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振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江西 南昌 330003)
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们就为自由而奋斗。虽然自由经常被一些人用来作为罪恶的借口,但是从根本上讲,人们并不是把自由作为奴役他人的根据,而是将自由作为一种真理去追求。《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1]294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对自由追求的明证。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自由的理念,多次提倡自由。自由主义也讲自由,但是西方国家经常用它来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坚决反对这种自由主义。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自由主义逐渐传入中国,并被一些人所接受和提倡。中国也有许多学者对中国近代的自由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学术界还多次召开关于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学术会议。但是,学者对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研究离不开西方的三种模式:一是德国思想家韦伯关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理论,即自由是一种工具、手段,还是一种价值、目的;二是英国思想家哈耶克关于两种自由秩序的理念,即英美式的自生的自由秩序和欧陆式的人为的自由秩序;三是英国思想家伯林关于两种自由概念的理解,即消极自由(免于束缚的自由)和积极自由(去做……的自由)。另外,学者在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标准、中国文化中有没有自由主义等问题上争论不休。一些学者看到了中国自由主义与西方自由主义之间的不同,索性提出了中国式的自由主义的概念。
判定一个人是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不仅在中国即使在西方也没有一个确定性的标准。一般而言,西方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信仰个人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制度化”。[2]135殷海光认为西方自由主义的标准太高,不适合于中国,因而提出中国自由主义的六条标准,即抨孔、提倡科学、追求民主、好尚自由、倾向进步、使用白话文,又指出中国的自由主义者只要符合其中的四条即可。[3]322以此观之,毛泽东似也可以列入自由主义者,特别是建国前毛泽东对黄炎培所说的要跳出历史周期率怪圈只有实行民主之语。但是,毛泽东明确反对自由主义,也没有人将毛泽东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看待。
自由主义虽然非常强调自由,但是其他非自由主义的思潮也强调自由。也就是说,并不是只有自由主义者讲自由,讲自由的并不都是自由主义者。作为主义的自由与作为一种价值追求的自由之间差别甚大,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摆脱束缚、奴役、压迫以及剥削而追求自由的愿望和要求,这种愿望和要求是个人正当的权利。毛泽东在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认识到了自由的价值,也提倡自由,并主张要造成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毛泽东提出自由的思想或理念,并不是说他就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因为自由的思想或理念,远在古希腊时期就被明确提出。自由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发展与人类自身的解放程度密切相关,并且具有时代性与阶级性。因此,社会主义有社会主义的自由,资本主义有资本主义的自由。
中国古代典籍也有自由一词,意为自由散漫,一般作为贬义词使用,与西方的自由一词有所差别。西方的自由一般指法律下的自由。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所反对的自由主义的各种表现,实际上与西方意义上的自由有所差别,而是中国文化中从古至今一直反对的一些自由。至于毛泽东所反对的西方国家妄图用自由主义颠覆中国把中国拖到混乱、落后状态的思想,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要坚决反对的。
毛泽东虽然反对自由主义,但并不是说毛泽东不讲自由。自由无处不在,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想、学术、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领域。不能简单地把自由看作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因为自由是人本能的解脱束缚的一种反映。正如毛泽东说,“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然而毛泽东又认为“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4]275因而他提出了多种关于自由的思想。
民主与自由的关系是相互的,但是在不同的自由秩序中有不同的侧重。一般而言,英美式的自由秩序有自由的传统,将民主看作一种手段,一种实现自由的手段。按阿克顿的话来说,就是“自由不是一种达到更高政治目的的工具”,“它本身就是最高的政治目的”。[5]20相对来讲,欧陆式自由秩序由于缺乏一定的自由传统作支撑,所以往往强调民主,几乎把民主本身作为一种目标,认为民主才是至高无上的。中国长期以来缺乏自由文化的熏陶,因此实施自由从强调民主开始。胡绳在《理性与自由》中认为民主的基本精神是自由。[6]这是胡绳想打通民主与自由的通道。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看待这个问题,指出中国要以民主促进自由,以自由促进民主。一方面,毛泽东认为民主的意义是人民要自由地支持政府和尽一切机会影响政府;[7]383另一方面,毛泽东认为没有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就不能实现“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革”。[8]1070毛泽东看到了自由促进民主、民主促进自由的相互关系。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不能忽略的,否则很容易使民主走向不正确的道路。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就是要在党内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是以毛泽东为领导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说,“我希望造成这么一种局面:就是又集中统一,又生动活泼,就是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9]451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中说“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9]456-457这个政治局面的愿景第一次明确载入九大修正的党章。