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导试验震慑了谁

2013-01-29 18:06
环球时报 2013-01-29
关键词:中段陆基反导

●本报驻日本、英国、德国特约记者 孙秀萍 孙微 青木 ●张亦驰 柳直 卢昊●本报记者 王跃西中国27日“罕见高调地”宣布反导拦截试验成功,引发世界媒体的诸多猜测。尽管中国官方称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但很多媒体28日仍然追问一个问题——“中国反导试验会震慑谁?”日本《读卖新闻》认为,这有可能是对美国最近在钓鱼岛问题上支持日本表态的强硬回应。英国广播公司则强调,试验发生在“中日对峙、中美亚太地区准冷战和朝鲜威胁再次进行核试验的敏感时段”。也有分析认为,在中国周边发射卫星导弹频频不断之际,很难说清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但相互影响是必然的。几乎与中国的反导试验相差十几个小时,美国进行两年来的首次反导试验,印度周日首次试射了一枚可携带核弹的海基中程导弹,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28日再登发射台,进入整装待发状态。有分析担心,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正在加剧。在日本的华人学者庚欣28日对《环球时报》说,面对可能的大大小小的捣乱,中国要有反制能力,反导武器就是一根打狗棒,怕恶狗来挑衅,拿根棍子在手里。“罕见高调地”宣示实力 美国合众国际新闻社28日用“头条新闻”报道了中国成功测试反导拦截的消息,称中国国防部27日发布消息证实,中国在境内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预期目的。这是三年来的第二次测试,上一次是在2010年的1月。 “中国官方公布的消息很简短,它没有说明发射的是哪种型号的导弹,以及被击中的是什么物体。”英国《卫报》28日报道这则重大新闻时有点不满。该报道称,中国此次显示军事硬件成熟的举动正值中国在东海与日本发生领土争端,在南海与东南亚国家发生争执之际。解放军官员和官方文件近年来曾多次表示,发展反导技术是国防开支的重点。中国近些年的国防开支很多年以来都在以两位数的增长率迅速增长。 不过,英国广播公司却用“中国罕见高调宣布反导拦截试验成功”来形容中国这次的动作,称中国首次证实的成功试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是2010年1月11日,中国当时并未宣布这一消息,但在记者追问后,外交部发言人曾加以证实。报道称,中国官方高调对外宣布高难度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再次试验成功,正值中日钓鱼岛对峙、朝鲜核武危机、中美亚太利益碰撞等一系列敏感事件期间。报道援引美国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汉斯·克里斯特藤森的分析认为,中国公布此类试验的目的主要应该是向潜在对手“显示能力”。 在一些外电的报道中,反导试验与运-20的冲击力叠加在了一起。法国电视5台报道称,中国的反导试验是在美国进行类似反弹道导弹试验后不到24小时进行的,这显示了中国军事技术的进步,近期中国接连宣布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包括不久前的运-20重型运输机等,而且一反常态地通过官方媒体第一时间公布信息,反映了中方在这方面的自信。 无论在哪个国家,反导都是重大而敏感的举动,中国的反导试验向谁发出了什么信号?日本《读卖新闻》28日题为“中国拦截导弹是为了在钓鱼岛问题上牵制美国”的文章认为,这有可能是对美国最近在钓鱼岛问题上支持日本表态的强硬回应。 “俄罗斯之声”电台28日分析认为,中国反导系统的试验是在同美国军事政治对抗急剧恶化的背景下进行的。中国看到,美国反导系统正在包围自己。报道还援引专家的解读说,美国全球和地区反导系统的90%都部属在亚洲。中国对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反导系统深感不安,起初采取了各种旨在应对美国反导系统的措施,例如,分弹头导弹的研制,设置假目标和各种可能的干扰,后来开始建立自己的反导系统。 更多分析认为,中国进行反导试验的目标不是单一的。