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芳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江苏 南京 210001)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应用的广泛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新兴的社会领域和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社会正在逐步形成。虚拟社会是一种具有“亚社会性质”的社会形态,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行为习惯,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对党的建设而言,网络虚拟社会的客观存在也深刻影响着党建工作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模式,使得在传统的现实党建系统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相对独立的虚拟党建形态。本研究的立足点即是要探寻虚拟党建和现实党建之异同,为构建一个贯通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党建运行工作新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有关虚拟党建,学术界尚且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目前标注"虚拟党建"名称的包括建立网络党支部,设立网络信箱,建立党建网站,在网上开通党建论坛、党建咨询、党建课程,进行信息发布、党务公开等等。这里虚拟党建往往被等同于“数字化党建管理系统”,诚然,这些都属于党的建设的范畴,但只是将传统党建运行模式运用数字化进行操作管理,虚拟党建的内涵远非这些,它是党的建设的全部内涵在网络虚拟世界的延伸。
在20世纪60年代,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提出,在客观物质的或物理的世界(世界1)和人的精神活动世界(世界2)之外,存在着另一个客观的世界(世界3):一个人类精神活动的产品即客观知识、思想成果和科学理论所组成的世界。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学术界普遍认为,在波普尔指出的三个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既不同于世界1、世界2和世界3,而又与它们有着密切关系的独立的世界4,即虚拟世界,它存在于世界1、世界2和世界3之间,具有中介性、主体性、智能性、虚拟性。
比照哲学界4个世界的划分,党的建设也存在着类似的四种形态:其一,可以感知可以会见的真实的党建个体、党的组织以及在一定地域一定空间开展的真实的党建活动;其二是有关党建工作的精神活动;其三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党建精神活动的产品如党建知识、党建思想和党建理论成果等等。这样的划分与党的五大建设并不矛盾,只是视角不同。在网络技术应用以前,人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之中,上述党建活动是那种可以确证的存在,其真实性触手可及,这里称之为“现实党建”。而在网络技术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上述三种形态也可以通过网络虚拟世界来进行,这样就存在着一个党的建设的第四种形态即“虚拟党建”,它贯穿于传统党建各个方面,是由现实党建派生而来的,是现实党建在信息传播、工作方式和工作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在网络信息时代,两者密不可分,共同建构党的建设。可见,“数字化党建管理系统”仅仅是虚拟党建极小的一个部分,研究虚拟党建应该将其内涵在党建领域作更广泛的拓展。
当然,现实党建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现实党建是指包括虚拟党建在内的整个党的建设,狭义的现实党建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党的建设,即不包括网络世界的党建形态。本文在狭义上使用"现实党建"这一概念,“虚拟党建”则专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党建。提出“虚拟党建”这一概念意在指出,面对迅速发展的虚拟网络世界,党建工作不能做时代的尾巴,处处被虚拟世界所牵制,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开展虚拟党建,把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向虚拟世界延伸,并构建贯通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以达到建成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为此,先要准确分析和把握虚拟党建和现实党建的关联和差异。
虚拟党建与现实党建共同构成网络时代完整的党建系统,虚拟党建使现实党建更加方便快捷,现实党建则是虚拟党建的最终归属,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把握两个党建系统的差异性是做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基础。
