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冰
麒麟既是传说中的神兽,也是有史记载的异兽。麒麟是至德至善的化身,也是吉祥的象征。麒麟是如何走上神坛的呢?
原始社会时期,动物同一些自然现象一样,在人们的眼里是神奇的,具有超人的本领,因而被人们崇拜,并逐渐被推到神灵的地位。《礼记·礼运》中写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作为四灵之首的麒麟是古代人民心目中的神物,备受崇拜。
究竟有没有神灵呢?有句谚语说得好:“信神有神在,不信是泥块。”这说明世间本来无神,神是人创造的。久之,神灵便成为一种民俗信仰,在漫长的古代生活中,人类又不断地丰富神灵的形象。先民是怎样创造神灵的呢?
远古时代,生产力极其低下。为了生存,先民们与大自然进行搏斗,但仍然无法抵御自然灾害,对自然的突然变化现象又缺乏理解,于是对大然的力量产生恐惧与敬畏,把自然现象神秘化,认为有一种巨大的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这是神灵观产生的因素。麒麟走上神坛也是人为的
谈麒麟的神性,不能不谈图腾。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有学者研究认为:麒麟可能是周民族的图腾。从字形上分析,“麒麟”两字从“鹿”旁,应属于鹿科动物或类似的物种考古工作者研究发现,周民族生活的区域在周初确实生活着大量鹿类,周民在生活中长期接触这类动物,因而把它想象加工成自己的图腾,这是很合理的。另外,麒麟的造型综合了鹿、牛、马、鱼等的优秀特征,这几种动物从远古时代就是我国先民崇拜的图腾。这也是中国众多民族崇拜麒麟的主要原因之一。麒麟是先民的一个图腾,为它走上神坛奠定了基础。
也有学者认为,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摆脱恐惧与痛苦,就寻找一种吉祥物,目的是从这种吉祥物上祈福,从而获得安慰。在“中选”的吉祥物中,麒麟位列之前,被人们崇拜,当然被人们赋予神性。
麒麟被神化的关键是遇到了孔子。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春天,鲁国的权贵们在大野(今山东巨野)打猎,叔孙氏的主管马车的人鉏商捕获了一只奇异的野兽,鹿身、马蹄、牛尾、独角,身着鳞甲,左腿已折,鲜血淋漓。叔孙氏看到这样一只不知名称的野兽,认为不吉祥,就把它赐给了掌管山林的人,并派人请教孔子:“鹿身独角的是什么动物?”孔子看到这只伤口淋漓的野兽后,变了脸色,自言自语地说:“这是麟啊!你为什么来啊!为什么来啊!”说完,掩面大哭。
弟子子贡心疼而又好奇地问老师:“老师为什么为这只奇怪的动物而哭呢,还哭得这样伤心?”孔子停止哭泣,对子贡说:“麟是祥瑞之兽,仁慈重义,只有国泰民安、政治清明,遇到仁爱之君才会出现。可是现在正逢乱世,礼崩乐坏,麟也出现了,它生不逢时必遭残害啊。麟啊,麟啊,你让我真担忧!”
