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大与党的群众工作

2013-01-30 03:57叶成林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群众

□李 蓉 叶成林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第一研究部,北京 100080;2.中共中央党校 图书馆,北京 100091)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大会。大会不仅提出了著名的民主革命纲领,还通过了《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等重要文件,对中国共产党以后的发展壮大,特别是党的群众工作,有着精辟的论述。深入研究党的二大文件,重温大会党和群众关系、党的群众工作的有关论述,对于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加强群众观念,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很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应该是一个“大的群众党”

中共二大通过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其中,《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全文816个字,是总结党成立一年来的组织建设工作,服从、服务于中共二大党章并与之配套的一个重要法规。在这个文件中,第一次在党的历史上提出了党应该是一个“大的群众党”的重要观点。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立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为什么又说它是一个“群众党”呢?中共二大在《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深刻地阐明了“群众党”的含义和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共产党必须以群众为自己的坚实基础

《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不仅澄清了党的性质问题上的一些模糊认识,还精辟地阐明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强调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1]P162“群众党”的概念,将党和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说明这个党是以群众为基础,为群众谋利益的。这个党是以广大群众为党的组织基础的。当然,这个组织基础中最重要的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而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广大群众,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生存的可能和希望。因此,中国共产党不能没有群众,不能离开群众。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就是组织和领导广大群众,为群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目前利益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离开了群众,就象鱼儿离开了水,不能生存。

(二)中国共产党必须到群众中去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以争取群众的利益为宗旨,以组织群众行动为任务。因此,中共二大决议案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到群众中去”。[1]P162这里所说的群众,包括非常宽泛的对象,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阶级,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群众,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要代表群众利益,要为群众而奋斗,就必须深入到群众中间,去了解群众的愿望,了解群众的疾苦,进而提出适合大多数群众要求的纲领和任务,再带领群众为之奋斗。中国共产党没有也不能有自己的小团体或一党的私利,它的奋斗目标完全是为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完全是为人民服务的。

(三)中国共产党决不能脱离群众

中共二大决议案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这主要是针对中国共产党产生时存在的一种认识误区而言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十月革命以后,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热心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并组织起不少进步团体,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还有一些人组织了带有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团体如工读团等。但是,中国共产党和这些学者的研究团体和空想团体有着本质区别,中共二大决议案对此严格地划清了界限,说明中国共产党既“不是讲学的知识者,也不是空想的革命家”。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不必到大学校、到研究会、到图书馆去”。那么,中国共产党到哪里去呢?回答是十分明确的:到群众中去,中国共产党决不能脱离群众。而那些知识分子的学会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革命团体,通常是和群众相脱离的。中共二大强调这一点,决不是无的放矢。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阐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特点,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组织的区别所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性质决定了它不能脱离群众,否则就同其他的学术团体、空想性质的革命团体没有区别了。

(四)中国共产党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

中共二大决议案提出,中国共产党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中共二大提出这个口号时,仅有195名党员。在当时拥有几亿人口的这样一个大国,这样的党员数量显然不能适应党所承担的领导责任。因此,要发展党的组织,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当时就作为党的组织发展要求而明确提了出来。这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必须完成的任务。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性质和党与群众的关系,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能够比较自觉地把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作为自己坚实的群众基础,在自觉地跟学者的学会、空想的团体划清界限之后,明确提出了必须到群众中去的任务,并要求自己在为群众利益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大的群众党”。[1]P1629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建党初期中共二大提出和阐述的群众观点,仍然让人感动。