加拿大“北纬四十五度”网站的文章称,中国近期公开或半公开披露了一系列新武器、新军事技术,目的是多元的,既有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相抗衡,向日本、东南亚与自己有主权争端的国家显示力量的考量,也有通过宣扬国防成就凝聚国民自豪感的考量。 日本《朝日新闻》28日认为,中国的导弹拦截试验不仅具备军事和技术层面的意义,也在传达某种政治信息。对于中国而言,导弹技术的发展是其“最为可靠的盾牌”。对于中国而言,导弹拦截技术的实施有利于国家信心的增强,在对外政策方面,中国被认为会由于军事力量的加强,而采取更为强硬、不愿妥协的政策。反导与反卫星 “鉴于中国已经分别成功进行了反卫星及反战略导弹的试验,几乎可以认定中国具备了与美国、俄罗斯相当的国家导弹防御能力,配合其世界排名第三的核武库,中国初步实现了国家性的战略攻防体系建设”。2月份(提前出版)的香港《亚太防务》对中国进行反导或反卫星试验做出如此评价。 此次中国反导试验成功之后,外电多把它与2007年中国打掉一颗废弃的气象卫星、2010年的反导试验看作一个系列的试验。 两周之前,有关中国将要打卫星的说法在西方传得很广。当时一些美国官员猜测,中国将瞄准一个位于2万公里高空的目标,大部分美国卫星将处于中国的威胁之下,包括GPS卫星定位系统都处于危险之中。那什么是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它与打卫星有什么联系?据介绍,陆基即在地面上发射,是相对于空基和海基来说的。中段则是弹道导弹飞行的一个阶段。导弹飞行分为初、中、末三段。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中段是弹道导弹飞行高度最高、速度极快的一段,在理论上拦截难度比美国的“爱国者”反导系统更高,因此试验意义重大。 据介绍,中段拦截是利用动能杀伤战斗部直接撞击来袭弹头,两者的相对速度超过30马赫,因此它对导弹的攻击精度要求非常高,被称为“零误差”攻击。 “俄罗斯之声”的分析认为,中国是成功掌握非核弹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的第二个国家。该技术的复杂性就在于,可在大气层外拦截摧毁敌方导弹,即在数百公里的高空。而这里也是近地轨道卫星的所在位置。这意味着,这次不仅是对反导系统也是对反卫星技术的试验。 一名中国导弹专家2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反导比反卫星难度大。卫星有固定的轨道,飞行一圈如未能打中还可以再等一圈,导弹却不行,该打的时候打不到,你就可能已被消灭。而且反导问题更有现实意义。当今世界,能够制造导弹武器的国家虽然只有30多个,但拥有导弹武器的国家却超过100个。这名专家说,我国此次中段拦截成功意义重大,标志我国在战略侦察和战略预警上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反导从被动到主动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军方26日试射了“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导弹。据介绍,美国目前拥有两种中段反导系统,分别是陆基的中段拦截弹和海基的标准-3拦截弹。前者射高达到1800公里,拦截距离可达到5600公里,这种拦截弹是目前美国唯一能够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反导系统。这两种拦截弹的作战过程非常相似,导弹发射后初中段由地面(海上)控制中心引导飞向目标,其后由导弹上携带的红外成像导引头捕获来袭导弹,最后采取直接撞击的形式摧毁目标,这就对末端制导系统的要求非常高。 有外电认为,中国的陆基中段反导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和过程与这两种拦截弹应该非常相似。但美国的优势在于,目前已经进行了实战部署,而且美国拥有一套包括卫星、反导雷达在内的庞大的反导预警系统,这都是实战拦截所必须的。而中国的拦截技术仍在试验之中,也没有消息表明中国拥有庞大的导弹预警系统。 不过,“俄罗斯之声”的报道认为,中国希望凭借自己的太空计划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今年中国计划发射20颗卫星,专家们认为,它们当中的3/4将用于军事目的。 俄罗斯则走了完全不同的反导路线。早在冷战时期,苏联就发展了用核战斗部拦截来袭核弹的A-135反导系统,目前仍然在使用。