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价值观的跟踪调查与思考*
——兼与“体改班”学员的比较研究

2013-01-30 02:12龚正荣杜星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人民警察警务公安

□龚正荣,杜星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

公安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价值观的跟踪调查与思考*
——兼与“体改班”学员的比较研究

□龚正荣,杜星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

本文着重从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与“体改班”学员进行比较,调查表明:思想政治素质方面,“体改班”学员政治意识更强;职业价值观方面,两者各有特点;警务化管理方面,公安大学生更加自觉。建议与对策:强化“忠诚”文化教育,实现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拓展学生心理素质,疏通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接受渠道;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加强和改进警务化管理。

公安院校大学生;体改班学员;职业价值观;思想政治素质;跟踪调查

党的十八大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理想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秩序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行为规范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和依据,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核心价值追求,是人民警察最基本的价值判断和共同的理想信念。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卓越警务人才的摇篮,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安院校的人文精神必须与警察职业精神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公安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价值观状况,并全面考察招录体制改革后招收的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倾向,笔者对浙江警察学院2006级公安大学生和2010级“体改班”学员①分别进行了从入校到毕业两次不同时间窗口的跟踪问卷调查,并对四组数据作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从中研究公安大学生与“体改班”学员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职业倾向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情况及其差异,旨在为深化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探索和完善两种不同类型的警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总结。

一、公安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价值观②的调查数据分析

(一)思想政治素质总体良好,但消极因素有所发展。政治素质是人民警察必备的首要素质,是人民警察素质的核心。调查显示,公安大学生把“政治素质”(40.4%)作为其应具备的首项基本素质,其次才是 “业务素质”(31.2%)和 “社会活动能力”(15.2%)等。公安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清晰正确,但消极观念也有所抬头。在世界观问题上,认为“应该是唯物的、辩证的、发展的”比例从84.7%下降到78.23%,降低了6.47%;“虚无缥缈,说不清楚”的比例从15.3%上升到21.77%,增加了6.47%。在人生观问题上,认为“应该积极进取、厚德载物,为人民服务”的比例从87.5%下降到64.63%,降低了22.87%;认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比例从3.4%上升到13.61%,增加了10.21%;认为“空洞乏味、人生无常”的比例从4.4%上升到12.24%,增加了7.84%。另外,大多数公安大学生入党动机纯正,出于“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比例为60.6%,但也有一部分人存在功利性倾向,认为入党是“分配和竞争的需要,从内心来说无所谓”的比例为22.7%。

(二)职业价值观逐步形成,职业定位基本准确。

1.对警察职业的风险有较充分的思想准备。警察职业素有“高负荷”、“高应激”、“高风险”的“三高”特点,也是和平时期最具危险性的职业。调查显示,公安大学生对于“公安职业的风险性评估”,认为“很辛苦,应有无私奉献精神准备”的比例从56.8%上升到70.07%,增加了13.27%;“没想过,到时再说”的比例从17.1%下降到5.44%,降低了11.66%;认为“很危险,要有牺牲(献身)的准备”和“没有太多危险,用不着大惊小怪”的比例保持基本稳定。这说明公安大学生对职业环境的艰苦性、危险性有清醒和理性的认识,能够客观、坦然地面对职业道路上的风险与挑战,并做好了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

2.对警察职业的预期积极而理性,职业定位基本准确。调查显示,公安大学生对“警察职业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的回答,选择“崇高的职业,正义的化身”的比例从26.9%上升到38.1%,增加了11.2%;而出于“工作稳定”的比例从52.8%下降到47.62%,下降了5.18%,但仍是主要因素。这说明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更趋理性与务实,既崇尚正义事业,也追求物质利益,希望工作稳定有保障。在报考动机方面,出于“热爱公安事业,立志从警”的比例从20.7%上升到31.29%,增加了10.59%;“父母、亲友的主意和影响”的比例保持在25%左右。这说明尽管一部分公安大学生报考警察是受到家庭的影响,而非自己的主意,但是经过几年的警校教育和实习锻炼之后,他们对警察职业有了更切身的体会,立警信念更加坚定,职业定位更加明确。