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提出上述观点,并对党和其他团体的区别、党和群众的关系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决不是偶然的。这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党的初期实践以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中共二大时,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已经有了初步但却是较好的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正确对待政党与群众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就已经注意到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群众观。1920年12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在《新青年》第8卷第4号发表的《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一文中指出,在唯物史观看来,“一个个人,除去他与全体人民的关系以外,全不重要,就是此时,亦是全体人民要紧的,他不过是附随的。生长与活动,只能在人民本身的性质中去寻,决不在他们以外的什么势力”。[2]P318-319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接受和理解。虽然其具体表述未必完全准确,但基本观点是正确的。到中共二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更为丰富和深化,对群众问题更重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共二大初步总结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经验教训,也包括党成立前后开展群众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对中共二大提出“群众党”的观点也有重要作用。还在中共一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的另一位主要创始人陈独秀虽然没有参加大会,但是让包惠僧携带了他给各代表的信向大会提出了关于组织与政策的四点意见:1、党员的发展与教育;2、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运用;3、党的纪律;4、群众的路线,要求大会在讨论党纲党章时予以注意。陈独秀所说的群众的路线,应该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初发端。从中共二大宣言可以看出,早期的共产党人从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中认识到:“被压迫的中国劳苦群众最要明了现今世界大势,才能从受压迫的痛苦中加快的救出自己来。”[1]P126陈独秀1920年2月到上海后,就深入工人群众。所以他在创建党的活动中也感受到党的群众基础和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水平。

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光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行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民可载舟,也可覆舟”的思想,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人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毛泽东1919年在《湘江评论》上发表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就有生动的表述。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吸取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同时,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对“以民为本”思想的精华作了吸收。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民可载舟,也可覆舟”的理念,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的提出和确立很有影响。可以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共二大形成有关党的群众工作文件的重要思想基础。

二、运用群众观点论述群众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一个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是在于党的高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在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开始运用群众观点,对党的群众工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阐述。

中共二大决议案指出:“我们既然要组成一个做革命运动的并且一个大的群众党,我们就不能忘了两个重大的律”。这里所说的“律”,可以解释为“法律、规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带规律性的、必须要遵守的东西。而这“两个重大的律”是什么呢?中共二大决议案也有明确的回答:(一)“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二)“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1]P162

我们可以看到,中共二大通过了11个文件,其中包括9个决议案、1个宣言、1个党章。而在这些决议案中,包括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相关决议案。可以说,这些文件都涉及群众运动,都贯彻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党的一切运动,无论是工人运动还是青年运动、妇女运动,都是党“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的具体途径。中共二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通过了有关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的决议案,正好展示了还处于幼年阶段的中国共产党的开阔视野,特别是如何开展党的群众工作的广阔思路。

(一)关于工人运动

中共二大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提出:中国工人的组织不强固,参加组织的人数也不多。“切实研究这种现状,集中、扩大和正当指挥这种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1]P150大会还提出了在工会运动中应遵循的各项原则,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工会运动中,必须集中他的力量为产业工人的组合运动,如铁路、海员、五金、纺织工人等。而组织起来的工会,必须成为“保护工人切身的利益和为工人利益奋斗的机关”。[1]P150-151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二大决议案不仅较全面地论述了工会的作用和各方面的职能、任务等问题,还专门阐述了共产党与工会的关系,并较为正确地说明了两者的区别。文件指出:“共产党是所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分子的组合,是无产阶级的先锋军,有一定的党纲,是一个以打倒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为目的的无产阶级的政党”;而工会则“是所有工人的组合(不管政治见解怎样),工人们在工会里,去接受‘怎样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去奋斗’的教育,与共产党向同一目的进行,但是较缓的全阶级的组合。”这就是说,共产党和工会不是一回事,但两者又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件比喻说:如战争一样,军队中有一个先锋,所有这大量的军队都跟着这个先锋前进。“共产党也可说是一个人的头脑,全体工人便是人的身体。所以,共产党无论在哪种劳动运动中,他都要是‘先锋’和‘头脑’,决不可不注意任何工会活动”[1]P154。也就是说,头脑不能离开身体,党不能离开群众。党要领导工会为群众谋利益,但必须在工会等劳动团体中组织强有力的团体,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关于青年运动