其一,信息传播的介质不同。党的建设伴随着大量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虚拟党建的信息传播借助的是现代网络技术,现实党建的信息传播则是借助于电话电视信件等传统媒介。其二,信息的传播方向不同。现实党建的信息传播大多采取自上而下的单向方式,而虚拟党建的信息传播则是多向的,既有自上而下的传播,也有自下而上的传播,还有信息在管理层或者民众之间的横向传播。其三,信息传播的可控性不同。由于网络社会具有开放性、无边界性,因而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虚拟党建也具有开放性特征。传统党建的信息往往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如党内高层、党员内部,传播范围具有可控性,但虚拟党建信息一经发布,则面向全体网民,不可回收不可控制。其四,民众的参与程度不同。在现实党建中,非党员群众往往并不了解党建、置身于党建之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则大大拓展了民众参与国家事务、监督干部行为的空间。从参与的广度上来说,虚拟党建的受众身份不受任何年龄、身份和地域的限制,全体网民都可以参与党建事业;从参与的深度上来说,网民可以持续地关注并推进党的建设。因而,相比现实党建,虚拟党建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其一,信息的传播速度不同。虚拟党建借助计算机电子技术,信息可以以数字化的速度迅速传播,相比传统党建而言,其信息传播速度要迅捷得多。其二,民众的反应速度不同。在虚拟论坛或者微博发布一个信息,可以立刻引来大量围观和跟帖,网民甚至抱团立刻开始某项行动,比如开展对某官员的人肉搜索。而在现实世界,民众组织集体行动则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其三,管理层的反应速度不同。过去一个信访问题拖上几年并不鲜见,而虚拟世界的党建问题则将解决问题的速度大大缩短,并且管理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具有虚拟党建标本意义的周久耕"天价烟"事件,从被曝光到江宁区纪委调查立案历时2个多月。“表哥”杨达才事件从网友曝光到陕西省纪委着手调查历时4天,26天后立案。“房叔”蔡彬事件被爆料后,2天后番禺区纪委即开始调查,14天立案。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被爆料后,重庆市纪委第二天即开始核实,63小时后,雷被免职并被立案调查。虚拟党建的反应速度比现实党建要灵敏快捷得多。
按照具体内容来看,党的建设包含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应该说,在这五个方面,虚拟党建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信息传播方面,但现实党建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因为虚拟社会的问题最终要在现实社会中才能加以解决,所以虚拟党建永远都不可能完全替代现实党建,现实党建的真实性存在即是其胜于虚拟党建的比较优势。但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网络党建事件可以看出,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虚拟党建的地位正日益上升,大有超越现实党建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官员近一半来自网络举报,凸显出现实党建中纪检监察部门的尴尬和不力。究其原因,至少有三:其一,在举报人保护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网络举报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其二,网络传播的及时性交互性便于迅速形成一个舆论热点,汇集网民的集体力量参与其中;其三,网上舆论可对相关部门形成压力,促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从笔者对党群关系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群众意见最大的正是少数领导干部的贪污腐化问题,它严重损害着党的形象、腐蚀着党的肌体,成为建成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致命硬伤。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述:“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1]可见,在党的五大建设中,目前反腐倡廉建设最为紧迫,而虚拟社会的特点和优势使得虚拟党建在这一领域大有可为。
在传统党建中,相关党的工作部门往往控制着信息的流向和范围,起着主导作用。目前就总体而言,管理层仍然主导着事件的发展方向。但在网络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条件下,这种由管理层主导的格局开始被打破。在周久耕事件发生8天之后,有关工作人员曾告诉记者,“网上的有些东西是不能信的。”但结果却查出周严重违法违纪,被判刑11年。杨达才事件由于钓鱼岛紧张形势被冲淡,9月17日,《钱江晚报》刊文《局长天天在正常上班》使得舆情再掀高潮,该消息被凤凰网转载后点击量高达33913人次。4天后,陕西省纪委才在其官方网站秦风网发布了杨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的消息。这是网络监督的胜利,也是网民的胜利。此般由民众推着官员推着政府前进的事例已屡屡发生。梳理近年来的系列网络党建事件,大体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网络举报——网民参与形成舆论热点——被举报人或者相关人否认/求情/威胁——相关部门展开调查——举报内容被证实、被举报人被查处——网民举报系列相关事件——舆论关注度降低”。从事件发生到解决的过程中,网民的信息披露常常起着主导作用,而每一个事件的查实与处理又带动更多网民采用网络方式进行举报。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指出:“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是信息。”[2]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权力。因而,由信息量不同而导致的主导力量的差异乃是虚拟党建和现实党建的本质区别。
