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丽
泰山医学院人口与计划生育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形容一下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话,那么“网络”一定是最具代表性的。毋庸置疑的,21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与网络息息相关。我们的思想也在网络大潮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代的大学生们以网络为窗口去窥探这个世界,以网络为平台去宣泄对于世界的看法,表达自我的主张。而对于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而言,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也在网络冲击下面临着新的挑战。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奋斗》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我们必须去工作,去谈恋爱,去奋斗,这件事十万火急,我们一天也不能等。”这句话很形象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80末、90后的大学生们有理想,有激情,有自信,有决心。在他们的意识里,“一切皆有可能”。 只是在这个“十万火急”中少了些理智多了些盲从,少了些坚持多了写懒散,少了些淡定多了些迷惘。
“寂寞”“纠结”“杯具”“不解释”“必须的”等网络词语是我接触的学生们常挂在嘴边的几个词,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思想是存在矛盾双重性的。这在他们对待生活、爱情、社会和未来等方方面面的态度和看法上都有所体现。
我曾经针对所带的2007级男生做过一份调查问卷。试图了解他们对待学习、生活、感情等各方面的认知和态度。结果发现:95%的学生无论是对于上课、考试这种平时的学习还是对于感情和未来的设想都有比较积极的态度,对于想怎样去做、该如何去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却存在很大差异。有40%的学生承认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缺乏计划性,对于未来没有长远的规划,对待感情没有合适的定位,空虚感较为浓重。这种状态直接导致了学习积极性的缺失,受外界环境干扰和诱惑较为严重,理想和信念渐行渐远,从而逐渐偏离甚至迷失了本来设定的目标和方向。
恋爱是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一个话题。对待爱情,大学生中流行这样一种观点:大学之前,谈恋爱要偷偷摸摸,遮遮掩掩,不能见光。大学之后,单身的要偷偷摸摸,遮遮掩掩,不能见光。虽是调侃,却反映出了现在很多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在这部分学生看来,周围的同学都在谈恋爱,如果自己不谈,就会很没有面子,于是在他们眼里,“恋爱成为了大学的必修课”,不管有没有真爱,先恋了再说,谈恋爱成为他们打发空虚无聊时间的主要途径。至于未来如何,全然不去考虑。你情我愿,快活在当下,足矣。 但另一方面,就大部分学生而言,恋爱与婚姻还是有很大关联性的,感情中责任意识的存在使得很多同学对于爱情既惶恐又渴望,究竟该怎样去恋爱成为他们比较困惑的问题。
对于未来的设想和规划,如今也成为在校大学生们必须面对却又不敢面对的问题。经过对于在校大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的调查发现,占53%的学生对个人生涯发展目标不明确,78%的学生毕业以后仍旧选择以升学为主,只有22%的学生愿意一毕业就就业。调查的结果显示,当被问及是否曾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发展时,会想且深入思考的学生占48%,会想但不会深入思考的学生占52%,对个人生涯发展的目标明确是以自己的兴趣为主者占44%,不太明确者占56%。大部分的学生对于未来表现出了观望和迷惘的情绪。
对待时事政治,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时政的关注和理解也存在很大的矛盾双重性。政治热情和政治冷漠并存,是存在于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一方面,他们关心时事,是网上论坛和各种签名活动的主力军之一,另一方面,许多同学又对正统的理论教育和政治活动敬而远之。
很多人指责如今的大学生对于政治冷淡,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关注,其实,他们对于政治的看法并不单一和缺乏热情。相反在很多时候,对于很多的时事政治,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度。对于国家领导决策的认同和对于领导人的崇拜和喜爱在大学生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只是现在大部分学生的政治心理更趋冷静和理性。他们对政治问题的分析不再冲动,不再容易被某种思潮或某种势力所左右而采取过激的行动,不再以呼吁、呐喊的方式参与社会,而是扎扎实实地从自身做起。然而另一方面,虽然对于很多时政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但是政治热情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停留在感性的、片面的、模糊的层面上,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解。
在清醒中迷惘,形象地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他们是一群有理性、有智慧、有远见的青年群体。但是由于其自身成长和现代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制约,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并不顺畅甚至坎坷的道路。因此,只有通过我们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完善,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才能为他们的思想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另一方面,也只有让他们在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中去磨砺,去思辨,去迎接挑战,其自身的优势才能逐渐发挥出来,才能冲破对于生活,感情和未来的迷惘,走出一条清晰的光明道路。
如今QQ、MSN、E-mail、博客、微博和人人网等交流媒介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便捷,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我们的辅导员在深层次上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为更切实际的思想教育工作开辟了一条广阔的新途径。近三年来,对于博客和校内网等的关注,已经成为我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经过观察发现,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比过去的学生视野更加开阔,个性化的色彩也越来越凸显。即使是平时看起来比较内向和沉闷的学生,去他们的空间或者博客看看,也会感受到他们各自鲜明而丰富的另一面。
对于辅导员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面对面的说教往往使学生产生压抑甚至厌烦的情绪,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但是通过网络这种较为轻松和开放的形式进行交流,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威压感。学生们会将自己较为真实的一面在网络上释放和体现,而我也会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网络上展现并与之交流。从中,我发现了很多在平时不易被发现的问题,得到了很多平时不易得到的感触。无论是对于自身生活还是对于学生工作都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通过网络交流发现,大学生表面呈现出来的思想状况并不足以涵盖他们真实全面的内心想法。复杂多变的想法需要我们深入耐心地去了解和引导。网络的交流,不仅缩短了我与所接触的学生的心理距离,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所思所想,而且这个开放的平台,使我的职业作用发挥到了更为广泛的领域。比如博客的开放和交流,不仅促进了与自己学生的交流,也吸引了一些其他学校大学生的关注,他们会通过博客留言诉说自己的心理困惑,而我也会通过回复,尽其所能对其进行疏导和帮助。网络交流,使得我们辅导员工作的范围更加广泛,作用也更为凸显。
时代在进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早已与先前大学生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差异。想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就要求我们的思想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只有真正透过学生的眼睛去看,去想,才能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最终达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