3.对自身警察职业能力较为自信。调查显示,在被问及是否喜欢警察职业时,“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占了绝大多数,比例分别从57.9%和18.2%上升到61.9%和19.05%。这说明公安大学生热爱公安事业,对做好公安工作有极大的热情。在对自身的评价方面,“实践能力”、“严谨态度”、“心理素质”、“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六项指标的“较满意”比例在第二次调查中呈现出一致性,都介于72%-75%之间,大大高于第一次调查的“较满意”比例。这说明经过几年的警校学习和警务实践,公安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对胜任未来工作充满信心。

(三)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初步确立,警察意识显著增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安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警察文化的精髓,是人民警察的精神之魂。调查显示,公安大学生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基本确立,警察意识显著增强。

1.忠诚。“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调查显示,公安大学生认为警察“无条件地接受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和我对党组织的绝对服从”的比例从25.9%上升到34.69%,增加了8.79%;认为“警察应该更忠于国家和人民”和“警察应忠于自己的职业操守”的比例分别是30.61%和25.85%。这说明公安大学生对“四个忠诚”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党的忠诚度明显提高。

2.为民。“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执法为民,这是人民警察的宗旨理念。调查显示,在对警察价值的认知方面,69.8%的公安大学生认为警察“能除暴安良,坚持正义,为人民服务”。在对待城市平民、下岗工人、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态度上,认为“人民警察爱人民,对老百姓有深厚的感情”的比例是36.1%,“同情,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比例是55.1%。在群众工作方面,当群众提意见而且态度粗暴时,选择“不计较对方态度,耐心解释”的比例为61.22%。

3.公正。“公正”,就是公正执法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调查显示,对于 “司法不公正的根源”,49.3%的公安大学生认为是“法制体系不完善,监督不力”;认为是“执法环境问题”的比例从11.2%上升到24.49%,增加了13.29%;而认为是“地方或部门庇护”的比例则从28.4%下降到15.65%,降低了12.75%。当在执法中产生权与法冲突时,认为“法大于权,法律至上”的比例从55.9%上升到57.14%,增加了1.24%;认为应该“回避矛盾,灵活处理”的比例从37.2%下降到33.33%,降低了3.87%。这些说明公安大学生对司法不公等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能够正确处理权与法的关系。

4.廉洁。“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这是人民警察的基本操守和道德底线。虽然调查问卷没有过多地涉及廉洁问题,但公安大学生对利益关系和奉献精神等问题的认识,仍然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的职业操守。在处理利益关系方面,76.5%的公安大学生表示“不放弃自己应得利益,但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群体”,认为应该“大公无私,牺牲个人利益”的占14.1%。关于警察的奉献精神,41.9%的公安大学生认为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应无私的奉献”,把奉献看做是“公安职业的特点和自己的价值趋向”的占57.3%。

(四)警务化管理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成效明显。调查显示,公安大学生对警务化管理的重要性有高度的共识,认为警务化管理能够“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纪律作风,很有必要”的比例在两次调查中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分别为56.5%和56.46%。但公安大学生自觉接受并真正认同警务化管理则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认为警务化管理“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纪律意识、团队精神,乐于接受”的比例从28.3%上升到56.46%,增加了28.16%;而“说不清楚,从内心上讲不愿意,但既然选择了这所学校相信以后能适应”的比例则从51.8%%下降到27.89%,降低了23.91%;对“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认同从12.3%上升到22.45%,增加了10.15%。可见,公安大学生对警务化管理的接受程度大幅增加,警务化管理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二、与“体改班”学员的若干比较③

“先入学再入警”的公安大学生与“先入警再入学”的“体改班”学员相比,有某些共同特征,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笔者着重从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对两者作比较分析。

(一)思想政治素质方面,“体改班”学员政治意识更强。有65%的“体改班”学员把“政治素质”作为其应具备的首要基本素质,而公安大学生该项比例仅为40.4%。在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体改班”学员比公安大学生更加积极明确,认为“应该是唯物的、辩证的、发展的”比例从80.45%上升到92%,增加了11.55%,“虚无缥缈,说不清楚”的比例从17.57%下降到7%,减少了10.57%,认为“应该积极进取、厚德载物,为人民服务”的比例从85.64%上升到93%,增加了7.36%。在入党动机方面,“体改班”学员要比公安大学生更加纯正,出于“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比例前者(80%)比后者(60.6%)多19.4%,而认为入党是“分配和竞争的需要,从内心来说无所谓”的功利性倾向的比例前者(11%)比后者(22.7%)少11.7%。

