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冀萍 孙卫平
(1.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信息学院,海口 570216;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儋州 571737)
疫情直报系统在动物防疫中的应用
刘冀萍1孙卫平2
(1.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信息学院,海口 570216;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儋州 571737)
本文阐述我国在动物疫情监测方面采取的一些管理办法与实施策略,建立完善动物疫情直报系统是现代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措施;并介绍了目前我国在疫情监测和直报应用方面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文中亦阐述了动物疫情直报系统的应用效果及疫情质量评价。
疫情直报系统 动物防疫 信息质量评价
近2年来,动物疫情不断涌出,如禽流感、猪链球菌病,且大多为人畜共患病,动物传染病不仅严重危害畜牧业安全,还给畜牧业带来经济损失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2004年一些国家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国局部地区也出现了暴发流行,疫情的范围迅速扩大、疫点数不断增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人员感染死亡。监督防控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农业部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第26条、36条、42条等,多次提及人畜共患病,并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作为重点加以提及。农业部和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24字防控方针,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强化组织领导,正确分析疫情形势,抓好应急处置,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应对突发疫情,打赢了禽流感狙击战,维护了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之所以取得这些成果,就是早在2004年1月1日起,全国启动了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2004年4月正式启用。该系统通过现代通信手段,在国家→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网,并将信息网络向乡(镇)和城镇社区延伸,形成了纵横贯通的信息报告网络,在全国建立了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是国家传染病报告与监测的主渠道。网络直报系统的建立促进了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也对监测系统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2009年5月至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赴河北、河南,内蒙古、吉林,陕西、四川等六省区对畜牧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畜牧业发展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其中关于动物疫病传染问题讲到:畜牧业发展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健全。发展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良繁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草原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投入,与实际需要有不小差距。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任务艰巨。从监管对象和防控环境看,畜牧生产分散,饲养环境差异较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质量安全管理环节多,国内外动物疫情复杂,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重大隐患依然存在。
因此建立完善的动物疫情监测及直报系统是我国发展畜牧业以及畜产品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疫情的网络直报,可以拓展了疫情报送渠道,建立了疫情汇报的快速通道,可以有效保证整个地区疫情的严防严控,根据动物标识及追溯体系,在指导动物免疫,控制重大动物疫情,保障养殖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促进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由各级动物防疫中心的疫情管理员在取得授权后,登陆“中国兽医网”、“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检疫人员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录入,录入成功后点击保存,此时该报告卡即存人服务器,在县、市、省、国家级均可同时看到,改变了传统疫情报告层层逐级上报的方式,减少和缩短了疫情传播时间。
图1 登录页面
网络直报设置了对全国省市县(区)的资料库,在疫情管理人员进行报告卡录入时,可就传染源提供的“动物疫病所在地”进行准确录入,传染病的发病率亦按“动物发病地区”统计,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疫情报告方式不能解决的动物变动传染病统计归属问题。
网络直报系统内有20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包括疾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狂犬病、血吸虫、家畜布鲁氏杆菌病、牛结核、猪甲型H1N1以及外来传染疫病、救灾防病、死因监测、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新发疫病信息管理等,各子系统间信息相互关联,信息互通,解决了传统疫情报告系统中各病报告管理无关联、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图2 网络直报系统
图3 月报表(示例)
图4 血清监测数据以及病原学监测数据报表
实行疫情网络后的2004年,动物疫病预防中心根据上报的具体血清样本数据以及病原学(PT-PCR)做出诊断,国家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由原报告方式的24 d缩短到不足1 d,2005年疫情报告及时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传染疫情从各地动物预防中心机构做出诊断到国家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缩短到0.8 d。
