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昌龙 蒋双静 袁 诚
通过与农民常用茬口模式比较,筛选出7种效益较高的茬口模式,其中茄子—秋莴笋—冬莴笋,辣椒套种小白菜、丝瓜—大蒜,番茄—小白菜—花椰菜—小白菜等3种模式可在马鞍山市大力推广。
近年来,马鞍山市温室、大棚等设施蔬菜栽培发展迅速,但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效益不高。为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大棚空间,推进全市设施蔬菜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笔者经过3 a(年)多的调查和多茬口模式布点试验,总结出7种适合马鞍山市设施蔬菜立体高效栽培模式。
将试验茬口模式与农户常用茬口模式(对照)进行对比试验,茬口安排时间不含育苗过程,以定植时间为准。按每667 m2计算周年生产成本〔种子、肥料、农药、地膜按当年实际使用计算,大、小棚棚膜等按使用3 a(年)折算〕,产值按当季该品种实际平均价格计算。
① 试验模式Ⅰ:番茄(12月上旬至5月上旬)—小白菜(5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花椰菜(7月下旬至10月初)—小白菜(10月上旬至11下旬)。总产量4 625 kg,产值14 680元,成本2 340元,纯收入12 340元。
② 农户常用模式Ⅰ:黄瓜(1月中旬至6月中旬)—豇豆(6月中旬至9月上旬)—小白菜(9月中旬至12月下旬)。总产量5 338 kg,产值10 134元,成本2 564元,纯收入7 570元。
通过比较,试验模式Ⅰ尽管产量有所下降,但由于番茄上市期早,市场价格较高,比对照增收4 770元。
① 试验模式Ⅱ:番茄套种菜用大豆(番茄1月至6月中旬;大棚膜边套种毛豆5月上旬至7月)—小白菜(7月上旬至9月中旬) —花椰菜(9~12月)。总产量4 288 kg,产值11 408元,成本2 425元,纯收入8 983元。
② 农民常用模式Ⅱ:黄瓜(1月中旬至6月中旬)—豇豆(6月中旬至9月上旬)—大白菜(9月中旬至11月下旬) —小白菜(10月中旬至翌年1月)。总产量4 595 kg,产值10 963元,成本2 375元,纯收入8 588元。
通过比较,试验模式Ⅱ比对照减产307 kg,投入增加50元,由于套种毛豆利用了大棚空间因此增收395元。
① 试验模式Ⅲ:辣椒套种小白菜、丝瓜(辣椒2月至8月中旬;套种小白菜3月初至4月中旬,套种丝瓜3月上旬至9月下旬)—大蒜(9月上旬至12月中旬)。总产量6 936 kg,产值17 378元,成本2 600元,纯收入14 778元。
② 农户常用模式Ⅲ:茄子套种丝瓜(茄子1月下旬至6月中旬;套种丝瓜4月下旬至9月上旬)—大蒜(9月上旬至翌年1月中旬)。总产量5 160 kg,产值12 076元,成本2 600元,纯收入9 476元。
通过比较,试验模式Ⅲ比对照增产1 776 kg,套种丝瓜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投入成本相同,从而增收5 302元。
① 试验模式Ⅳ:茄子(2月下旬至7月上旬)—秋莴笋(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冬莴笋(10月至2月下旬)。总产量7 823 kg,产值16 207元,成本3 340元,纯收入12 867元。
② 农户常用模式Ⅳ:辣椒(2月至8月中旬)—小白菜(7月下旬至10月)—芫荽(10月至翌年2月)。总产量4 960 kg,产值8 840元,成本2 600元,纯收入6 240元。
通过比较,试验模式Ⅳ比对照增产2 863 kg,尽管投入增加740元,由于秋莴笋茬口错开莴笋大量上市期,价格较好,因此增收6 627元。
① 试验模式Ⅴ:番茄(头年12月中旬至6月上旬)—秋莴笋(8月中旬至10月)—小白菜(10月至翌年2月)。总产量5 994 kg,产值10 529元,成本2 200元,纯收入8 392元。
②农户常用模式Ⅴ:菜用大豆(2月下旬至4月下旬)—香葱(4月下旬至9月)—芫荽(9月下旬至翌年2月)。总产量3 034 kg,产值9 234元,成本2 120元,纯收入7 114元。
通过比较,试验模式Ⅴ比对照增产2 960 kg,投入增加80元,由于秋莴笋茬口错开市场莴笋大量上市期,价格较好,因此增收1 278元。
总体上看,5种试验模式均比农民常用模式增收,增收最多的是试验模式Ⅳ(茄子—秋莴笋—冬莴笋),比对照收入增加6 627元;其次是试验模式Ⅲ(辣椒套种小白菜、丝瓜—大蒜),比对照收入增加5 302元;再次是试验模式Ⅰ(番茄—小白菜—花椰菜—小白菜),比对照收入增加4 770元,其余两种试验模式比对照均有所增收。因此5种试验模式均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另外农户常用模式Ⅱ(黄瓜—豇豆—大白菜—小白菜)、Ⅲ(茄子套种丝瓜—大蒜,也具有一定的生产实用性。
上述茬口模式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效益,是因为蔬菜的上市期较好地错开了马鞍山市场外地蔬菜大量上市的时期,因此销售价格较高。农户可以参照上述茬口模式安排生产,最好一年一种模式,这样有利于实现种植品种间的轮作,减少土传病虫害发生,提高蔬菜品质,亦可以参照上述模式框架灵活运用,以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