(二)职业价值观方面,两者各有特点。

1.对警察职业的风险性评估方面,公安大学生思想准备更加充分。“体改班”学员认为“很辛苦,应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准备”的比例从78.27%降低到69%,而公安大学生该项比例则是上升的,从56.8%增加到70.07%。这说明对于公安工作艰苦性的认识,两者存在差异。同样,对于公安工作危险性的认识,两者也出现了反方向的比例变化,“体改班”学员认为“很危险,要有牺牲(献身)的准备”的比例从14.07%上升到22%,增加了7.93%,而公安大学生该项比例则略有下降。

2.立警信念方面,“体改班”学员比公安大学生更加坚定。对于“警察职业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体改班”学员选择“崇高的职业,正义的化身”的比例为54%,而后者仅为38.1%。相反,出于“工作稳定”的比例前者为33%,后者为47.62%。

3.从警动机方面,“体改班”学员自主性更强。在报考动机方面,公安大学生受“父母、亲友的主意和影响”要明显高于体改班学员,前者该项比例为25.85%,而后者仅为9.97%。体改班学员出于“热爱公安事业,立志从警”的比例为42.46%,而公安大学生该项比例为31.29%。这也反映出“体改班”学员的从警选择是比较自主的,他们中的多数人有过求职经历,当千军万马过了独木桥后,成功的艰辛和胜利的喜悦使他们格外珍惜这份成就和荣誉,因此也对现在的公务员身份和未来的公安工作更加珍惜和热爱。

4.从警愿望和职业理想方面,双方各有特点。体改班学员的政治抱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努力工作,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比例为51.87%,而公安大学生该项比例仅为33.2%。相反,选择“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实实在在做点事”的比例,公安大学生为61.22%,“体改班”学员仅为36.66%。在被问及是否喜欢警察职业时,“体改班”学员选择“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的比例均为39.06%。公安大学生则不尽相同,“比较喜欢”的占57.9%,“非常喜欢”的占18.2%。

(三)警务化管理方面,公安大学生更加自觉。对于警务化管理的重要性,公安大学生在两次调查中的认识是一致的,认为警务化管理能够“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纪律作风,很有必要”的比例,分别为56.5%和56.46%。“体改班”学员则有一个提升的过程,从44.84%增加到65%。但对于警务化管理的自觉接受并真正认同,公安大学生和“体改班”学员都经历了一个从刚开始的不适应、被动接受到后来的主动适应、乐于接受的过程,前者认为警务化管理“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纪律意识、团队精神,乐于接受”的比例从28.3%上升到56.46%;而“说不清楚,从内心上讲不愿意,但既然选择了这所学校相信以后能适应”的比例则从51.8%%下降到27.89%。后者则分别从39.51%上升到52%,从40.24%下降到31%。总的来看,公安大学生比“体改班”学员更愿意接受警务化管理。

基本结论:无论从思想政治表现还是对职业价值观的认同度看,公安大学生与“体改班”学员总体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从警动机、职业定位、政治素质、价值观倾向等方面,“体改班”学员明显更加理性、自主和坚定;在风险预期、职业稳定性预期、警务化管理等方面,公安大学生的自觉性程度明显高于体改班学员。总的来说,“体改班”学员更加理性和自主,公安大学生不稳定性因素更多,可塑性更大。笔者对体改班学员毕业后的工作情况也作了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评价普遍较高,与公安大学生差异不大。相反,他们在综合素质、职业认同感和思想成熟度等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会更强些。因此,笔者认为,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成效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三、建议与对策

以上的调查数据分析和多年的警务教育实践表明,无论是公安大学生还是“体改班”学员,其警察职业价值观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公安院校培养的人才符合基层公安机关的发展需要,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肯定。但是,随着社会多元发展和90后学生入警,公安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也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在如何改进教育管理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问题。限于篇幅,在此,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安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作几点思考。

