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国
山东师范大学基建处,山东济南 250358
1991年,建设部在建筑行业全面推广项目管理。2003年2月,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及推行的具体措施。2004年11月,建设部颁布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服务内容及方式等。
2001年,齐鲁软件园软件产业开发基地项目邀请上海营特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为其进行项目策划服务,从此拉开了济南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行业及市场发展的序幕。多年来,济南市诸多重点项目均引入了工程项目管理,例如大学科技园、高新开发区、奥体中心、西客站片区的建设以及旧城改造项目等。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基建项目启动运行,建筑业得以迅猛发展,针对建筑市场发展的新阶段需求及国家对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方向的指引,2007年,山东省建设厅下发了《关于2007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工作意见》,2008年山东省建设厅、监察厅联合下发了《关于2008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工作意见》,2009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扩大内需各项政策落实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和效益的意见》,连续三年下发的《意见》中均体现出山东省在建筑市场发展的重视及推广工程项目管理的决心,例如《意见》条文中指出:“政府投资或主导建设的各类工程项目,要全部实施项目管理,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引导非政府投资工程积极委托项目管理服务”。2009年,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发《关于规范济南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市场秩序的通知》、2011年下发《关于修订全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从业资格标准的通知》,两个《通知》证明了济南市政府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从认可到推动的重视程度以及从规范到促进的关键作用。
在政策方面得到支持的同时,法规方面却缺失甚多,目前所采用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是针对泛义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法规,远达不到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行为的目的,且因该立法面太窄,许多问题不足以引起立法重视,所以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存在着法律空白。2007年以来,济南市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行业发展迅速,以实现业主方更大的管理效益为服务目标的企业定位也越来越明确,但是这种定位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以施工单位的管理角度定位相悖,故现行法规的改进已落后于市场的发展。
市场是企业萌发的土壤,良好的市场才是企业发展的健康保障。2003年6月,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确定了济南市“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的发展路线,掀开了济南市整体改造提升的新篇章。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制定了工程项目管理市场准入、考核制度,并明确了项目管理方在实施业务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对项目管理取费标准提出政策性建议,建立健全了相关的信用体系,济南市工程项目管理市场空前繁荣,在吸引外来企业的同时,也孕育出一大批优秀的、实力强的本地项目管理企业。
据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1997年调查报告显示,国际工程咨询业已在全球形成了一个年营业额4220亿美元的巨大产业[1],年产值占全世界固定资产形成额的6.4%,但是截至今天,中国的工程咨询业与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相比仍很不相称[2],在济南市,政府投资项目按照要求全部实施项目管理建设,而在非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领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尚属于起步阶段,市场潜力非常大。
在肯定市场积极因素的同时,济南市市场也存在着低价竞争、缺乏行业协会引导、监管等诸多消极问题。低价竞争会带来服务质量的下降和服务产品附加值的减少,不利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服务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提高服务水平[3];没有行业协会的引导和监管,市场无明确的发展方向,行业向心力不足,易造成市场行为涣散和违规,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作为企业文化背景的行业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企业文化的倾向与特征,企业文化是对行业文化的发扬和丰富。在核心价值取向上,企业文化只有融入行业文化,企业在行业中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意义上讲,企业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服务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
济南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建设风气正盛。“项目利益高于一切”、“项目至上、科学管理”等企业宗旨既是对行业文化的一种表达,也是对企业服务目标的一种诠释,更是对内部从业人员的指导和教育,有力推动了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事实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刚刚进入发展阶段,在传统工程咨询企业文化受到内外环境变化的强烈冲击下,明确而成熟的项目管理行业文化尚未形成,主要原因有:
(1)在制定制度时缺乏理念的深入指导;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应以具备多年项目管理经验并取得职业资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及具有先进理论知识与高端信息技术能力的高水平青年管理者为骨干来开展服务工作,以体现管理效益的增值,但目前的人才结构很难满足行业文化需求。
我国建筑行业人才环境一直存在着专业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及高层次人才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行业中。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应该由具备各种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共同协作完成,专业结构匹配要合理,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之间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而由于人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不同及部分专业人才的缺乏,目前的项目管理从业人员构成搭配不够合理,造成多学科、多专业、跨行业交叉混乱和整体协作攻关能力不强[4]。
(2)基于项目管理的服务性质,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反应灵敏、思路清晰,所以要求从业人员的年龄宜在人才学所说的“最佳年龄区域30~50岁”,而济南市项目管理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两极分化严重,年龄在该区间段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很小,作为项目管理企业中坚力量的中青年人极为缺乏[5]。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具备多年项目管理经验并取得职业资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及具有先进理论知识与高端信息技术能力的高水平青年管理者为骨干来开展工作,但整个建筑行业高级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尤其是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进入成长阶段的济南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适宜的发展环境中也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监管市场,企业要加强对项目管理专业的理论研究及经验总结,多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共同推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1]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国际工程咨询业前景广阔[J].国际经济合作,2000
[2]邹逸安.中国咨询业现状、问题及对策[EB/OL]. http://www.unirule.org.cn,2002-07-09
[3]陈少春.选择工程咨询服务的国际惯例及投标中的应注意的问题[J].钢铁技术,2000.6
[4]孙永志.提高中国工程咨询企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5
[5]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工作委员会.关于我国在工程建设中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调研报告[J].中国工程咨询,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