后来,虽然十二大和十三大修正的党章曾将这个愿景取消,但是十四修正的党章又重新载入了这个愿景,一直为现在的党章所遵循。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的自由,是人类基本的自由,都被明确地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这也是建设一个宪政国家所必须的。毛泽东曾说,“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这几项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8]1070在这些自由中,毛泽东特别重视言论自由。他甚至指出要“给革命文艺家以充分民主自由”。[8]872他还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倾听党外人士的意见,给别人以说话的机会”,“即使说错了也是不要紧的。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8]809-810当然,言论自由也不是绝对的。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制度就是不许一切反革命分子有言论自由,而只许人民内部有这种自由。我们在人民内部,是允许舆论不一律的,这就是批评的自由,发表各种不同意见的自由,宣传有神论和宣传无神论(即唯物论)的自由”。[9]157
文化方面的自由,有利于促进民主的发展与进步。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民主的文化。1939年12月,毛泽东提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是民族化(包括旧形式)、民主化(包括统一战线)、科学化(包括各种科学)、大众化(鲁迅提出的口号,我们需要的)”。[10]149后来,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7]708毛泽东还说,给革命文艺家“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给他们以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我们的批评,也应该容许各种各色艺术品的自由竞争”。[8]869建国后,毛泽东还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这有利于防止文化专制主义的影响,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法国人贡斯当说:“不管现在的暴风雨看上去多么猛烈,自由将会出现在那个未来。”[11]253然而,争取自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既得利益集团会为了其私利妨碍人民争取自由,因此毛泽东一针见血地说,“自由是人民争来的,不是什么人恩赐的”。[8]1070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说,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托洛茨基派,对于中国的民主自由的每一个步骤,都竭尽全力来破坏,即使当中国和平统一、力争民主自由之时,腐朽反动的势力也会竭力破坏。[4]258
毛泽东提出的这些自由的理念虽然有些简单化,有些口号化,缺乏一定的学理研究,但是很容易被中国人民理解和接受,这也是中共能获得中国各种势力包括民主党派在内人士的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由的流行是中国面对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然而,自由又是人本能的一种反映。当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争取自由之时,一些自由散漫等不好的因素开始渗入党内,毛泽东为了把党建设成一个坚强的革命团体,明确提出反对自由主义的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一文是毛泽东在1937年9月7日发表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
毛泽东在此文中,利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把自由主义看作人类进步的一个对立面,把一切错误、反动的东西都归于自由主义之列。毛泽东不仅列举了自由主义在十一个方面的具体表现,而且还分析了其存在的深刻根源。他将其归因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毛泽东认为正是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导致了党内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毛泽东拿马克思主义的武器批判自由主义,认为自由主义以抽象的教条看待马克思主义原则,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和马克思主义有着根本冲突,因而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最后,毛泽东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一切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共产党员团结起来,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7]359-361
自由主义来源于西方,是资产阶级摧毁专制主义的一把武器,通过法国大革命传播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一些中国人也拿起了自由主义的武器。但是,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国的自由主义与西方的自由主义有所区别。从学术角度来讲,毛泽东所列举的自由主义的表现实际上是中国文化中自古所反对一些中国式的自由散漫的表现,与西方自由主义不相干。要把党建设成一个具有严密组织性纪律性的革命政党,毛泽东反对自由散漫的自由主义是必须的。因为它同党联系群众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纪律不相容,并且破坏着党内的团结。
当然,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并不是排斥一切自由主义者,如果一些自由主义者想和中共联合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中共还是欢迎的。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集中了全党的智慧,统一了全党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它指出,中共“对于党外的小资产阶级群众,应该在坚决地广泛地联合他们的基础上,一方面给以宽大的待遇,在不妨碍对敌斗争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条件下,容许其自由主义的思想和作风的存在”。[8]992在文化教育政策方面,毛泽东也容许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教育家、文化人、记者、学者、技术家来根据地和共产党人合作,办学、办报、做事。[7]768