而俄罗斯的A-135拦截导弹全程由地面指挥中心根据大型相控阵雷达获得的目标参数进行控制。由于地面雷达的探测线误差随着距离增大而增大,致使其引导精度会大大降低。在拦截弹道导弹时,其末端引导误差有数公里。因此不得不采用核战斗部摧毁来袭目标。 俄罗斯《观点报》去年12月曾报道说,目前在莫斯科部署有多套A-135战略反导系统,这种反导系统主要是通过在太空中引爆核弹头产生的冲击波摧毁来袭导弹。由于需要使用核弹头,这种方式与美国精确拦截导弹作法有较大的差距,核弹头会对自身造成损害。因此俄罗斯未来准备在莫斯科地区建立新的反导系统。“大国博弈”,英国广播公司28日用这个词来形容中美俄之间的反导态势。报道称, 3个星期前,俄中代表在北京举行的第八次双边战略安全对话中达成协议,准备强化在研发反导系统方面的合作。现在中国就进行了反导试验。 “俄罗斯之声”称,中国同俄罗斯进行战略磋商后仅过半月就进行了自己的陆基反导试验,磋商期间俄中就共同应对美国的亚洲反导系统达成共识,双方不仅将互换信息,还将协调各自的行动。 在一些分析看来,中国发展反导系统多少有被美国逼出来的成分。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核政策研究员罗拉·萨尔曼曾发表题为《中国弹道导弹防御的演化》的文章认为,中国还没有表现出从周边到北部的战略扩张。北京仍采用分析师们所说的“克制“的核态势。作为这样话语系统的一部分,10年前大部分的中国技术文章都专注于导弹防御和被动反制的影响。然而从2002年开始,这种格局开始转变。中国对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研究,从倾向于“被动”的对策转为更“主动”。中国的话语系统反映出他们的信念:应对美国政治或军事胁迫的最终手段是拥有和美国类似的系统。美国正推进 “快速全球打击”,并谋求在太空领域发挥领导权抢占太空制高点。中国也将尾随其后。北京可能不会从数量上寻求竞争,而是从技术层面寻求建设和展示实力。因此,中国选择展示其导弹防御能力。不论是进行核、卫星、还是导弹防御的测试,中国都是在美国多年不妥协的情况下采取措施。▲

●本报驻日本、英国、德国特约记者 孙秀萍 孙微 青木 ●张亦驰 柳直 卢昊●本报记者 王跃西中国27日“罕见高调地”宣布反导拦截试验成功,引发世界媒体的诸多猜测。尽管中国官方称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但很多媒体28日仍然追问一个问题——“中国反导试验会震慑谁?”日本《读卖新闻》认为,这有可能是对美国最近在钓鱼岛问题上支持日本表态的强硬回应。英国广播公司则强调,试验发生在“中日对峙、中美亚太地区准冷战和朝鲜威胁再次进行核试验的敏感时段”。也有分析认为,在中国周边发射卫星导弹频频不断之际,很难说清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但相互影响是必然的。几乎与中国的反导试验相差十几个小时,美国进行两年来的首次反导试验,印度周日首次试射了一枚可携带核弹的海基中程导弹,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28日再登发射台,进入整装待发状态。有分析担心,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正在加剧。在日本的华人学者庚欣28日对《环球时报》说,面对可能的大大小小的捣乱,中国要有反制能力,反导武器就是一根打狗棒,怕恶狗来挑衅,拿根棍子在手里。“罕见高调地”宣示实力 美国合众国际新闻社28日用“头条新闻”报道了中国成功测试反导拦截的消息,称中国国防部27日发布消息证实,中国在境内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预期目的。这是三年来的第二次测试,上一次是在2010年的1月。 “中国官方公布的消息很简短,它没有说明发射的是哪种型号的导弹,以及被击中的是什么物体。”英国《卫报》28日报道这则重大新闻时有点不满。该报道称,中国此次显示军事硬件成熟的举动正值中国在东海与日本发生领土争端,在南海与东南亚国家发生争执之际。解放军官员和官方文件近年来曾多次表示,发展反导技术是国防开支的重点。中国近些年的国防开支很多年以来都在以两位数的增长率迅速增长。 不过,英国广播公司却用“中国罕见高调宣布反导拦截试验成功”来形容中国这次的动作,称中国首次证实的成功试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是2010年1月11日,中国当时并未宣布这一消息,但在记者追问后,外交部发言人曾加以证实。