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宏
(景德镇江宏陶艺工作室,江西景德镇 333000)
营造意境是陶瓷绘画创作的主要目的之一。中国绘画讲究营造意境,陶瓷绘画源于中国绘画,它们在艺术思想和技法是互通的,因而中国陶瓷绘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中国绘画技法的历程,也是营造意境的不断完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陶瓷技术的工艺性及其技术条件是一个客观因素,而艺术文人的个性化是陶瓷绘画意境营造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推动因素,同时也深刻影响着陶瓷绘画的意境营造以及陶瓷绘画的文化品格;着眼于陶瓷的独特性,陶瓷绘画艺术材质的载体包括釉料、色料、烧成等等都决定着陶瓷绘画艺术意境的营造;着眼于陶瓷绘画艺术鉴赏,陶瓷绘画艺术意境营造也是艺术创作者和欣赏者精神意识融合后所能体现的社会文化价值。
从陶瓷发展历史看,陶瓷绘画是从属于陶瓷装饰的。当文人画家参与陶瓷绘画创作,他们为了达到表现意境的目的,将陶瓷绘画驾驭于陶瓷装饰之上,从而以营造意境为目的陶瓷绘画便变得十分广泛。陶瓷绘画创作过程中的所谓“道”“器”结合指的就是陶瓷艺术作品艺术意境,意境是艺术的灵魂,陶瓷绘画是超越了陶瓷“器”本身的艺术,是以陶瓷这一“器”为载体的有独特文化艺术品格的绘画品种。
一定的社会都有属于其社会的文化共识,而艺术作品的意境是社会文化共识的反应与体现,深远意境的艺术作品总能不断给人以艺术文化启示。陶瓷绘画艺术创作是以营造意境为目的的,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陶瓷载体品性。在现代社会,陶瓷绘画艺术越来越受崇尚,然而有文化内涵的高品质陶瓷绘画作品却不多,究其原因是现代陶瓷绘画作品中意境营造没有到位,大部分陶瓷绘画作品往往都追求绚丽的外表,根本无意境可言,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形式美都不具备。因此在现代的时代背景下,陶瓷艺术绘画要站在学术价值的高度来提高陶瓷绘画的文化品质,并用良好的艺术审美导向与创作风气引领艺术家创作高品位的作品。
在中国历代的优秀绘画作品,高妙的意境无不透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意境营造是优秀陶瓷绘画艺术作品的灵魂,艺术创作者对造化与人生的体悟无不体现在陶瓷绘画艺术的“意境”中,陶瓷绘画作品的创作者在立意、技法表现以及对材质特性运用与体现方面,都是通过作品的“意境”去传达和延伸作品的文化与艺术价值的。
陶瓷绘画从陶瓷装饰的范围看,它是在陶瓷或胎上用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以陶瓷色釉料进行艺术绘画并经过一定温度烧成使陶瓷色釉料着附于陶瓷体表的绘画,按照呈色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等。作为陶瓷装饰的陶瓷绘画是以装饰器体为目的的,然而绘画也是可以亦脱离陶瓷装饰成为独立的纯绘画形式的,只是中国绘画在纸媒介上,而陶瓷绘画在陶瓷载体媒介上。陶瓷绘画意境营造是从属于一般艺术绘画意境营造的一个分支概念,因而具有中国绘画艺术意境营造的“情景交融”、“意余于境”以及“象外生境”的特征。中国绘画的创作以及评论常常用到“造境”与“写境”概念,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造境是“意余于境”的“虚构之境”,具有自然现实性;而写境是“境多余意”的“写实之境”,具有想象性,造境与写境互相错综而各有偏重,不可偏废。“造境”与“写境”都用于意境营造的,“意境”的概念经过历代画论述、借鉴与演变,已经成为中国画理论的核心概念。
陶瓷绘画从概念范围上应当包括独立的绘画和作为陶瓷装饰的陶瓷绘画,陶瓷绘画与陶瓷装饰是独立与交叉的归属概念关系,陶瓷绘画首先是作为装饰而创新发展的,因此作为装饰与独立形式并存是陶瓷绘画历史的演变过程。意境营造可以使陶瓷绘画独立于陶瓷装饰,因而对意境的追求是陶瓷绘画的至高目标,然而陶瓷绘画因其陶瓷材质媒介的独特性而表现出与其他绘画形式迥然不同的艺术效果。
陶瓷绘画营造意境是陶瓷绘画创作者对人生的体悟以及触景生情及其意象物化、心物交融的具体环节于陶瓷上的转化。意境深厚的陶瓷绘画作品因整体意境营造得当而有特别的艺术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创作者的构思过程与原貌,同时也因陶瓷工艺的独特性而散发出特别的陶瓷艺术趣味。因而陶瓷绘画意境营造的研究对于陶瓷绘画艺术造境来说是独立于陶瓷装饰之外的纯绘画,是用以“意”制“胜”的画面充分体现陶瓷独特性的艺术处理过程,因而这也是陶瓷绘画的审美价值独特性的具体表现区别,它是区别于其他艺术绘画形式的。
陶瓷绘画借鉴了中国绘画的艺术形式,是对中国画艺术成就由表及里的吸取与发扬。陶瓷绘画与中国画都以线造型的绘画手段来塑造意象和构筑独特的艺术意境,陶瓷绘画意境营造理念从中国绘画的源头开始萌发,是在中国画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从陶瓷发展史看,中国画与陶瓷绘画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从原始的彩陶文饰到现在的陶瓷绘画,陶瓷绘画与中国画有传承延续和并进发展的关系;彩陶文饰是中国书画及其装饰发展的源头,原始彩陶装饰的意象化造型便是中国书画意境审美的思想渊源和本源艺术语言。