然而,毛泽东坚决反对那些危害党和中国人民利益的自由主义者。在解放战争后期,一些自由主义者希望中国人民接受美国和国民党的和平。毛泽东就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指出,“中国的许多自由主义分子,亦即旧民主主义分子,亦即杜鲁门、马歇尔、艾奇逊、司徒雷登们所瞩望的和经常企图争取的所谓‘民主个人主义’的拥护者们之所以往往陷入被动地位,对问题的观察往往不正确——对美国统治者的观察往往不正确,对国民党的观察往往不正确,对苏联的观察往往不正确,对中国共产党的观察也往往不正确”,[12]1487“那些近视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听着,艾奇逊在给你们上课了,艾奇逊是你们的好教员。你们所设想的美国的仁义道德,已被艾奇逊一扫而空”,[12]1495“中国人之所以应当感谢艾奇逊,又不但因为艾奇逊公开地宣称,他们要招收中国的所谓‘民主个人主义’分子,组织美国的第五纵队,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12]1509
国民党的领袖蒋介石也反对自由主义,但是蒋介石与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的思想又不一样。蒋介石是想通过反对自由主义来建立他的独裁体制,而这是毛泽东所反对的。1943年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在反对共产主义的同时反对自由主义,认为自由主义不适合于中国,竭力宣扬法西斯主义。蒋介石认为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一样,对中国文化都是“只求其变而不知其常”,对西洋文化都是“只仿其形迹,而不求其精义以裨益中国的国计民生的”,而两者之争是“英美思想与苏俄思想的对立”。于是,蒋介石认为这些学说“不仅不切于中国的国计民生,违反了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而且根本上忘记了他是一个中国人,失去了要为中国而学亦要为中国而用的立场”。[13]71-73蒋介石的目的是扩大国民党,建立独裁统治,即“中国国民党对党员只要求其行动不违背党的纪律,不违反三民主义的原理,而对其个人思想的自由,则不加严格的限制。所以中国国民党里面,有曾为国家主义者,或自由主义者,或共产主义者,或无政府主义者,凡是向来政见不同的人士,即令其曾为政敌,只要他一旦信奉三民主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乃即毫无芥蒂,亦不问其既往如何”。[13]89
《中国之命运》发表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陈伯达等人对其进行批判,并点明其“反对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实际上主张买办的封建的法西斯主义或新专制主义(虽然形式上仍戴着“三民主义”的帽子)”。陈伯达还说,在一定条件下自由主义者可以和共产主义合作,即“中国还有其他一部分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主义者,他们的思想都反映了一定的阶级或阶层,而根据其需要,也可能在一定时候及一定问题上和共产主义形成一定的合作”。[14]1、14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共成为执政党。毛泽东在党内反对自由主义的思想并没有停止。他说,“反对自由主义是长期的,党内自由主义也还不少”,并且指出共产党员“一定要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绝对平均主义和自由主义,否则就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9]460反对自由主义本身并没有错误,但是由于受到恶劣的国际形势和左倾错误的影响,毛泽东逐渐发生了对党员性质的错误的认识。他说,“我党有大批的知识分子新党员(青年团员就更多),其中有一部分确实具有相当严重的修正主义思想。他们欣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反对党的领导”;又说,在共产党内部,一部分人有修正主义或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思想,向往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否定一切。[9]423-424这些认识使毛泽东的思想不断走上左倾,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总的来看,自由主义提倡自由,但是与作为思想的自由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自由思想,但是在学理上探索不足,导致他建国后在自由问题上出现一些失误。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起初反对的自由主义是中国文化中固有的散漫、无纪律的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没有关系。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反对的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或国内一些反动势力妄图损害党和中国人民利益的自由主义,已经不是人类所追求的作为价值的自由。在建国初期,他在党内反对自由主义,实际上是他将反映敌我矛盾的阶级斗争应用于党内,致使阶级斗争不断扩大化,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痛定思痛,我们既要认真理清作为思想的自由与作为主义的自由之间的关系,又要认真理清有一些合理因素的自由主义与损害党和中国人民利益的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美]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M].崔志海、葛夫平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3]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册[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8.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英]阿克顿.自由史论[M].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6]胡绳.理性与自由——文化思想批判论文集:[M].上海:华夏书店,1949.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1][法]邦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M].阎克文、刘满贵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蒋中正.中国之命运[M].重庆:正中书局,1944.
[14]解放社.评中国之命运[M].华北:新华书店,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