具体可见图4是关于各类动物收集到的血清监测数据以及病原学监测数据的操作界面。
网络直报进一步规范了 网络直报进一步规范了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责任,提高了兽医机构报告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很大程度减少了各种原因造成的信息丢失和漏报、缺报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我国动物传染病发现水平,动物传染病的报告率明显提升。
网络直报系统运用海量数据处理技术与Web-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统计分析和传染病暴发早期预警,提高了对传染病疫情判断和预测预警能力,对传染病暴发的早期探测更为灵敏。如2004年在云南发现一起肺鼠疫疫情和2005年以来在全国发现报告的人禽流感病例22例,均来源于网络直报系统对不明原因人类肺炎病例监测与跟踪。2005年7月,四川资阳市接连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引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关注,组成国家与省联合工作组,仅4 d即发现了病因,找到了病原,制定了有效的控制措施,迅速将疫情遏制在了暴发早期。
有专家在2004 年全国法定传染病信息质量分析,2004年和2003年传染病报告发病数随月份的变动趋势为非线性,呈现抛物线形态,并都可以拟合为二次曲线,发病趋势是一致的,说明实行网络直报并没有影响传染病的发病趋势。
根据动物科学专家对2005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分析,发现疫病的时间短,能对发病地区的整体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报告,做出准确的评价。
由于及时获得疫情数据,针对疫病的分析与判断,以及实验室化验提供依据,疫病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
进人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越多,网络覆盖率达到越高,进人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实现了网络直报,直报覆盖率就会提高。
采用疫病直报系统,所有疫病相关时间、地点、染病物种、染病状态、死因报告等 信息直接传入该系统中进行分析评价。网络直报也规范了基层报告单位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数据的审核和分析程序。一方面,减轻了基层单位对系统、软件维护和数据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帮助基层建立了个案数据库,提供了流行病学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有助于开展本地区或跨行政区域疫情分析和预警,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信息利用价值。
网络直报的运用极大提高了疫情报告的质量和能力,但是与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完整”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用后存在不少问题。
在我国,兽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属于不同行政部门的不同科室管理,各自管理导致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系统资源不能有机整合,兽医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问难以建立起长效的工作协作机制,兽医机构重“治”轻“防”,缺乏行之有效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目前,兽医机构尚缺乏全国统一的兽医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指南,各地各级各类兽医机构工作制度、工作模式、工作流程等千差万别,兽医机构门诊、化验室在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中尚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漏报现象容易发生。有的兽医机构仍管理不到位。登记卡规范格式和规范化管理不同意。除登记本缺项、漏项外,漏登、漏填、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涂改等现象也十分普遍。
按时国家在畜牧兽医单位经费困难,计算机少,无条件上网。能够直报的单位中有一部分无专用网络和微机,只能借用其他部门的设备进行网络直报,使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受到影响。同时疫情管理人员数量少,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大、待遇低,造成一部分优秀的疫情管理人员流失,从而影响了疫情管理工作的开展。个别乡镇兽医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检疫人员以及屠宰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动物疫病发生的严重性。
关于疫病填报卡存在大量问题,很多人填写不规范,按照个人习惯意识填报,不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填写,因此填报卡人员的业务水平需要正规训练。
目前,报告法定动物疫病有三大类,既有急性传染病又有慢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报告时限报告即可。但对于慢性传染病,报告时间延长,可能出现有重复报告的情况,还有新发现的新疫病,在没有准确判断出具体分类时候,可能会重复报告的问题,这样统计出的发病率要大于实际的发病率。有的疫病在多处发现,登记的项目信息不同,统计出的结果可能有出入。
进一步加强兽医防护结合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动物医治与预防结合的工作模式,完善兽医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制度与规范,加强兽医检疫机构化验记录的规范管理。
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和频次,从体制上使疫情管理与动物疫病监督有密切的业务关系,及时解决在疫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动物体病报告质量。
进一步完善网络直报信息系统。①如高级查询是目前系统提供的在不知病例详情的情况下最为快速的查询手段。目前,仅能查询到本地报告病例,宜将范围扩大到外地报至本地病例。查询到的卡片除浏览“详细”这一功能选项外,宜提供“恢复”功能。②动物疫病报告质量综合评价只能统计到县(区)级,应将范围扩大到所有的直报畜牧兽医机构。
扩大网络直报监测系统的应用,除常规动物疫病疫情报告外,还可增加症状监测。目前美国已应用实时暴发与疾病监测系统(RODS),对检测生物恐怖或疾病暴发更为及时、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