虚拟党建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但在反腐倡廉建设领域,其影响力更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具有三大效应。
蝴蝶效应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常见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比喻不起眼的一个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现实党建中,官员的落马要么是出于民众锲而不舍的告发,要么是由于重大过失而暴露。而在虚拟党建中,由一件小事迁出官员贪腐问题已经屡见不鲜,周久耕因为一句话引起民怨而倒掉,杨达才因为一个不恰当的微笑激起民愤而下马。
一是网络曝光形式的示范效应。2008年周久耕天价烟事件在全国引起轰动,近年来,类似的轰动事件越来越来频繁,一批贪腐官员被网络曝光。杨达才事件后,网友开启“扒表”热潮,福建交通厅厅长李德金、兰州市长袁占亭都曾被爆佩戴名表。“扒表哥”自称研究过上千名官员戴的手表,发现戴豪表的官员有300多位,已经对外公布了90多位官员的豪表。[3]房叔事件披露后,网上又掀起“扒房”热潮,房妹、房姐、房婶、房嫂、房爷等相继被曝光,并带出一系列“户多多”事件。
二是从生活细节质疑官员收入的示范效应。官员的工资福利收入在全社会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但这样的收入并不足以支撑奢侈消费。一般而言,官员的日常消费行为可以体现其收入水平,网民以此为突破口而大胆质疑并屡屡应验。从周久耕1500元一包的"九五至尊",到杨达才13万元的名表,再到房姐房爷动辄数十万几百万元的房产,网民们正越来越多地把官员们的生活细节纳入监督视野。
其一是管理层态度的改变。面对虚拟社会的发展,管理者也曾对一些事件采取傲慢甚至隐瞒态度。但网络民意的汇集发酵,不断倒逼管理层转而迅速积极地采取应对之策,调查核实并及时处理。其二是被曝光官员态度的改变。2011年,官场雷语频发,2012年则相对减少,被曝光者也较少谩骂推脱,有的还开始与媒体互动。先不论事情本身的对错,积极面对至少也是一种进步。其三是对其他官员的警示效应。“过去不怕控告怕登报,现在最怕网络曝光”。微博上还流行起“官场新警示”:“开会发言不抽名烟;出席会议不戴名表;基层视察不打雨伞;灾难发生不露笑容;突发事件不当新闻发言人”,[4]虽是调侃戏谑,但形象地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事件给干部带来的压力与转变,其四是官场规则的改变。十八大后,新一届领导集体高调反腐,加大查处力度,惩治一批官员。“八项规定”皆以小节为切入点狠抓作风建设,并且"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效果显著,深入人心。这些改变虽不能完全归功于网民,但其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虚拟党建是党的建设的全部内涵在网络虚拟世界的延伸,它与现实党建共同构成网络时代完整的党建系统。相比现实党建,虚拟党建在系统的开放程度、反应速度上具有显著优势,这些优势又使其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从近年来贪腐案件的线索来源看,网民的力量几乎等同于所有国家纪检、监察、反贪部门的总和。为此,要增强党的纯洁性,必须充分发挥虚拟党建的作用。
而虚拟党建并不能替代现实党建。虚拟党建有其深刻的现实根源,它来源于现实,是现实问题在虚拟领域的反映,而其问题的解决也最终要回到现实。而在现代政治制度中,体制内外的监督是有效监督的两个方面,网络监督属于体制外监督,无法替代现实的制度约束,两者相互补充而不能取代。
在网络信息时代,需要树立“虚拟党建”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将虚拟党建纳入党建系统,使其和现实党建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构建贯通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党建运行机制。为此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树立公开、公正、民主、平等、法治的党建理念,这是建立良性党建机制的前提;二是深入研究新媒体的运行规律,构建健康的舆论引导机制,这是新机制良性运行的基础;三是加强网络管理和立法工作,形成有序的网络社会参与机制,这是新机制良性运行的保障;四是抓紧进行反贪立法,包括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化被动为主动,这是新机制良性运行的关键;五是建立检举人的保护和奖励机制,真正“让人民起来负责,让人民监督政府”,这是新机制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动力所在。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http://www.xj.xinhuanet.com2 - 11/19/c_113722546.html.
[2]张春华.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A].托夫勒.权力的转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6.
[3]“扒表哥”为啥爱扒表[N].现代快报,2012-09-07(A4).
[4]网上流行“官场新警示”:开会不抽名烟 不戴名表.http://www.bjd.com.cn/10jsxw/201110/03/t20111003_113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