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孝丽
社区社会组织是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实践社区良性治理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社区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协同力量,是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的基础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促进了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响着一个地区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按照民政部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部署要求,天津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围绕建立健全基层民主自治机制、扩大居民有序参与、打造社区特色文化、促进社区安定和谐的基本思路,以培育发展为基础,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发挥作用为根本,积极培育壮大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全市社区社会组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建立了管理体制。推行了社区社会组织“三级管理、两级备案”管理体制,将各类社区活动团队纳入社区组织体系,实行统一备案管理,明确了区县民政部门综合协调、街道(乡镇)指导推动、社区居委会直接备案、社区社会组织自律自治的职责,形成了以区县为主导、街道为主管、社区为主体的三级管理体系,增强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归属感、荣誉感,居民参与度逐年上升,社区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共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2万个,初步形成了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社区文体团队两大板块为主体、各类社区社会组织联动发展、经常化活动和集中展示相结合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运行机制。
二是建立了基础设施平台。各区县坚持把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作为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有效载体,将社区社会组织活动场所纳入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总体建设,紧紧抓住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和新建居住区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目前,全市93%的社区建有社区社会组织活动场所;在已建成的社区服务设施中,90%以上都设立了电脑室、阅览室、健身房、活动室等。同时,各区县还安排专项资金配置社区社会组织活动设备,添置了电脑、健身器材、乐器等办公设备和文体器材,为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服务居民开辟了场地、提供了保障。河北、南开、北辰等区在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中,加强社区社会组织阵地建设,努力使活动场地最大化。
三是建立了扶持培育机制。在制度建设上实现历史突破,出台了社会组织公益项目补贴政策,2012年首次直接对12个公益项目给予86万元补助,有力推动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滨海新区、和平、河西、西青等区县将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形成了扶持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市社团局,滨海新区、东丽区、西青区、武清区民政局先后建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作为孵化基地,通过专业培训、人才引进、项目设计和推动,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筹划能力和提供服务的实际水平。
四是建立了有效活动载体。着眼于社区的和谐稳定,从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入手,在融洽邻里关系、参与社区治理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全市8000余个社区文体团队,广泛组织居民开展歌咏、书画、戏曲、健身、武术、舞蹈、时装表演、棋牌、读书、摄影等20多个门类的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娱生活。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反映诉求、调解纠纷、维护治安、美化环境、移风易俗等社区管理活动,初步形成了社区事务大家议、大家管、大家干的氛围。在推行“三社联动”基层社会管理模式中,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建设者作用,把社区居民有序组织起来,关心、支持和参与社区管理,有效增强了居民自我管理的意识,拓宽了基层民主渠道,扩展了政府公共服务覆盖面。河东、红桥、宝坻等区县依托社区居民服务中心、社区群众诉求接待站、村便民服务站等社区社会组织,建立了基层社情民意反馈平台,畅通了居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全市3000余个红白理事会广泛活跃于农村社区,倡导村民新事新办、文明举丧。
五是建立了多元服务模式。立足居民需求,协助政府开展为老、托幼、医疗保健、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等多元化服务活动,延伸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触角,解决了社区居民的“燃眉之急”。在成立全国首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基础上,建立了四级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建成了110万志愿者参加的2751支志愿服务队,成为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补充力量。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利用植根基层的优势,努力发挥联系居民、组织居民、服务居民的“草根”作用。津南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引导40余万居民开展了“津南新风尚”活动;武清区在撤村建居后建立社区就业培训中心,培训居民4000余人次、推荐就业600余人;静海、宁河、蓟县等区县依托社区科技服务队为农户无偿传授养殖、种植技术,提高当地农民经济收入,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六是建立了党建工作机制。市和各区县相继成立了社会组织党工委,开展了全市基层社会组织建设年活动,制定了向社区社会组织党组派遣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实施方案,有效加强了党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核心领导。在基层实践中,依托街道工委和社区党组织,以“三有一化”为重点,团结骨干力量,丰富活动载体,带动了一大批党员参加社区社会组织活动,不断提升对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力和影响力。
当前,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矛盾调处、服务社会成员、促进和谐稳定的重要载体和动力之源。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重要组织支撑。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将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与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管理机制作为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四大重要目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要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2013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将加强社区建设,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队伍“三社联动”列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这些为加快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今后三年,天津市将遵循坚持党的领导、政府引导,以人为本、依法自治,重点扶持、全面发展,城乡统筹、有序培训,基层发动、分类管理的原则,着眼培育发展、规范管理、优化格局、健全体系,全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建设。
一是统一组建模式。这是规范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按照“1+n+x”社区社会组织组建模式,在每个街、乡(镇)建立1个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或服务中心),负责对社区社会组织引导、服务和管理;在每个社区建立若干个基本型社区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社区事务、慈善救助、文化体育、社区维权等;各社区根据居民构成,建立本社区特色型社区社会组织,形成街、乡、镇统一管理、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各社区类别齐全、各具特色、作用明显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格局。
二是强化扶持培育。这是发展壮大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手段。重点培育发展基本型社区社会组织,加强街、乡(镇)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为新组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所和设备,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援助和现场指导。要加快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建立社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长效机制。加大领军型社区社会组织和领军型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社会组织人才资源合作共建基地,积极倡导有能力的企业、专家学者与社区社会组织共建共营,参与社区管理服务。
三是规范管理体制。这是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直接向所在区县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实行统一备案,建立一级主体、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力争到2013年末,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率达到100%。加大对社区虚拟社会组织的引导培育和服务力度,适时出台相关办法。制定全市社区社会组织评价实施办法,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评价机制,实现评价结果与扶持政策有效衔接。
四是推动“三社联动”。这是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群众性、自益性、互助性、公益性、补充性的独特优势,强化分类指导,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建立“社工+义工”的社区志愿互助服务队伍,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志缘、趣缘、地缘相结合,推动“社区人”向“社区社团人”转变,实现服务社区、服务居民、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
五是增强服务效能。这是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本质要求。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草根”作用,在活跃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方面,组织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科普宣传等活动;在促进邻里和谐方面,开展矛盾调处、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活动;在扶危济困方面,组织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重病失能、外来人口等特殊群体的爱心捐赠和志愿服务;在反映群众诉求方面,搭建社情民意沟通平台,畅通居民反映诉求的渠道;在方便居民生活方面,组织与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性服务和互助服务;在维护社区稳定方面,组织预防犯罪和禁毒宣传、社区矫正、治安巡逻、法律咨询宣传等活动;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组织破除封建陋习、建立文明风尚、塑造地域文化等活动。
六是加强党建工作。这是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组织保障。巩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明确隶属关系,坚持在社区党委领导下,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扩大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面,加快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强化社区社会组织自我监管、自我完善,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动员社区社会组织中的广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和带动社区社会组织成员各展其长、服务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