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泉党史著作出版研讨会综述

2013-01-30 05:03郑宁波
中共党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党史学术历史

郑宁波

(本文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博士研究生 北京 100872)

最近,济南出版社出版了石仲泉的《我观党史》(三卷本)和《党史热点面对面》。两书围绕党史中的难点、热点和疑点问题,透彻地阐释党史重要理论,辩证地分析党史重大事件,客观评价党史重要人物,提供了若干新史料,提出了若干新观点,不仅注重探索历史规律,而且注重总结经验教训,是石仲泉近年来党史研究成果的集萃。

2013年1月22日,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和济南出版社在济南联合召开了石仲泉党史著作出版研讨会。来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大学、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社科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研讨会。与会专家对两书给予高度评价,深入探讨了石仲泉的研究精神、治学品格和学术个性。

与会专家认为,石仲泉对党忠诚,在为党治史方面拥有大情怀。他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通过大量史料和理性思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对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等重大党史事件提出富有新意的观点;针对海内外的一些议论,客观评价毛泽东、邓小平、陈独秀、周恩来、张闻天等重要党史人物。他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事件和人物放到当时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中,既不曲意暴露,也不存心护短,严格保持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表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党性,又表现了一位学者的求真求实的学术品格。

与会专家认为,石仲泉秉持以史鉴今的研究宗旨,积极关注现实,用理论创新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体现了高度的理论自觉。比如,在《党史热点面对面》的前言中,他希望十八大“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作出重大决策,解决中共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抑制贫富差距过大等重大问题。石仲泉积极关注现实问题,但其研究又不是应景式的,即使那些宣传阐释类的文章,也必定经过严谨的学理思索,将政治宣传和学术研究内在地统一起来,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

与会专家认为,两书提供了阐发和运用科学的党史观的范例。党史观是党史研究不能回避的问题,包含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党史,怎样对待党史。石仲泉以勇于探索的精神,富有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对于前者,他在党史的内容、本质、分期、特点等方面都作了科学探索;对于后者,他认为应当实事求是地对待党史,研究党史规律,提高党史研究的科学化水平,提出减“五种倾向”加“四个要素”等体现科学精神的观念。这对增强党史学科的自信、自觉、自强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推动党史研究的良性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石仲泉研究领域宽广,研究对象丰富。从横向来看,包括党史上的重要理论、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从纵向来看,贯通革命、建设、改革三个时期。他的研究不仅打通了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及其思想理论,而且延伸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从而联通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不仅主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的8年编修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的修订工作,为党史正本的编修作出了贡献,而且在个人研究和著述方面成就斐然。

与会专家认为,石仲泉对党史研究大众化作出了有益探索。他将鲜活的党史内容以适合大众接受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了中共党史研究成果的大众化。《党史热点面对面》在内容上贴近大众需求,所选取的24个问题都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普遍关注或感到困惑的问题。他通过历史真实去吸引和启发读者,立论有据,客观平实,没有空洞说教,使读者感到可信可靠。同时,该书正确处理了党史大众化过程中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将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这是党史大众化应有的品格。党史既要给大众以历史知识,更要给大众以历史智慧。历史知识使大众明事,历史智慧使大众明理。石仲泉在这两方面都作出了有益探索。

与会专家认为,石仲泉实现了党史研究方法的创新。他提出并成功运用了“走走党史”的研究方法,将勤奋思考和实地考察相结合,重返历史现场,努力掌握第一手的可靠材料,由概念党史经过体验党史,形成形象党史,再来叙述和论理党史。这种方法在两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没有这种方法,就写不出《如何坚持科学历史观,客观评价遵义会议》一文,提不出要把评价遵义会议与长征前期的系列会议联系起来看的观点,提不出“过程论”、“合力论”、 “链条论”等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重要观点。没有重走长征路,就不可能写出《长征行》,就不可能概括出比某些表述更精辟、更符合实际的“长征精神”来。这种方法把理论和实际、感性和理性、历史和现实、具体和抽象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中共党史的方法,使石仲泉的著述具有很强的现实感、真实感和现场感。另外,石仲泉还把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结合起来,多角度切入、多侧面审视、多层次探究、多视角考察,对重要党史事件和党史人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形成了更准确更科学的结论。

与会专家认为,石仲泉的研究将整体史与断代史、区域史 (包括专题史,如长征史、苏区史等)有机结合起来,其研究视域是全景式的,但又不乏对区域、局部、专题领域的关注。这一学术努力使其党史研究充分兼顾了视域的广度和探究问题的深度之间的关系,避免了“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整体史与断代史、区域史相互观照、相互补充,使历史的本来面貌得到更加真实的还原。

会上,石仲泉围绕两部著作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一是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看待国家曲折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人民大众的立场,而不是拥有特殊利益者和自诩为精英的部分人的小众立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唯物辩证方法,而不是搞片面性、极端化,攻击一点不及其余。二是要把握好政治与学术的关系。政治和学术是一对矛盾,二者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也有相抗相克的一面。它成为问题,主要在于后者,即当政治偏离实事求是的路线和方向时,学术研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其实质就是能否坚守学术良心这个最基本的底线。党史研究必须注重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正确把握政治和学术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三是要做到学术求新与严谨学风的统一。学者都希望在学术上能够有所创新,不断地有新知新识新论。但是,应当把握好学术求新与严谨学风的关系,努力做到两者统一。

石仲泉还畅想了自己的学术生命之梦。他说,我们这一代人真正的学术生涯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学术生涯比较短暂。10年前,他曾希望自己的学术生命能延长10年、20年,目前延长10年的最低目标是实现了。现在要争取实现再延长10年、20年的目标,为党史研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党史学术历史
第一次学党史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