中共二大关注“受掠夺阶级”,受掠夺的少年劳动者即无产阶级少年,和成年工人一样成了“机器附件”,但得到的经济待遇却普遍的较成年工人更为“苛酷”。因此,在无产阶级少年运动中,“革命的教育”成了“很紧急需要”。“组织的本身就要是个训练的指导师,每种运动都要是训练少年劳动者成为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的课程”。[1]P157中国少年运动的先锋,不但要为少年劳动者经济和文化利益而奋斗,同时还要联络中国一切受压迫的少年的革命势力,为“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注意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作用,并对青年团和共产党的关系作了这样的界定:“在青年劳动者一切经济和教育利益奋斗的方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应是个独立的团体;关于普通政治运动方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则应当约束他在中国共产党协定之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预期中,“共产主义少年在中国的运动是要成个大群众的性质”。[1]P158换言之,这个“大群众的性质”,要成为一个普遍的群众性的组织。而这个组织的任务,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群众工作。

(三)关于妇女运动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劳动妇女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妇女寄予了无比的同情和关怀。认为她们在不堪忍受的工作状况中作十二小时以上的工作,却得到比男子更低的工钱。同时中国所有的妇女,“都还拘囚在封建的礼教束缚之中,过娼妓似的生活,至于得不着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的权利,乃是全国各阶级妇女的普遍境遇”。因此,中国共产党要为“努力保护女劳动者的利益而奋斗”,还要为“所有被压迫的妇女们的利益而奋斗”。[1]P161

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提出了“目前为妇女奋斗”的三项纲领:“(一)帮助妇女们获得普通选举权及一切政治上的权利与自由;(二)保护女工及童工的利益;(三)打破旧社会一切礼教习俗的束缚。同时指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1]P161中共二大宣言还在民主联合战线中奋斗的目标中进一步提出:“废除一切束缚女子的法律,女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权利。”[1]P134这无疑是中国广大妇女的福音。

(四)关于农民运动

中共二大在大会的宣言中,对当时中国的农民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首先,充分肯定:“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同时分析中国广大农民之所以会“日趋穷困和痛苦”,主要是“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再次,分析了中国农民存在的三种情况:“(一)富足的农民地主;(二)独立耕种的小农;(三)佃户和农业雇工。第一种占最少数,第二、第三两种的贫苦农民至少也占百分之九十五。”最后,指出贫苦农民翻身解放的道路是起来革命,并和工人联合起来。文件指出:“如果贫苦农民要除去穷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1]P131从上可见,中共二大虽然没有通过专门的农民运动决议案,并且在相关的文件中提到农民的文字不算多,但是却观点鲜明,指出了中国农民运动的发展方向。同时提出了“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的思想,这也可以说是工农联盟思想的可贵萌芽。

(五)关于其他群众

除了关注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群众,中共二大宣言还分析了中国的手工业者、小店主、小雇主等阶层,认为“自从外国商品充斥中国市场以来,手工业者、小店主、小雇主也是日趋困苦,甚至破产失业,加以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增加了手工业者无产阶级化的速度。这个大量的群众也势必痛恨那拿痛苦给他们受的世界资本主义,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1]P131-132文件虽没有明确说他们也是可以依靠的党的群众基础,但仍然可以看出是作为群众工作的对象来分析研究和对待的。

总之,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根本工作。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群众工作就受到高度重视。正如中共二大决议案所强调:“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要说我们中国共产党成功一个党”,“成功一个能够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大的群众党,不是少数人空想的革命团体,我们的组织与训练必须是很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我们的活动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1]P163这里强调的“成功一个党”,“成功一个能够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大的群众党”,实际上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判断和评判标准。中国共产党要想成功,必须依靠群众。群众工作是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和胜利之源,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开始认识到了。

三、中共二大对群众工作的突出贡献

中共二大对党和群众关系的深刻阐述,对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贡献很大。党在思想理论上认识的提高,为群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明确指出了工作方向。中共二大对群众工作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明确提出“大的群众党”的概念,使全党认识到党和群众的密切关系

