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燕
(吕梁日报社,山西 吕梁 033000)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地市级党报通过典型报道,在营造舆论氛围、弘扬社会正气、引导价值观念,动员和组织群众加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典型宣传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宣传的质和量上,是否与时俱进,是否有所创新和提高,从而符合时代精神方面,有待进行深入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重大典型宣传也要走“革新”之路。
“典型”即在某些方面优秀于一般人。但是其再优秀,也脱离不了作为一个“人”的特质。只有先把他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从其实际的思想、行为、语言中挖掘出的事例,才能凸显他平凡中的伟大,如此典型人物才有血有肉有人情,具有亲和力。
“感人者,莫先乎情。”比如,笔者2000年采访了山西省一位育种专家——陈瑛。1960年毕业于山西农学院的河南人陈瑛,为了育种事业留在山西省吕梁市,一干就是大半辈子。文章主要报道了她作为一位女科研工作者,为了育出最好的谷种忘我工作,面对困难不退缩,坚持到底,终获成功的一系列感人事迹。但是在采访的同时,笔者还捕捉到她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母亲的细腻情感。她的坚韧和坚守,使她在育种事业上获得了丰收,但作为一个母亲,却因工作繁忙亏欠孩子们太多,孩子们的生活和境况不是很好。于是,当手捧着因为育种成功而获得的50000元奖金时,陈瑛怀着一个母亲的深情,把这50000元钱分给了三个孩子。这一段真实的描写,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就生活在我们中间的陈瑛。她的这一举动,流露出的是一位母亲的爱,丝毫不影响她作为一位科技工作者获得的成就。真情流露最动人,我想,也许正是因此,这篇文章当年获得了山西省新闻奖一等奖。即使在若干年后读起来,引文也令我感动。试想,一篇文章如果连作者自己都打动不了,又何以能打动读者?
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用第一手材料说话,用生动的情节和细节说话,讲述英雄人物的普通故事,这既是新形势下典型宣传的创新,又是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优良传统的“回归”和发扬。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当记者也力求新闻的快、早、新。但是对于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如果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是绝对写不好的。
老报人范敬宜曾说过:“作为记者,要抓住重大主题,牵动千万人的心,必须和实际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因为“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所以,即使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也要有分别地对待新闻宣传。对及时性新闻,力求发快稿。但是,对于一些重大的典型宣传,就不能急,要静下心来,沉下身子,到典型的身边去,到典型生活、工作的环境中去,踏踏实实住下来,相处几天,了解他的生活、工作、思想,这样的采访才算是成功的采访。
2002年,为了采访优秀共产党员、村支部书记康梦雄,笔者和部室同事四次到柳林县庄上镇前元庄村,一次又一次下去,就是为了得到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从他本人到家人以及村里的群众都进行了采访,实地到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去感受、去体验,最后带着一腔感动回到单位,数易其稿,才写出了《心血与汗水书写的忠诚》的长篇报道,同时,配发《做“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的评论。他穷其一生为当地群众办教育、修路、身患绝症却仍然心系群众的事迹一经刊登,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许多人自发地到医院去看望当时病重的康梦雄。
纵观近年来各类深入人心的典型报道,都是记者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甚至与被采访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才有的成果。
好的典型报道就像十月怀胎一样,要做足了准备工作,用心、用情,才能产出好的作品,急于求成,只能产一个发育不全的“早产儿”。
很多地市党报多年来对典型报道形成了一个定势,很难激起大的社会反响和学习热潮。与此同时,我们却看到,网络传媒对重大典型的宣传报道方式可谓花样百出,这给了我们纸质媒体很大的挑战,也给了我们创新的动力。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属于自己的读者,我们地市级党报也要创新典型宣传的形式,善于以“交响乐”形式展现。
2011年4月1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篇《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的系列报道,讲述了河北农大一群毕业生,15年来持之以恒资助病逝同学的双亲,以及被资助的李维贺老人诚信为本,含辛茹苦偿还债务的动人事迹,读后令人动容,引人深思。之后,新华社全文播发,《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和人民网、新华网等百余家网站也纷纷转载和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反响,正是因为《光明日报》在报道形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创新式的推出了8个系列报道,将这延续了15年的故事,一步一步做了认真的讲述,抓住了读者的心。配合这组系列报道,《光明日报》先后推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约定背后的精神坚守与价值力量》等评论员文章和社论,并及时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这一系列报道的反馈意见,共计30余篇稿件形成了一股巨大的表彰兼爱,赞扬诚信的舆论热潮。
如果没有《光明日报》的集中报道和强力评论,以及其他媒体的迅速跟进,很难想象这件普普通通的寻常事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报纸在现代社会展示出的整合思想、引领舆论的巨大功能,由此可见一斑。对于地市报来说,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对于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旋律的好的典型,我们要不惜版面,创新形式,通过通讯、评论员文章、言论、消息、图片、专栏、专版等不同体裁和形式,全方信、多角度连续报道,让其呈现出“交响乐”般的宏大规模和厚重音色,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