报道称,中国官方高调对外宣布高难度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再次试验成功,正值中日钓鱼岛对峙、朝鲜核武危机、中美亚太利益碰撞等一系列敏感事件期间。报道援引美国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汉斯·克里斯特藤森的分析认为,中国公布此类试验的目的主要应该是向潜在对手“显示能力”。 在一些外电的报道中,反导试验与运-20的冲击力叠加在了一起。法国电视5台报道称,中国的反导试验是在美国进行类似反弹道导弹试验后不到24小时进行的,这显示了中国军事技术的进步,近期中国接连宣布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包括不久前的运-20重型运输机等,而且一反常态地通过官方媒体第一时间公布信息,反映了中方在这方面的自信。 无论在哪个国家,反导都是重大而敏感的举动,中国的反导试验向谁发出了什么信号?日本《读卖新闻》28日题为“中国拦截导弹是为了在钓鱼岛问题上牵制美国”的文章认为,这有可能是对美国最近在钓鱼岛问题上支持日本表态的强硬回应。 “俄罗斯之声”电台28日分析认为,中国反导系统的试验是在同美国军事政治对抗急剧恶化的背景下进行的。中国看到,美国反导系统正在包围自己。报道还援引专家的解读说,美国全球和地区反导系统的90%都部属在亚洲。中国对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反导系统深感不安,起初采取了各种旨在应对美国反导系统的措施,例如,分弹头导弹的研制,设置假目标和各种可能的干扰,后来开始建立自己的反导系统。 更多分析认为,中国进行反导试验的目标不是单一的。加拿大“北纬四十五度”网站的文章称,中国近期公开或半公开披露了一系列新武器、新军事技术,目的是多元的,既有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相抗衡,向日本、东南亚与自己有主权争端的国家显示力量的考量,也有通过宣扬国防成就凝聚国民自豪感的考量。 日本《朝日新闻》28日认为,中国的导弹拦截试验不仅具备军事和技术层面的意义,也在传达某种政治信息。对于中国而言,导弹技术的发展是其“最为可靠的盾牌”。对于中国而言,导弹拦截技术的实施有利于国家信心的增强,在对外政策方面,中国被认为会由于军事力量的加强,而采取更为强硬、不愿妥协的政策。反导与反卫星 “鉴于中国已经分别成功进行了反卫星及反战略导弹的试验,几乎可以认定中国具备了与美国、俄罗斯相当的国家导弹防御能力,配合其世界排名第三的核武库,中国初步实现了国家性的战略攻防体系建设”。2月份(提前出版)的香港《亚太防务》对中国进行反导或反卫星试验做出如此评价。 此次中国反导试验成功之后,外电多把它与2007年中国打掉一颗废弃的气象卫星、2010年的反导试验看作一个系列的试验。 两周之前,有关中国将要打卫星的说法在西方传得很广。当时一些美国官员猜测,中国将瞄准一个位于2万公里高空的目标,大部分美国卫星将处于中国的威胁之下,包括GPS卫星定位系统都处于危险之中。那什么是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它与打卫星有什么联系?据介绍,陆基即在地面上发射,是相对于空基和海基来说的。中段则是弹道导弹飞行的一个阶段。导弹飞行分为初、中、末三段。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中段是弹道导弹飞行高度最高、速度极快的一段,在理论上拦截难度比美国的“爱国者”反导系统更高,因此试验意义重大。 据介绍,中段拦截是利用动能杀伤战斗部直接撞击来袭弹头,两者的相对速度超过30马赫,因此它对导弹的攻击精度要求非常高,被称为“零误差”攻击。 “俄罗斯之声”的分析认为,中国是成功掌握非核弹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的第二个国家。该技术的复杂性就在于,可在大气层外拦截摧毁敌方导弹,即在数百公里的高空。而这里也是近地轨道卫星的所在位置。这意味着,这次不仅是对反导系统也是对反卫星技术的试验。 一名中国导弹专家2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反导比反卫星难度大。卫星有固定的轨道,飞行一圈如未能打中还可以再等一圈,导弹却不行,该打的时候打不到,你就可能已被消灭。而且反导问题更有现实意义。当今世界,能够制造导弹武器的国家虽然只有30多个,但拥有导弹武器的国家却超过100个。