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斌
普陀是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主体区域,同时也是浙江省乃至全国海洋经济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县区。在打造美丽浙江、两富浙江、建设群岛新区的大背景下,按照《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功能定位,省、市海洋产业集聚区规划,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发展的基础,普陀区谋划提出了坚持“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以“四区一城”为产业发展主平台,以“五大百亿”组团工程建设为主阵地,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新思路,努力在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中“跨越崛起,走在前列”。
——坚持“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做强普陀产业支撑。“双轮驱动”是普陀基于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和全区产业基础做出的主动选择,它特别关注以先进临港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涉海金融服务、现代海洋旅游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将其视为当前及未来普陀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
发展高质高效的先进制造业。坚持产业先进,把培育和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进船舶修造、水产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壮大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和海洋旅游为支柱,以临港石化、海洋清洁能源、海水综合利用为重要补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继续做精做强现代服务业。做优海洋旅游业与商贸服务业,紧紧抓住打造省级普陀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有力时机,继续完善旅游产品、优化产业布局,形成旅游新格局;构建功能互补的港口物流业体系,促进群岛新区大宗商品“核心圈”向南翼辐射,建设大物流、探索组建大型运输船队、推进滚装运输产业,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港口物流系统。
——打造“四区一城”发展平台,夯实海洋经济发展基础。“四区一城”即建设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普陀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省级浙台(舟山普陀)经贸合作区、省级现代商贸流通改革发展试验区和舟山国际水产城,这是普陀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支撑,通过建设“四区一城”五大产业平台,普陀将进一步壮大产业发展载体,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涉及普陀沈家门、东港、展茅北部、虾峙、六横等多个区域,定位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海工装备制造及大宗物资储运加工等产业,并逐步建设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省级普陀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范围为朱家尖岛除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外的区域,包含海岸线、腹地、围垦地和无人岛,定位发展海洋度假养生、海洋文化创意、生态产业、海洋休闲体育、商务会议等产业,计划将度假区打造为群岛新旅游开放度最高、活力最强、政策最灵活的区域。
省级浙台(舟山普陀)经贸合作区,将利用普陀与台湾产业关联度高、合作基础好、人员交往多的优势条件,打造成浙江省对台贸易中转基地、对台渔农业合作基地、对台维修补给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对台观音文化交流基地、两岸教育合作基地,引进吸收台资企业来普陀区建设投资。
省级现代商贸流通改革发展试验区,将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功能的商贸服务体系。舟山国际水产城正在进行提升改造,扩建完成后的国际水产城将成为全国水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大力实施“五大百亿”组团工程,构筑有效投资促进载体。“五大百亿”组团工程是普陀区按照省委、省政府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要求,开展实施的促进全区范围内投资建设的一项工程,力争2013年投资190亿元以上、三年投资700亿元以上。
六横组团,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六横小城市培育建设为依托,联动虾峙中心镇培育建设,加大临港产业引进力度,加快中心城区形成。
朱家尖组团,以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和省级浙台(舟山普陀)经贸合作区建设为依托,联动桃花、登步、白沙等主题特色岛打造,加大海洋休闲度假旅游开发投资和对台贸易合作力度。
东港组团,以东港新城打造为依托,加快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现代商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投资引进力度。
沈家门渔港组团,以沈家门渔港滨海景观打造为依托,加大渔港南北两岸同步改造提升和沈家门旧城改造力度。
本岛西北部组团,以勾山、展茅等地产业转型升级和沈家门城区向西拓展、小干总部经济为依托,坚持区块联动、产业联动,加快产业“腾笼换鸟”和“优二进三”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