从历代意境优美的陶瓷绘画作品看,它们有着共同的优点是画面形象生动,造型简练,并具有“以神传意”的写意性特征。这些都是艺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会通过寄情于物和借物寓意的艺术方式表现的结果。在中国画的发展与成熟过程中,从事陶瓷绘画者在笔法、构图等方面自觉与不自觉的汲取了中国画技法,从而中国画对意境的营造技艺也就被融入到陶瓷绘画中,这些从陶瓷青花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可清楚看出,中国青花的书画意味鲜明的表达了中国画的人文画境,特别是清代的浅绛彩瓷,在意境营造更是从空灵的构图以及笔色浑融的技法等多方面再现了中国画的形式与技法。
陶瓷绘画区别于中国画的最明显特征是工艺性。陶瓷技术的工艺发展过程是漫长的,从而陶瓷绘画在艺术审美与意境营造表现上不能和中国画一样毫无拘束地自由发挥,一定程度上受制于陶瓷绘画工艺因素的束缚。只是到了明清时期因陶瓷工艺技术的长足进步,陶瓷绘画的表现力才得到超越的发展与发挥,这也是工艺进步为陶瓷艺术绘画意境表达创造了更为宽广的施展空间。从陶瓷绘画的发展看,历代帝王的重视也极大促成了陶瓷绘画艺术意境营造的发展。官窑的设立及其完美以及御制图样等引领了陶瓷绘画艺术意境营造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文人画和文人画家对陶瓷绘画的渗透与影响更为深远,正是这样陶瓷绘画的艺术价值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文人直接参与陶瓷绘画,不仅使陶瓷绘画在艺术、美学上得到了本体性变化与发展,而且也使陶瓷绘画一定程度脱离其原始的装饰目的而成为以营造意境为目标的超越陶瓷本身的纯绘画艺术。
着眼于绘画艺术范畴,艺术修养是十分重要的,从事陶瓷绘画的艺术家的艺术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其作品境界高低。以书入画是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同时书画同源,诗文与画境同构,因此绘画的意境是画家的品性的体现,而书法的高下也决出着绘画意境的高下。陶瓷绘画也一样,因此书法也是陶瓷绘画境界拓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陶瓷绘画的意境也体现了创作者学识和文化素养,中国画注重人品,具有独立文化价值的陶瓷绘画也讲究品性。
由于陶瓷的批量生产以及不断的重复仿制,传统的陶瓷绘画相对来说个性特征不强,同时古代画工在对艺术的个性自我认识及追求不强也使得陶瓷绘画缺少个性而仅仅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在陶瓷绘画的发展过程中,自学敬业的画工在学习和体悟中国画时感悟到了绘画的真谛,他们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观照,在笔下塑造能够传达让人回味的具有物心交融意境的生动艺术形象,从而实现了他们从感知到再现的艺术文化转换,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融入了其个性化灵性。因此,历代陶瓷绘画的发展就是陶瓷绘画者的个性特征的自省自觉的社会化共识转化过程,同时也是陶瓷绘画意境营造的发展历程。此外,文人的参与使陶瓷绘画更强调个性觉醒并使意境营造得以自觉,于是陶瓷绘画便成为可以“披图幽对,坐究四荒”的纯艺术形式。
伴随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陶瓷绘画走入现代,已经从工艺美术走向了对追求精神的超脱,陶瓷绘画的意境营造已经成为创作者个性心灵感悟的化境,这也是“含道映物、天人合一”传统造境理念的结果。陶瓷绘画的发展与中国画发展是相似的,陶瓷绘画对意境营造的笔墨、图式规范的探索是其超越并独立工于艺美术之外的根本动力,而文人的参与与影响使陶瓷绘画从重装饰走向重意境并自觉追求意境且成为独立于陶瓷装饰之外的纯绘画艺术。现代陶瓷绘画创作摆脱了传统思想观念以及对工艺认知不足的束缚而走向艺术个性化,创作者置身于现代社会的人文意识中把自我人生感悟、审美趣味以及自我修养等个人因素融入其作品的品格中,在作品意境营造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个人人生境界,因而现代陶瓷绘画艺术具有个性化特征,在艺术意境营造也是“因心造境,风格即人”。
陶瓷绘画艺术的精髓在于其意境营造的含蕴深远和发人深思。优秀的陶瓷绘画作品能使鉴赏者反复欣赏并不断有所新的体认,从而体味陶瓷绘画创作者意境营造的妙趣。陶瓷绘画意境营造涵盖了创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以及立意、技法,材质特性利用等诸多方面,它是作品文化价值的核心体现。基于现在陶瓷绘画盛行以及陶瓷工艺技术空前成熟,对陶瓷绘画意境营造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仅可以促进陶瓷绘画艺术的快速发展,而且也为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指明方向,从而通过作品的境界来引导陶瓷绘画艺术的技术水平到精神品格的提高。
1 杨永善.说陶论艺.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2 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第2 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张强.中国画论体系.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
4 宗白华.艺境.第2 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