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一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冯 一
目的阐述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方法通过检索,搜集我院近年来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参考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皮肤或泌尿系统的喹诺酮类药物等均有不良反应的报道,且与其它多种药物可以发生相互作用。结论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增多,临床中应给予足够重视,区别对待。
喹喏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Quinolones)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产品,如曲伐沙星、西他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药物。药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的拓扑异构酶而起到抗菌作用,最初,该机制决定了其与抗菌药物发生交叉耐药的几率较小。但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增加,不良反应累及到多个脏器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肝脏、骨骼、肾脏、皮肤等,并与其它多种药物发生了相互作用,对于临床应用效果造成严重影响,现对其主要表现做以概述。
1.1 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喹诺酮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1],包括呕吐、恶心、腹痛、腹泻、胃肠胀气、吞咽困难、厌食、消化不良、便秘等表现。据有关文献报道,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曲伐沙星导致的恶心发生率为 6%~10%,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导致呕吐和腹泻的发生率为 1%~5%。
1.2 皮肤损害喹诺酮类药物另一重要不良反应就是对皮肤的损害,不良反应表现为光敏性皮炎、剥脱性皮炎、皮疹等症状,并且不同的喹诺酮类药物对皮肤的损害有较大差异。以司帕沙星为例,对于皮肤的损害在严重不良反应可以占到50%以上,其它的喹诺酮类药物对于皮肤损害的比例约在7%~23%。但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很少造成死亡或严重的后遗症。
1.3 神经/精神系统损害一般报道发病率在10%以上,女性发生率要高于男性,年龄在45岁以下的人群发生率也较高。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疲倦、失眠、睡眠不良、抽搐等症状。严重的神经毒性作用较少见,因此,机械操作者及驾驶员需要慎用。
1.4 软骨毒性喹诺酮类药物可对儿童或青少年的关节软骨产生不良反应,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还可以影响新生儿的骨骼增长板发育,影响软骨发育,孕妇、儿童需要慎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报道较多发生软骨毒性和肌腱病症(肌腱炎、肌腱破裂等)[2]。
1.5 光毒性喹诺酮类药物的光毒性表现也较为常见,根据药物结构不同,其临床表现有差异。主要是由于8位氟原子取代而引起的。一般来讲药物结构以8位氟取代物的光毒性最大,8位甲氧取代物光毒性最小[3-5]。典型的光毒性为春季,被阳光照射到的皮肤可出现中度到重度的红斑或疱疹。
1.6 泌尿系统损害泌尿系统轻度损害表现为蛋白尿、结晶尿、尿液混浊、少尿、尿频、肾炎等症状。但是如帕珠沙星,其重度泌尿系统损害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主要原因是喹诺酮类药物导致尿液溶解度降低,结晶析出,从而出现结晶尿、血尿以及肾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患者在服药期间,通过多饮水可缓解结晶析出,故建议患者日进水量需在1200 ml以上,并且尽量避免与有尿碱化作用的药物,如制酸药物、碳酸氢钠、枸橼酸盐、碳酸钙等同时服用。
2.1 与其它抗菌药物的作用
2.1.1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药物可以阻碍合成细胞壁粘肽,使细胞壁缺损,失去屏障作用,更有利于喹诺酮类药物发挥杀菌作用。据相关报道,β-内酰胺类与环丙沙星合用可用于治疗绿脓杆菌、肺炎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有效率很高,比单用环丙沙星疗效更为显著。
2.1.2 氨基糖甙类通过抑制DNA回旋酶,阻碍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方式发挥两类药物的协同作用,且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主要应用于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但是鉴于这两类药物均有肾毒性,联合应用时需要严密监测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注意调整使用剂量。
2.1.3 其它抗菌药类合用使药效相加的有:①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合用,磺胺嘧啶能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菌对环丙沙星的摄取,从而减少单用环丙沙星时产生的耐药性。②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单独使用环丙沙星不能抑制禽分支杆菌,但与乙胺丁醇联用,可使76%的分枝杆菌分离株敏感,28%有协同抑制作用。③诺氟沙星与磷霉素合用治疗耐药伤寒,磷霉素使细菌表面损伤,破坏细菌细胞壁,便于诺氟沙星更好地进入菌体内发挥作用。
2.2 与其它类药物的相互作用镁、铝、钙、铁多价阳离子等均可降低本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抗凝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酸剂、硫糖铝、环孢素、茶碱和铁等均可以与喹诺酮类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抗感染治疗上表现良好,在临床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需要充分认识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药物相互作用,严格掌握其使用的范围、科学配伍、合理应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
[1]张学彬.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J].中国医药报,2003,6:11.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4.
[3]李艳慧.浅谈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6):93.
[4]李喆,莫琳芳.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J].医学信息,2010,1:64.
[5]连儒强,张立蘅,吴照刚.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2):108.
R914.1
A
1673-5846(2013)08-0381-02
山东省烟台芝罘医院医保科,山东烟台 2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