界?中国的未来方向是什么,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经济中,国家资本主义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为了回答上述问题,作者在书中简要概述了世界形势条件的变化和20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参考和采用了一些中国的文献 (包括中共和中国政府的文献),力求对中国的真实变化,包括现行体制及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进行描述、分析、假设和预测。
第四,关于中国的外交政策与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关系。作者认为: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其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中国能够确保其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和独立经济体在全球化世界中的地位,而没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的一部分,是因为中国没有推行霸权主义的对外政策,而是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基础上,对内规划了不同的先决条件和国内政策目标,对外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不仅象征着世界经济的希望,而且也成为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的原因。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政府具备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尤其是丰富的外汇储备,使它有能力成为支撑全球经济对抗危机的国际财政支柱之一。而这样一个位置,反过来又强化了中国在全球经济、国际财政以及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第五,关于中国的发展前景。作者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偏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实现经济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通过法律、行政和银行来掌控市场。如果对当下和未来5年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便会得出一个非常现实的预期,即中国的GDP年增长率会保持在8%至10%之间。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尤其是对于大量的劳动阶层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作者也注意到了当前中国的社会矛盾问题,认为中国实行的新经济和社会政策,使所有中国公民都成为经济和社会变化的受益者,尽管他们不会在相同的程度上受益。同时,系统性的转变带来了大的收入分层,并且重新产生了资产阶级、上层中产阶级和中产阶级,从而加深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但这并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国家不断增长的需要和欠发达的经济之间的矛盾,中共和中国政府聚焦于这一矛盾,因而长期推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线。社会主要矛盾如果能得到解决,将有助于解决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
显然,在《展望》一书中,作者努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研究当前中国的问题,试图对未来中国和国际社会可预期的快速变化作出预测。尽管这种分析和预测仅为一家之言,有些结论也未必恰当,但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的看法,对我们思考当代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及与世界的关系也将会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