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服装设计师的文化底蕴与设计素养

2013-01-28 16:44湖北美术学院服装系湖北武汉430060
大众文艺 2013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服装设计服装

李 明 (湖北美术学院服装系 湖北武汉 430060)

一、服装与设计师

在我国服装业向着服装品牌国际化跨步前进的形势下,服装企业却难以找到可以驾驭市场又能结合艺术风格和时尚品位进行创新的设计人才,这暴露出中国设计师内在文化底蕴、艺术素养、技术功底、综合素质和设计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我们在鼓励和推崇设计创新的同时,却忽略了服装设计在生活中必须以人为本的现实作用并对大众艺术审美和鉴赏力的提升与引导。有的设计一味追求艺术文化形态的服装创造,而不顾服装的实用性和商业性;也有些设计缺少对时尚流行的把控和创新,盲目模仿搬抄国外品牌或过气的旧款,缺乏品牌设计的创新力。有的设计师以遵从感性和追求个性为由,对服装设计进行不着边际的创造;也有些设计师艺术才气和个性风格缺失,设计缺少艺术的创新力。国内服装设计的这种风气或倾向值得我们服装设计业界重视与警醒。

二、设计与艺术灵感

任何艺术的创造,都离不开艺术家丰富而具有创新的艺术感悟,对于艺术创造来说“灵感”是不可或缺的。灵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它是各种心理因素的高度综合。当创作灵感出现时,艺术家能够将自己全身心的情感与全部的知识积累调动起来,想象异常活跃,各种记忆被迅速唤起,思如泉涌,笔若游峰,往往创造出令人叫绝的艺术佳作。相反,没有灵感勉强而为,作品往往显得牵强附会,平淡无奇。灵感的产生与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密不可分。时装设计和创作也不例外,需要设计师灵感的闪耀与挥洒。

服装设计的创作灵感一般源自两种:一种是从艺术型的途径得来,这类设计的灵感来源有时来自于突发奇想,有时是从冥思苦想得来,一旦有想法,设计师就会将想法速写画出或结合构思直接将面料在人台上,作多种方式的披挂、缠绕,反复推敲以完成设计。这些突如其来的想法,不仅是灵感瞬间的闪现,也是设计师意识形态的不同思维方式或观念的习惯导致其智慧的碰发,以致影响到设计风格和品位的差异。另一种是从经验型的途径得来的,这类设计往往是先策划设计概念,后在社会调查或学习传统、学习大师设计经验与风格的基础上形成设计理念和观点,或根据社会环境的诸多因素而确立设计风格及主题。在设计概念下,设计款式、选择面料与配件,按照系列化和一体化的要求完成设计。此途径的灵感需要对社会历史与环境的充分了解和对人文意识的准确把握,才能对品牌风格与形象做出正确的设计定位,才能形成独特的设计或引领人们消费方向。因此,无论是艺术型的灵感还是经验型的设计,都要求设计师具备较为深厚的艺术素养和一定的文化底蕴不仅是设计师深入设计的必要条件,也可使设计师对时尚有更深入理解,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为时尚而时尚。

三、文化底蕴是设计的灵魂

时装设计与历史、社会、企业、市场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它要求设计师具有独创性的专业素质,有预测或把控所处时代的时尚艺术与社会文化发展趋势或方向,引导大众审美消费的能力。既要求设计师能有不断创新的设计才能,还要符合时代的审美观念,不能脱离社会和现实,更不能忽视时装设计在人们生活中的导向作用。只有这样,设计师的设计才能够经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他的设计理念和创造力也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经久不衰,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这样的创意才是设计的灵魂,是成功设计的基础,它源于设计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素养和对生活的感悟而不是兴起一时或一现昙花。

今天的中国服装设计界、教育界,对于培养设计师的文化底蕴,建立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大多设计师虽然服装理论和专业技术受过不同培养,但缺乏对社会、对大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特点的全面了解。学生积累的专业知识,如不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一味闭门造车,创制出的设计肯定没有时代感,甚至其模式将有损于对设计正确的把握,更无言设计让大众追随的时装。

