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桥
22例伤寒临床误诊分析
梁世桥
目的探讨分析伤寒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我院共收治的22例伤寒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伤寒误诊的原因。结果伤寒可在任何季节发病,但是最容易在夏季和秋季发生,大多数患者出现同时伴有多个系统损伤或障碍表现,血细胞检查部分患者的白细胞数量无明显异常,血培养阳性率仅有52.1%,肥达氏反映阳性率为91.7%。结论伤寒在临床表现上无明显特征性表现,又伴有多系统损伤,进行血培养检查结果阳性率低等均是导致伤寒误诊的重要原因。
伤寒;误诊;分析
伤寒是由于伤寒杆菌侵袭肠道导致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由于现在人们滥用药物导致伤寒杆菌的耐药性增强甚至变异,从而导致了伤寒杆菌的毒性增强,以致出现多种临床表现,无伤寒特征性表现就导致了伤寒误诊的发生率增加。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22例伤寒误诊患者,年龄在5~67岁,平均年龄22.7岁,患者在夏季和秋季发病的几率较高。特征性临床表现是持续高热、肝脾肿大、脉搏相对较缓、外周血象降低、皮肤出现玫瑰疹及神志淡漠等症状[1]。但是随着伤寒杆菌的耐药性增强,临床表现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今的伤寒多急骤起病,出现不同类型的发热;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稀便等,部分患者出现肠穿孔或肠出血等;呼吸道系统症状如流涕、咽痛、咳嗽、胸部X线片见模糊阴影;肝脾肿大;循环系统疾病如中毒性心肌炎,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等,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异常,实验室检查心肌酶发现结果明显异常[2]。
1.2 方法
1.2.1 误诊情况患者出现发热、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由于出现一些特征性临床表现,所以患者在就诊时易被误诊为肺炎、肝炎、肝脓肿、肾炎等疾病,此时患者出现单个系统的临床症状,首先到相应诊室就诊,医生在进行诊断时考虑不周全,对患者的相应症状进行治疗使原有的临床表现已经减轻或者消失,不久后症状再次复发,患者的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3]。
1.2.2 实验室检查典型伤寒患者的外周血象值会明显降低,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成年人外周血液中正常的白细胞数值是(4~10)×109g/L,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1%~8%。正常红细胞数为(3.5~5.5)×1012g/L,正常血红蛋白(110~150)g/L。
1.2.3 血培养和肥达氏反应对患者进行血培养能够为诊断伤寒提供有力的证据,而肥达氏反映是用已知伤寒菌的鞭毛(H)、菌体(O)的标准液与患者的血清做凝集试验,用于伤寒的辅助诊断,也可应用于免疫凝集实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标准为伤寒杆菌凝集价O<1:80;H<1:160[4]。
1.2.4 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物血培养的结果对培养出的菌体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用的药物。
1.2.5 并发症的处理伤寒患者易出现并发症,由于伤寒杆菌侵袭回肠下淋巴组织,所以会导致回肠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甚至会发生坏死,容易出现肠穿孔,除此外,还容易出现肝损害、肝炎、肾功能损害、贫血、肠出血、支气管炎等并发症,治疗时要积极预防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如果出现并发症,立刻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防止病情加重[5]。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伤寒可在任何季节发病,但多在夏季和秋季发生,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多个系统损伤或障碍表现,血细胞检查部分患者的白细胞数无明显异常,血培养阳性率仅有52.1%,肥达氏反应阳性率为91.7%。
伤寒是由于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特征性临床表现是持续高热、脉搏相对较缓、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玫瑰疹及神志淡漠等症状,但由于细菌的耐药性发生增强、细菌的结构发生改变等都会导致临床表现发生改变,因此特征的临床表现变得不典型,如果不能及时诊断清楚,就会耽误患者的治疗,此时就需要医生的工作经验对患者进行诊断[6]。
导致误诊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患者对伤寒的早期临床表现不了解,当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时患者自主认为是由于呼吸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的感染症状;②伤寒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夏、秋季发病多见,但是其它季节也会发病,由于人群对伤寒的易感性较低,所以,伤寒的流行病发病特点不典型,从而为伤寒的诊断加大难度;③伤寒会造成多个系统疾病损伤,患者同时伴有发热,在诊断时都会误导医生的诊断;④典型伤寒患者的外周血象值低于正常,但本组患者的外周血象检查改变不明显,甚至还有部分外周血象值高于正常;⑤患者经血培养后结果显示阳性率较低,若患者应用过抗生素治疗,则血培养阳性率会明显降低;⑥肥达反应阳性率是诊断伤寒的重要指标,由于肥达反映的检查结果不稳定也会导致误诊;⑦由于伤寒发病率减少,新入医生年轻,经验不足,医院分科更具体,导致医生的综合水平下降,考虑问题不全面均会导致误诊的出现[7]。
为了有效降低误诊的发生率,医务人员应不断补充自身的知识水平,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同时适应病情的进展,了解疾病在当下时期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8]。患者出现持续发热,而发热时间超过5天时应到医院就诊,切勿自行服药,以免掩盖症状,加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医务人员在进行检查时不要单纯地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要细心的发现病情的发生、发展和改变,警惕各种疾病发生的几率,如果考虑到伤寒发生的可能,应立即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肥达氏反应,目前还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即应用PCR法对疑似伤寒患者进行筛查检测。通过临床技术的发展,伤寒疾病的诊断标准会更加完善、准确。
[1]冯自明.20例伤寒临床误诊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6 (05):359-360.
[2]杨珊明,周建芳.老年甲型副伤寒41例临床误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6 (10):736-737.
[3]徐恩道.92例伤寒临床误诊分析[J].江西中医药,2007(04):34.
[4]杨珊明,周建芳.老年甲型副伤寒临床误诊分析[C].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5]夏德发.伤寒误诊病例文献复习[J].临床误诊误治,1996(04):146-148.
[6]唐毓和.不典型伤寒25例[J].水电医学杂志,2000 (04):224-225.
[7]黄小曼,陈宝英.群体学生伤寒病治疗的护理管理[J].河北医学, 2005,11(11):1020-1021.
[8]韩金山.伤寒肠穿孔致MSOF死亡1例[J].河北医学,2002,8(2):189-190.
R254.1
A
1673-5846(2013)08-0339-02
广西百色那坡县人民医院,广西百色 53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