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民
(临汾市水利局,山西 临汾 041000)
水土保持工程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整理、利用好水土保持工程档案,能为当地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遏制或减轻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地制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发展经济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在水土保持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水土保持是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土壤、地质、林业、农业、水利等多种学科,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群众性,而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社会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的不同,导致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也多种多样,因此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必须依靠广大群众,动员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这就决定了水土保持工程档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分散性强,所有水土保持投资在建和完建工程,都是水土保持工程档案资料的源泉,工程建设的时空跨度往往很大,如不提前或及时收集资料,很容易导致资料散失。
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来看,工程建设是一个资料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的过程,如不能把从最初到竣工的资料一起收档,就会使档案资料“失真”,降低档案价值。因此,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必须做到全面归档、不留余角。
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是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因此而形成的业务性文书与科技档案联系紧密,甚至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明显具有一体化趋向。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生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因而,做好水土保持档案工作,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生态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料,而水土保持工程的合理分布、科学建设,要依赖水土保持工程档案的积累,这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长年积累的真实可靠的水土保持工作资料,要高质量高速度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建设,是不可想象的。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水土保持工作滞后,生态平衡失调,给人们的生活、给国民经济发展都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和困难,而制定和实施改善生态环境的计划和措施,离不开水土保持档案资料。因此,水土保持档案也是解决生态平衡失调问题,改善自然环境的重要依据。
以临汾市为例,临汾市始终高度重视水土保持档案工作,积累了大量水土保持档案资料,他们以这些档案资料为依据,应用新的水土保持技术,创造性地开展了黄土高原淤地坝项目、沟坝地治理项目、坝滩联合整治项目等一批水保重点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到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72.01万hm2,实施生态修复106.45万hm2,建成淤地坝11 884座,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突出,亮点纷呈,淤地坝管护制度、坝滩联治等多项经验在全省推广,水利部、省政府在临汾召开现场会推广临汾水土保持经验,这与水土保持档案在水土保持事业发展中的利用密不可分。
从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立项开始,就要对工程项目各个部分形成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每一环节的技术资料都要妥善保存,及时归档,不得丢失,不得据为己有,以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在工程竣工验收时,进行一次总清理,全面、系统、及时归档。
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检查验收、经营管理等主要技术环节,以及每一个环节中涉及的有关各方面的技术资料,包括文字和必要的图、表、照片、录音、录像等,都必须收集、整理齐全,如有丢失、缺漏等,应及时设法弥补。
首先按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设时间顺序进行细化整理,然后对总体项目进行整理、编号、成册,每年结合年度验收进行一次初步整理工作,在整个项目结束后进行最终整理,按照基本、设计、招标、监理、施工、管理、财务、验收“八盒”分类建档,最后分年度装订成册,每卷封面注明名称、建档日期、责任者等。
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许多文书资料,如水保普查、区划规划,典型小流域、重点项目规划及水保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水保法规、监督体系建设,审批、收费、监督、检查、验收、查处案件等执法材料,水保宣传,统计上报文字、报表,以及各级文件、会议材料等,和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档案紧密相连、相互渗透,完全可以实行同步收集、一体管理。
综合调查资料、综合治理规划、重点工程设计、重要专题报告、综合治理总结、竣工验收成果等要长期保存15年以上;一般技术成果、重要辅助性技术成果、重要工作计划、财务账目等要中期保存5~15年;各类原始资料、年度计划、年度工作总结、一般日常行文等要短期保存3~5年。
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档案数量也不断增多,信息量不断增大,如果采用手工书写进行档案管理,很难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和管理质量。因此,要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复印机、计算机、扫描仪、除湿机、档案管理软件等设施设备,逐步提高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数据的比例,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步伐。
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搞好档案的开发利用,编制科学合理的案卷目录、全引目录、总目录、检查目录和资料目录等检索工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努力为各业务科室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充分发挥本单位档案资料的潜在价值与作用。同时面向社会搞好服务,把档案作为一种“能源材料”开发利用,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体现它的潜力和价值。
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要建立局领导分管、档案室统管、各科室兼管配合的档案管理体系,有人员、有经费、有场地,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分类编号和集中统一保管。对专门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不但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给予支持,还要在生活上、待遇上给予关心和照顾。
水土保持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要加强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面,不仅要掌握档案业务知识,还要加强对水土保持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在工作中做到“三懂”,即懂业务、懂法津、懂有关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档案管理工作十分繁琐、千头万绪,工作量非常大,档案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用认真、踏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做好工作,切实担负起档案的管理职责。
档案制度是水土保持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档案管理保证体系》、《档案管理制度》、《查阅档案制度》、《档案收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资料统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室利用档案制度》、《档案室岗位责任目标管理》等规章制度。大型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要落实档案专职人员,负责集中统一管理工程建设的全部档案,努力用制度规范档案工作,用制度管理使用档案,提升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水平。
2013 年,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出台了《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要以贯彻落实该规定为契机,转变观念,超前管理,改变档案管理思想不够开阔、工作不能创新、没有将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等问题。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硬件建设,配备密集架、计算机、温湿度计、除湿机、碎纸机、装订机等专用设备,为档案室安装防盗门和铝合金门窗,使库房至少要达到“七防”要求。要设专人管理,专柜存档,严格保密,外单位有查阅者,需经本单位领导同意后方可查阅或转借。要增强用档人员的档案意识,提高共同参与档案管理的积极性,逐步使档案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