从服装设计发展来看,现代服装发祥于国外,我国的服装设计缺乏文化背景基础和系统思维方式。不少设计师借用外国的当代设计形式时生搬硬套,或漠视本国丰富的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而一味追逐外国设计模式。这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缺乏系统地研究设计理论的结果,因而会出现大量互相抄袭、形式雷同、设计品位低下的现象。

我国艺术发展处在落后于西方的状态,以此模仿西方艺术的各种流派,也由于国内艺术设计教育的不成熟导致多数设计者并不能正确地把握住西方设计的文化内涵,服装设计行业在艺术设计的范畴以内,而不例外。人们热衷于学习西方的设计师也搞各种创新,展示风格,张扬个性。生活环境的差异,人文历史的不同影响,使得大多数设计者对于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时装潮流背后的深层文化背景不甚了解,盲目的模仿其表面风格、形式特点,对来自西方艺术的设计灵感则是泛泛而用,甚至对灵感由何而来不能理解,而对于真正品牌风格、文化等这些独特的语言却是模仿不了的。所以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不是发自设计师内心的真实情感,经不起社会和历史的验证。

解决这种现象的办法,首先要树立民族意识,越是民族的越会得到世界的认可与接纳,立足本国的国情和文化心理基础,使设计作品更具设计师的个性与创造性。世界上有些民族很注重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比如日本民族虽然穿戴国际流行的西洋服饰,但本民族的传统和服也穿戴至今,并不断在用料、缝纫、色彩造型等方面用新的观念加以发展变化和美化,使本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更趋完善。再如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也都注重民族服饰的研究和发展,大搞时装竞争,设计师们在民族传统服饰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创新,创作设计出了既有本国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感的时装。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要提升设计人员的艺术设计理论水平,多交流多实践,更多地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吸取先进之道。我国的服装设计师要利用西方艺术文明的进步,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做深层次的研究,更加完善和丰富我们特有的设计理论。

四、设计师与设计素养

设计师是时尚的弄潮儿,而历史和文化更是具有意味的时尚。所以重视和学习民族文化与历史,获取专业发展演变规律性的认识,这是服装设计师必备的文化底蕴,是重要的思想智库和学术资源与专业素养。一名设计师,要能对自己和他人的创作做出中允的评价,对时下潮流与趋势做出恰当的判断,对五花八门的学说与理论加以评点,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思想资料和学术资源,能帮我们不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匠人”与“匠师”的差别。

学习了解历史知识,接受更多文化与专业信息,才能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设计专业的特点,将理论和图像信息融合,才会有更高更巧妙的创意,才可成为既有艺术家的创造力,又具市场意识的“商人”设计师。

许多大艺术家、大师的创作成就与他们曾经花大力气收集和贮存大量信息有密切联系。著名的服装大师一詹尼·范思哲(GianniVersace) 所设计的漂亮服装并非纯粹的个人创造。他在设计服装上采用的诸多形式美大多来源于他一生都非常迷恋的古希腊文化,尤其是他收集的大量古希腊时期的雕刻有精美衣褶的雕塑残像。这位服装大师每次在推出新一季设计系列之前,总要在书房里不停的翻阅。以致让书房管理员对他的痴迷产生了怀疑。他说过:“我的收藏跨越不同的艺术时期,从新古典主义的雕塑到14世纪文艺复兴初期的饰物,还有20世纪的装饰艺术,这些藏品带给我很多创作‘能量’,这些也是我对工作一直保持旺盛的精力”。范思哲所指的“能量”就是创作的灵感,而正是他对欧洲文化的热爱使他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充满了对艺术的感悟和创新,从而产生出源源不断的令人惊讶的灵感让他活跃在世界顶尖的服装舞台上。

五、结语

在今天这样一种设计大环境与服装大发展中,服装设计师要想恰到好处的把握住设计创造的尺度,就必须正确了解文化素养和灵感的关系,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不仅熟知专业知识,还要知晓专业历史,全面了解社会与市场环境,使自己具备设计师应有的商人的头脑与心理素质,把握住设计师的艺术品位和专业综合素质,只有当每个设计师都形成了独特而有内涵的设计风格和底蕴,我们的事业才会向前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1]李敏 舒云华: 服装品牌风格形象传播初探[J].纺织导报.

[2]黄晓娣: 我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的整合[J].内江科技.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服装设计服装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服装设计教学的困惑与变革
道具服装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