(一)强化“忠诚”文化教育,实现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忠诚”是人民警察的基本政治品质,也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公安院校必须始终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的办学方针,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公安事业”的忠诚品质。首先,开设忠诚文化教育核心课程。编撰体现警察职业特质的“忠诚文化理论与实践”系列教材,形成政治建警、文化育人的品牌学科,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其次,建设以忠诚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通过以忠诚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和以实训实习为主体的实践性教育,将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使学生逐步形成对忠诚文化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实现忠诚教育的人格化、生活化,最终转化为内在的政治责任和职业道德。再次,提高入警的品格门槛,实施招录忠诚度测试。入警动机和意愿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学生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入警动机不纯、功利化倾向明显已经成为影响学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要着力提升学生从警动机与职业价值观的匹配度,尝试在招录面试时与心理测试相结合,增加忠诚度测试,尽量淘汰那些不愿从警或功利化倾向明显的学生。最后,建立多元协同的全员育人机制。在施教的力量上,实行院领导-学管干部-老师-家长-用人单位“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尤其要强化对青年教师价值观的引导和言行的示范作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学校—家长共育机制,发挥家庭在学生警察职业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在培育的过程中,要增强始学教育-课堂教育-实习教育-毕业教育的协同性,尤其要重视实习阶段学生情感体验对其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作用以及师傅对徒弟行为规范的导向作用,优选实习指导教官,规范学生实习工作标准化管理。

(二)拓展学生心理素质,疏通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接受渠道。职业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接受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心理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心理素质拓展就是根据公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拓展体验、团队辅导和理论教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警察意识,增强对自身的了解和职业定位,将学生本能的从警动机、价值观念转化为理想信念和自觉行为。首先,培养自我教育的意识,优化接受主体对职业价值观的接受心理。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评价自己和反省自己,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努力目标和职业规划,要让学生懂得从警是自己的正确选择,要珍惜这一选择。其次,提高心理素质,为职业价值观教育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通过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开放、竞争、自信、机智、勇猛、刚强的心理素养,锤炼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战斗精神,增强其抗挫折能力和自我突破能力,使学生对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转化为情感认同、上升为坚定信念。最后,实践育人,知行合一。学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要把高高在上的警察核心价值观体系落地生根,转化为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和目标管理项目,从而不断强化和巩固学生的职业观念、习惯养成和行为规范,使警察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忠诚从诚信、守信的行为规范入手,为民从为学校、老师、家长主动服务做起,公正从给老师评价打分、同学综合考评做起,廉洁从自身的生活养成、作风操行、与人交往做起,通过一系列“铸警魂、践宗旨”的实践活动来锤炼意志,磨练品格,确立信念。

(三)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加强和改进警务化管理。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但长期以来学生对警务化管理的抵触心理从未消除。调查表明,警务化管理是让学生“爱恨有加”的矛盾体。其实,管理只是手段,学生优良警察素质的养成才是目的。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应该顺应实际发展的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教育、管理、服务三者的有机结合,使警务化管理更贴近学生主体,更切合警务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传统的警务化管理理念强调对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生成为被管理者,这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和对警务化管理的抵触。因此,学生管理部门和广大学管干部应改变过去“管理教育”学生的片面认识,变管理为“服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时常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愿望,在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过程中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警务化管理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学生参与警务化管理的积极性越高、主动性越强,警务化管理的成效就越好。尤其是“体改班”的学员,他们的社会化程度更高,受社会的影响更大,管理更要强调个性化和人性化。那种压制学生、居高临下的警务化管理是没有生命力的,既束缚住了学生的创新活力,又使得学生更加抵触和反感。因此,学校应该在警务化管理之下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相信学生的自立性,支持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有贡献的事。同时,应广开言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对警务化管理提出自己理性的建议,做警务化管理的主人。此外,还要注意学生实习期间警务化管理的延续性和学养一致性问题,防止“放羊”效应的持续发生,探索有效的实习生管理方法,强化实习阶段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管理模式。最后,要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治生先治长”,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警务化管理中的先锋示范和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选拔学生干部首先要重视品行和自律,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选出认同度高和值得信赖的人。要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让学生们参与学生干部民主测评,考核其公信度,并作为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之一,以此强化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杜绝出现以权谋私的不良风气。

注释

①注:本文所提“公安大学生”是指全日制高中毕业生源的大学生,“体改班”学员是指招录体制改革后招收的大学生学员。

②本文的“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内涵指向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一致,即“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③“体改班”学员调查数据引自龚正荣、吴育哲、金朝俊:载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学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价值观的跟踪调查与思考》,《公安教育》,2012年第2期。

(责任编辑:荣华)

D631

A

1674-3040(2013)04-0104-05

2013-04-24

龚正荣,浙江警察学院社科部副教授;杜星,法学硕士,2011级“体改班”学员,科研助理。

*本文系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公安政法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项目编号Y20122596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人民警察警务公安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致敬 中国人民警察
河南警察学院隆重庆祝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每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环球警务专访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