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探讨

2013-01-28 07:04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4期
关键词:生物制药生物院校

李 璐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 264199

《生物制药技术》涉及近现代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是医药类和工科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根据国务院2012年12月29日印发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突出高品质发展,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发展理念与思路,并要求组织实施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等行动计划,以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在此宏观背景下,生物制药技术作为现代生物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领域,业已成为医药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为此,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出适应现代生物产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医药高职院校依据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课程职业技能标准,积极进行了课程的教学改革[1],[2],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从医药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教学的角度出发,本着以理论知识为指导,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思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初步设计探讨。

1 课程定位

生物制药技术是以医药生物技术为基础,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组合化学、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新技术为依托,系统介绍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制造方法,反映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新进展的一门课程。我国最早开设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 始于1997年[3],目前,全国开设生物技术类的高职院校有数百所,绝大多数学校均开设有此课程。

对于医药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的教学而言, 应以加强知识基础、注重实践能力、突出专业方向为指导方针来确立具体的培养目标:即学生应该系统全面地掌握生物制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学会“四大制药工程”中典型药物的生产工艺,熟悉生物信息学、分子诊断技术等最新科技前沿发展状况和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将来从事生物制药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 医药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生物制药技术课程目标的明确定位是:基础理论扎实够用,实践操作技能较强, 突出基础性,适度拓展外延性,注重课程群体联系性。

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1 教学内容

高职教学应当遵循知识“必需、够用、适度”[4]的原则,突出职教特色。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从我国当前工业生产及开发应用的实际出发,以制备生物药物产品为主线,以生物技术的四大工程,即发酵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为模块进行课程设计与讲授。

首先,在四大模块的讲授中,发酵药物和生化反应药物及其相关工程技术可作为重点内容细致讲解,侧重于其基本概念、工艺特征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列举几种传统、成熟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的发酵工艺,详细介绍制备流程,同时积极洞察近年来国内外发展动态,将制药工程的最新进展与教学紧密结合,及时将学科前沿的热点融入其中。在青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的讲解中,可以从抗生素的发酵技术入手,将知识拓展到维生素、核酸、氨基酸以及酶类药物制剂的开发,通过对比与青霉素发酵制备工艺的异同,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便于掌握这一核心技术的运用。

其次,在讲解细胞免疫工程和基因工程药物技术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原理性知识点会有一定困难的特点,对于部分知识应做适当删减,教学目标适当调整。免疫分子诊断试剂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工艺流程的讲解内容中,可将学习目标降低为熟悉和了解,侧重于基因工程下游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教学内容更加精炼,突出内容针对性,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另外适当介绍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技术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应用性技术比例,注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

2.2 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向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的积极配合。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因为高考失利,存在自卑自弃心理。由于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学习方法和能力欠缺,导致在校期间不配合老师、学校工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一个普遍的现象和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采取教学方法时要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生为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意识。

首先,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使教学生动形象化。在生化分离工程技术一节讲授中,凝胶层析、离子交换、亲和层析等技术以传统黑板式教学枯燥乏味,不仅不生动,有些问题也讲不清楚,可以使用课件中插入动画、照片、教学软件等方法改变抽象单调的理论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例如,采用专门用于离子交换的交互式学习FLASH软件来讲解离子交换原理,在亲和层析技术这一部分中插入具体操作的录像资料,使课堂更生动、更形象、更能被学生理解接受。另外,对于细胞免疫工程中的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PBMC(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技术的实验课程,先配以录像模拟教学法可更加形象地将难点理清,提高实验操作可行性,便于动手能力培养。

其次,联系课程群体,扎实专业素养。本课程开设之前学生已学习《药用植物学》,熟悉中药材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熟悉各类生物药物的提取和生化反应的基础上,联系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将植物品种、结构和性质知识运用到各类生物药物代表性品种的筛选制造工艺上来,使学生对药用植物成分功能的研究重点有所全面认识,更好的把中药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药理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较为扎实的技术人才。

再次,将教学内容中引入最新专业知识和动态,使教学尽量与国内国际前沿同步,引入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组织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工厂、制药企业、医院、药房等单位,参观了解生物制药行业的生产环境,从而对日后就业的环境场所,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工作程序和职责有初步认识,为日后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勤学苦练基本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实践实训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工学结合”理念,强调构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以此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首先,需要建立实用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精心的选择实验内容,开设具有代表性的实验, 如生产、检验岗位相关技能操作;对于那些十分前沿的、目前尚无条件开设的重要实验,可以通过其他教学手段,如参观制药公司研发中心、多媒体演示等加以弥补。这样既节约教学时间和经费,也能提高教学效果,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其次,学校应该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与大中型医药企业展开密切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与企业签订实质性的联合办学协议,全面推行“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实行真正意义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药学专业学生在第一、二年由企业行业专家来校培训生产技术和设备操作,同时接受企业文化熏陶、熟悉大型企业实验规程;在第三学年全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深入学习掌握生物制药专业所需要的各种生产技术、工作能力。这样在完成课程所规定的综合实训,实现素质教育的同时也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渠道,让学生了解熟悉日后工作的环境与岗位,培养学生胜任岗位需求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使高职教育的专业发展实现了良性循环。

生物制药产业已经作为经济中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中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然而,我国快速发展的生物制药行业与生物制药类课程的建设上存在巨大落差,呈现出众多不足之处。在此趋势下生物制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关系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合理性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只有立足高职院校教育本位,兼顾社会需求,以“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优化课程、灵活教学,才能培养出既区别于理论型、研究型的本科教育,又区别于中职的以操作为主的特色人才,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赵鑫,黄荣林.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J].医药教育,2011,18(34):136-137

[2]周双林 ,崔山风.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远程教育,2010,8(1):66-68

[3]生物技术制药精品课程EB/OL.http://www1.syphu.edu.cn/jpk/swjszy/html/1-1.html

[4]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2006,教高 [2006]16号文件

猜你喜欢
生物制药生物院校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上上生物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发展
第12话 完美生物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