思想理论是实际工作的指导。“大的群众党”的提法,对于全党同志明确党的群众基础,增强群众意识,自觉开展群众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大的群众党”的提法,不仅强调党必须深入群众,不能脱离群众,不能作知识分子的学会和空想的革命团体;而且还有规模的要求,是大的而不是小的群众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过程中,曾有过要建设群众性的党的提法,其含义和主要目的也是强调党的群众性,强调党的群众基础,强调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1938年10月,毛泽东在讲到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时强调:“为了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共产党必须扩大自己的组织,向着真诚革命、信仰党的主义、拥护党的政策、并愿意服从纪律、努力工作的广大工人、农民和青年积极分子开门,使党成为一个伟大的群众性的党。在这里,关门主义倾向是不能容许的。”[3]P523-5241939年10月,他又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3]P523-524可见,中共二大强调群众党的观点影响深远,对党的建设产生了重要指导作用。

(二)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使全党明确了群众工作的具体对象

中共二大通过的一系列文件和决议案,充分体现了对群众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全党开展群众工作指明了工作对象。作为群众工作重点的,中共二大分别通过专门决议如工人、青年、妇女;对其他群众工作如农民,也没有完全忽略,而是在适当之处加以提及。所有这些决定和文件精神,都在二大后得到贯彻执行,有力地推动了党的群众工作的进行。从中共二大后党的群众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看,确实比起中共一大后主要开展工人运动有了很大的拓展,不再仅限于工人运动,还包括了其它的群众工作,工作的覆盖面更广、更宽。不少同志都在实践中探索群众工作的方法。毛泽东在领导湖南的工作实践中就提出:用接近群众的方法,如在工人中办夜校、读书班,在学生中办刊物或组织社团,从中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并逐步扩大成为建立工会、学生会的核心。[4]P113这和中共二大有关开展群众工作的正确思路密切相关。

(三)通过决议动员和组织群众,为实现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而奋斗

中共二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是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按中共二大的精神,无论是工人和贫农,还是和工人、农民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的小资产阶级,都以“清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1]P133为最低奋斗纲领。中共二大提出的最低纲领,针对的是中国当时所处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况下,人民群众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残酷压迫和剥削的现状。反帝反封建,代表的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工作的目标。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实现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任务——实际上也是为群众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奋斗。和中共二大党章同时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作为一个服务、服从于二大党章的重要法规,通过阐述党和群众的关系及建立一个“群众党”的要求,很好地发挥了教育党员、规范党员组织活动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完全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因此,党的纲领的制定和任务的提出,都紧紧围绕着、反映着群众的利益。

(四)对群众工作的思考和论述,对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共二大关于群众工作的论述,也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产物中,群众路线就是其中的灵魂部分。任弼时曾指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强烈的群众观念,他的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态度。他使理论与实践统一,学习与工作一致。他使马列主义具体化、中国化,同时使群众的斗争脱离盲目性、自发性,成为自觉的运动。”[5]P301-305实际上,这个评价也可以看作是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努力方向的肯定。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贯穿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但中共二大关于党和群众关系、群众工作的论述,翻开了党史上新的一页。中共二大的理性思考,为以后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党的群众工作深入发展,1925年五卅运动后形成大革命高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同年10月,中共中央总结领导大革命时期群众运动的经验,明确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P522经过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群众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入。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6]P1094-1095从此,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著名的三大作风。“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6]P1095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经验。而中共二大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好头。

党的群众工作实践,也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不断地创新、发展,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更是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考验和危险,其中,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最大的考验之一,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是最大的危险之一。因此,回顾历史,中共二大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深刻启示,就是正确认识党和群众的关系,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光荣传统和作风,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只有这样,中国的更加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由希望和梦想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朱文通.李大钊年谱长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5]任弼时.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决定中国命运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案》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