当时,孔子正在写《春秋》,回家后愣坐了很久,写下一句话:“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因此《春秋》又称为《麟经》。这年孔子71岁,从此郁郁寡欢,两年后去世。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西狩获麟”,在埋葬麒麟的地方筑起了麒麟台。麒麟台又名获麟台,古称获麟古冢,位置在巨野城东七公里——今麒麟镇陈胡庄以东、后冯桥以北大洼内。此台东西长73米,南北宽52米。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路过巨野,拜谒麒麟台,作诗一首:“终始春秋笔,经名旧记麟。荒台曾建鲁,野草未烧秦。郁郁山川秀,葱葱景钯新。韦编续继否?书带已成茵。”明嘉靖十四年,济宁州通判张九胥重修麒麟碑一座,碑上的“冢”字及年代署名至今尚能辨认。
“西狩获麟”的故事在《春秋》《左传》《史记》等信史中均有记载,这个故事可信度比较高。
《拾遗记》中记载“麟吐玉书”的故事:周灵王二十一年,孔子诞生之前,麒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云:‘水精子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徵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系麟角,信宿而麟去”。(东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阙里,孔子故里,在今山东曲阜城内阙里街。孔子曾在此讲学,后建有孔庙。“玉书”文意是,孔子有帝王的德才,但不在帝王之位,因称“素王”。孔母颜徵在还看到二龙绕室、五星降庭,认为是吉祥之兆,就把一条绣绂系在麟角上,麒麟在孔家住了两天,孔子降世了。后世以“绂麟”为庆贺生辰之典,“麟吐玉书”是麒麟送子传说的本源。
看来,孔子的生死与麒麟密切相关。
麒麟是“仁兽”,宋严粲《诗缉》云:“有足者易踢,唯麟之足可以踢而不踢。有额者易抵,唯麟之额可以抵而不抵。有角者易触,唯麟之角可以触而不触。”麟一般出现于太平盛世中的喜庆之时,或“为王者至”。麒麟却出现在乱世之中而遭伤害,孔子认为是不祥之兆,悲伤之余发出“我道穷矣”的感叹。麒麟象征着孔子的“王道”与“仁政”,“获麟”标志着孔子政治理想的破灭。
后世儒者想把孔子立为圣人,抓住孔子“哭麟”不放,把孔子与麒麟一起推向了神坛。孔子与麒麟彼此借重,他们的故事千百年流传不衰,并被世人日益崇拜。清陈立的《公羊义疏》中引《六艺》论道:“孔子既西狩麟,自号素王。为后圣受君制明王之法。”《谷梁补注》中说:“麟为孔子至。”这类说法在历代著述中一再出现,一步步借麒麟把孔子推上王者的宝座,同时也一次次地神化了麒麟。在相互借重中,孔子与麒麟共同步入神坛。
麒麟被尊为神兽、仁兽、圣兽。它的美好品德记载于古今诸多典籍中,它的神性可以概括为:体仁、秉德、兆瑞、显贵、送子。其核心为仁。它形态庄重,内在仁厚,性情温和,威而不凶,贵而不俗,不伤害人畜,不踏青草与青虫,举止有节,文质彬彬,谦谦君子。麒麟是吉祥的象征,被公众视为瑞气迎门、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盛世吉兆。因此自古君臣黎民都崇拜它。由此衍生出麒麟文化,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麒麟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麒麟文化集中代表了中国的集美、趋利、吉祥文化。在这种文化的背景下,麒麟逐渐成为君臣黎民共造之神。
龙,被皇家霸占,而麒麟是中国民众生活中的吉祥物,为各阶层、各民族所崇拜。它应起源于皇室。汉武帝建麒麟阁汉宣帝在阁中会功臣像,以彰显天下。唐代的秘书省称“麟台”,汉代有“麒麟殿”唐代有“麟德殿”。年号有晋代的“麟嘉”唐高宗年号为“麟德”。唐朝有地名“麟州”(今巨野县)。服装有唐朝官服“麒麟袍”、清代有“麒麟补服”。可见麒麟在古代上层社会影响深远,深受君臣崇拜,被赋予神性。同时在民众中影响广泛。
由“麟吐玉书”的传说诞生了“麒麟送子”的民间文化,涉及这个题材的有雕塑刺绣、绘画等很多工艺或艺术,麒麟成为可以送子的灵兽。麒麟还成为建筑装饰物,以石雕、砖雕、木雕的形式出现在大门两侧、房檐、门楣、屋脊等处,或表示吉祥之意,或显示富贵,或镇宅避邪。另外麒麟造像还作为佩饰品,比如为婴儿佩戴“长命锁”,为孩子祈祷长命。麒麟舞是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盛行于福建、广东、河北等地。
如今,麒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神圣的动物,扎根在国人心中,永远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