这名专家说,我国此次中段拦截成功意义重大,标志我国在战略侦察和战略预警上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反导从被动到主动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军方26日试射了“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导弹。据介绍,美国目前拥有两种中段反导系统,分别是陆基的中段拦截弹和海基的标准-3拦截弹。前者射高达到1800公里,拦截距离可达到5600公里,这种拦截弹是目前美国唯一能够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反导系统。这两种拦截弹的作战过程非常相似,导弹发射后初中段由地面(海上)控制中心引导飞向目标,其后由导弹上携带的红外成像导引头捕获来袭导弹,最后采取直接撞击的形式摧毁目标,这就对末端制导系统的要求非常高。 有外电认为,中国的陆基中段反导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和过程与这两种拦截弹应该非常相似。但美国的优势在于,目前已经进行了实战部署,而且美国拥有一套包括卫星、反导雷达在内的庞大的反导预警系统,这都是实战拦截所必须的。而中国的拦截技术仍在试验之中,也没有消息表明中国拥有庞大的导弹预警系统。 不过,“俄罗斯之声”的报道认为,中国希望凭借自己的太空计划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今年中国计划发射20颗卫星,专家们认为,它们当中的3/4将用于军事目的。 俄罗斯则走了完全不同的反导路线。早在冷战时期,苏联就发展了用核战斗部拦截来袭核弹的A-135反导系统,目前仍然在使用。而俄罗斯的A-135拦截导弹全程由地面指挥中心根据大型相控阵雷达获得的目标参数进行控制。由于地面雷达的探测线误差随着距离增大而增大,致使其引导精度会大大降低。在拦截弹道导弹时,其末端引导误差有数公里。因此不得不采用核战斗部摧毁来袭目标。 俄罗斯《观点报》去年12月曾报道说,目前在莫斯科部署有多套A-135战略反导系统,这种反导系统主要是通过在太空中引爆核弹头产生的冲击波摧毁来袭导弹。由于需要使用核弹头,这种方式与美国精确拦截导弹作法有较大的差距,核弹头会对自身造成损害。因此俄罗斯未来准备在莫斯科地区建立新的反导系统。“大国博弈”,英国广播公司28日用这个词来形容中美俄之间的反导态势。报道称, 3个星期前,俄中代表在北京举行的第八次双边战略安全对话中达成协议,准备强化在研发反导系统方面的合作。现在中国就进行了反导试验。 “俄罗斯之声”称,中国同俄罗斯进行战略磋商后仅过半月就进行了自己的陆基反导试验,磋商期间俄中就共同应对美国的亚洲反导系统达成共识,双方不仅将互换信息,还将协调各自的行动。 在一些分析看来,中国发展反导系统多少有被美国逼出来的成分。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核政策研究员罗拉·萨尔曼曾发表题为《中国弹道导弹防御的演化》的文章认为,中国还没有表现出从周边到北部的战略扩张。北京仍采用分析师们所说的“克制“的核态势。作为这样话语系统的一部分,10年前大部分的中国技术文章都专注于导弹防御和被动反制的影响。然而从2002年开始,这种格局开始转变。中国对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研究,从倾向于“被动”的对策转为更“主动”。中国的话语系统反映出他们的信念:应对美国政治或军事胁迫的最终手段是拥有和美国类似的系统。美国正推进 “快速全球打击”,并谋求在太空领域发挥领导权抢占太空制高点。中国也将尾随其后。北京可能不会从数量上寻求竞争,而是从技术层面寻求建设和展示实力。因此,中国选择展示其导弹防御能力。不论是进行核、卫星、还是导弹防御的测试,中国都是在美国多年不妥协的情况下采取措施。▲

猜你喜欢
中段陆基反导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陆基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低中段儿童诗自主创编教学实践探微
俄将用最新反导系统保卫莫斯科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本期导读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